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前言
壬辰年开春后不久,寒舍来了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来访者。近几年来,陋室门口一直张贴着“年老多病,谢绝来访”的奉告,但以热诚与执着而敲开了家门的来访者,亦偶尔有之,这次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就是一例。这是因为他们几年前出版过我的《浪漫弹指间》一书,说实话,该书的装帧与印制都很好,精良而雅致,陈列在北京各大书店的架子上,相当令人瞩目,比起名列前茅的出版社的制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来访者中正有一位是我那本书的责编,虽说我们从未见过面,也从未通过话,总也算是故交老友吧,我岂能做“负义”之事?何况,他们两位特别郑重其事,还持有一位与我曾经有过愉快合作的长者屠岸先生的介绍信,我岂能不热情待客? 他们的来意很明确:河南文艺出版社过去不搞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现今决心从头开始、白手起家,而且,不是零敲碎打地搞,而要搞成一定的规模,一定的批量;不是随随便便草率地搞,而是要搞得郑重其事,搞出一定的品位。经过社内各方面各部门协同地反复考量与深入论证,决定推出一套“外国文学经典”丛书。为此,他们特来征求我的意见,特别是寻求我的帮助与支持。当然,他们还做了其他方面的准备,如聘请美术高手设计装帧与版式…… 这便是我所知道的出版这套书最初的缘由。 全国的粮食大省,中华大地上的主要谷仓,现在要推出新的文化产品、精神食粮了,这是很令人瞩目的一件事。我认为,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精神品位追求与人文热情,是他们进行开拓领地的勇气与坚挺自我价值观的执着精神。 众所周知,世界文学从荷马史诗至今,已经经历许多世纪的历史,积累下来无数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与典籍。这些作品,是各个时代社会生活形象生动、色彩绚烂的图画,是各种生存条件下普通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心声,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人类群体的诉求与呼唤,这些作品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社会理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感情与人道关怀,所有这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发展一天,就具有无可辩驳的永恒价值。何况,这些典籍还凝聚着文学语言描绘的精湛技艺,可以给人提供无可比拟的高雅艺术享受。不言而喻,作为在文化修养上理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人,饱读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可以说,外国文学的出版,是一项具有全民意义的社会文化积累工程,是导向理想主义的思想启蒙工程,是造就艺术品位、培养艺术趣味的教化工程,是提供精神愉悦与阅读快感的服务工程,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学读物一直受到广大公众热烈欢迎的原因,是外国文学出版一直得到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并在整个出版事业中占有较高位置与较大份额的原因。外国文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致力于出版外国文学作品而闻名的几家大出版社往往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文化推崇,在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不仅给这些出版社带来了很高的文化声誉,而且还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河南文艺出版社这次进行新的开拓,必将给河南的出版事业带来新意,如果运作得好,也会带来文化与经济的双效益。 应该看到,2012年毕竟不是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社会条件与文化环境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外国文学的出版在这些新变化面前必然遇到新的挑战与困难。举例说,当前一片书店倒闭声就是人们所未曾料想到的,书店是出版物面世的展台,更是销售流通的平台,书店纷纷倒闭,对出版业绝不至于是利好的消息。当然,传统的书店萎缩了,网上书籍销售的业务却火了起来。真正对外国文学出版形成冲击的是:物质主义文化的盛行与人文主义文化的滑坡。在社会的物质现实急速发展的某个阶段,物质主义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失衡,是带有某种必然性的,在这样的阶段,现代人都很忙碌,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即使是要阅读求知,急于去读的书也多着呢!炒股的书、烹调的书、化妆美容的书、为出国要学的外文书,一时可顾不上世界文学名著,且不说还要为视听文化奉献出大量的时间呢。也正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忙碌,浮躁心理容易趋向粗俗低级的消遣休闲方式:媚俗文化、恶搞文化、搞笑文化、无厘头文化、“看图识字”文化等大行于道,颇有将经典高雅文化艺术趣味挤压在道旁之势。对于外国文学出版而言,以上这些社会因素都导致外国文学读者的锐减,导致社会人群对经典文学读物兴趣的淡化,具体来说,就是外国文学图书市场的萎缩,这对于外国文学出版事业的)中击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在外国文学出版不甚兴旺、不甚景气的条件下,河南文艺出版社投身于这一个部类文化的出版,其热情是令人感动的,其勇气是令人钦佩的,既突显出了河南文艺出版社开拓进取的锐气,也突显出其坚挺经典文化价值观的执着精神。正是感于这种精神,我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他们对我的委托;也正是感于这种精神,我在译界的好些朋友闻讯后都纷纷献出了自己的高水平译品,而不计较稿费的高低与合同年限的长短。 虽然外国文学目前面临着一定的困窘,但远非已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境,而仍然有希望在前方。首先是因为经典名著都如奇珍的瑰宝,其价值永世不会磨灭。事实上,它们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甚至经历过黑暗的、强暴的摧残而顽强地流传下来,绵延不断如一道神泉之水,一直洗涤着、滋润着人类的精神与心灵,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永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足以使愚顽者开窍,使梦睡者苏醒,使沉沦者奋起,使浅薄者深化,使低迷者升华。对世人而言,修建了蓄水池,蓄了这神泉之水,永远会有灌溉心灵的无穷妙用,何况,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我们的文化也必然经过一个由粗到精、由低级到高级、由平凡到经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上存在过的那些文学艺术经典永远有着参照、借鉴、学习、鉴赏、传承的价值。拥有聚宝盆的人,建有神泉之水水库的人,其富足、其主动,是那些不拥有者、未建有者所远远不能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河南文艺出版社在此刻决定开拓出版领域,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的出版,未尝不是有先见之明。 困顿犹在,愿景在前,现在要做的就是踏实努力,奋发前行,坚持不懈! 柳鸣九 步入七十九岁之际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斯当达(Stendhal) 译者:罗新璋 罗新璋,1936年生,浙江上虞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在国家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长期从事中译法文学翻译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攻法国中世纪文学。编译《巴黎公社公告选》,校读《傅雷译文集》全十五卷。译有《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红与黑》《栗树下的晚餐》及《不朽作家福楼拜》。其《红与黑》译本,公认为是重译外国文学名著中的出群之译,并在台湾出版。所编《翻译论集》及《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释“译作”》《翻译发微》等文,受到业界重视。
书籍目录
译本序 上卷 第一章小城 第二章市长 第三章穷人的福星 第四章父与子 第五章讨价还价 第六章烦闷 第七章缘分 第八章小小风波 第九章乡野一夕 第十章立巍巍壮志发区区小财 第十一章长夜悠悠 第十二章出门访友 第十三章网眼长袜 第十四章英国剪刀 第十五章鸡叫 第十六章新的一天 第十七章首席助理 第十八章国王驾幸维璃叶 第十九章多思则多忧 第二十章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与主人的谈话 第二十二章一八三〇年的作风 第二十三章长官的苦恼 第二十四章省会 第二十五章神学院 第二十六章世界之大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涉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迎神赛会 第二十九章初次提升 第三十章野心家 下卷 第一章乡村情趣 第二章初见世面 第三章第一步 第四章拉穆尔府 第五章敏感的心灵与虔诚的贵妇 第六章说话的腔调 第七章风湿痛 第八章抬高身价的荣耀是什么 第九章舞会上 第十章玛葛丽特王后 第十一章少女的王国 第十二章难道是个丹东 第十三章焉知不是阴谋 第十四章少女的心思 第十五章莫非是个圈套 第十六章半夜一点钟 第十七章古剑 第十八章伤心时刻 第十九章滑稽剧场 第二十章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秘密记录 第二十二章争论 第二十三章教士,林产,自由 第二十四章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洁妇的操守 第二十六章精神之恋 第二十七章教会里的美差 第二十八章《曼侬莱斯戈》 第二十九章闲愁万种 第三十章滑稽剧场的包厢 第三十一章教她有所畏瞑 第三十二章老虎 第三十三章弱小者的苦难 第三十四章工于心计的老人 第三十五章晴天霹雳 第三十六章可悲的细节 第三十七章在塔楼里 第三十八章权势人物 第三十九章深谋远虑 第四十章静退 第四十一章审判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章市长 权势!老兄,焉可忽乎哉?足以引起傻瓜的敬重,孩童的惊诧,阔佬的嫉妒,贤哲的轻蔑。 ——巴纳夫 杜河之上,大约百步之高,沿山坡有一条公共散步道。道旁修一条长长的挡墙,实属必要;这对沽名钓誉的地方长官特·瑞那先生来说,真是万幸之事!山川形胜,此处成了法兰西最美的景点之一。但是每当春上,雨水刨出条条沟壑,路面给冲得坑坑洼洼,简直无法通行。人人都感不便,倒成全了特·瑞那先生:修筑一堵六米高、六七十米长的挡墙,他的德政便可流芳百世了。 为这堵挡墙,特·瑞那先生御驾亲征,三赴巴黎。因为,此前一任的内务部长公开表示,他死也要抵制维璃叶造这条步行道。如今,路墙已砌得有一米多高了,而且,好像为了气气所有的前任和现任部长,此刻正用大块石板在装贴墙面。 有多少次,前胸靠着青灰色的累累巨石,心里犹念昨宵抛别的巴黎舞场,一面纵目四望,俯瞰这片杜河流域。在那一方,在河左岸,有五六重曲折的岩壑,巉岩间依稀能见无数细小的溪流。这些小溪,遇到多处落差,便像瀑布似的飞泻而下,汇于杜河。山里的阳光,十分酷热。烈日当空的时候,游人坐在这平台上寂然凝想,梧叶桐影便足可荫蔽他的清梦。这些梧桐长势很快,绿得发蓝的浓荫,是市长派人在长长的路墙后面运泥壅土的结果,因为不顾市议会的反对,他径自把散步道拓宽了两米(虽然他是保王党,我是自由党,这件事还得称赞于他)。无怪乎维璃叶丐民收容所走运的所长——瓦勒诺先生,跟市长所见略同,都认为这片平台,堪与巴黎近郊的圣日耳曼一盎蓝长道(terrassedeSaint—Germain—en—Laye)相媲美。 至于我,对这条“信义大道”,只有一点责难,尽管有十七八块大理石上镌刻着路名,而这些路牌,又为特·瑞那先生赢得了一枚勋章;我所要指责于当局者,是路政上的蛮横做法:替壮健的梧桐修枝打权,甚至削去冠梢。梧桐本应长得亭亭如盖,像在英国看到的那样;现在却给修剪得低低的、圆圆的、平平的,跟菜园里的大路菜一个模样。但是,市长大人的意志违逆不得;凡市府辖区内的树木,一年两次,必遭无情的剪削。当地的自由党人断言,也许是言过其实,说自从助理司铎马仕龙做下规矩,剪枝所得,归他所有,一班替公家干活的园林工人,下手就更狠了。 这位年轻司铎,是省城贝藏松前几年派来的,用以监视谢朗神甫和附近几位本堂神甫。有一位已故的老军医,他曾参加过征意战争,退伍后退隐维璃叶——照市长的说法,此人生前既是雅各宾党,又是拿破仑派。某天,竟敢当面对着市长,抱怨说不该定期刈夷嘉木。 “我喜欢树荫,”特·瑞那先生答复的口气,高傲得适可而止,因为对方是得过荣誉勋章的外科大夫,“我喜欢树荫,我的树只有这样修剪,才能树茂荫浓。我想不出,一棵树除非像胡桃树那样有用,倘不能提供收益,种来何用?” 在维璃叶,“提供收益”是权衡一切的金科玉律。这四个字,概括了四分之三以上居民的习惯想法。
编辑推荐
《外国文学经典•名家经典: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