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华慈与中国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许纪霖、朱政惠 编  页数:674  字数:62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杰明·史华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研究学者,也是享誉全球的对人类文明有深邃思考的大思想家。为了纪念这位中国研究大师诞辰90周年,2006年12月哈佛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召开“史华慈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作为该会议论文集,荟萃了一批国际和国内顶尖的中国思想和历史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史华慈思想的研究,中国历史、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研究。     本书收录了2006年12月哈佛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召开的“史华慈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议论文,论文主要涉及了史华慈思想研究、从史华慈出发的研究以及史华慈生前耕耘过的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政治史研究领域等话题。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出版有《无穷的困惑》(1988)、《智者的尊严》(1992)、《中国现代化史》(主编)(1995)、《寻求意义》(1997)、《许纪霖自选集》(1998)、《另一种启蒙》(1999)、《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编)(2001)、《中国知识分子十论》(2003)、《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编)(2005)、《回归公共空间》(2006)等著作。
朱政惠 1947年8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方向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史学理论、海外中国学史、中外史学比较等方向的学术研究。有《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吕振羽学术思想评传》、《史之心旅一一关于时代和史学的思考》、《美国中国学史研究——海外中国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知青部落——黄山脚下的10000个上海人》(与金光耀合著)等学术专著多部。

书籍目录

史华慈思想研究 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 重读《寻求富强》——一些关于本杰明·史华慈思想史研究风格与方法的个人笔记和思考 史华慈的“思想世界” 两种幸福观和人性论——对史华慈“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的解说 史华慈的中国学研究 严复:在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之间——对史华慈严复研究的一个检讨 史华慈老师对日本严复研究的影响 附录:日本的严复研究选篇 本杰明·史华慈教授对中国与日本的认识及其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从史华慈出发的研究 重访轴心时代的思想突破——从史华慈教授的超越观念谈起 跟随史华慈老师研究宋代思想史:论朱熹和天 解释的力度:史华慈的中国思想史视角 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兼论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内在冲突与深层分歧 谁是杨朱?——听史华慈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 卢梭,多元现代性,以及一种属于全人类范围的政治哲学:“内外有别”? 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 生存斗争学说的中国演绎与兴替——近代中国思想世界核心观念通检之一 反者道之动:圆、循环与复归的辩证意义 朱子世界观体系的基本特质 道统、系谱与历史:关于中国思想史脉络的来源与确立 毛泽东与无政府主义——从《西行漫记》的一处误译谈起中国现代历史研究 勾践故事在20世纪中国:跨文化视角 历史叙事和跨民族主义在东亚 17到19世纪中国南部乡村的书籍市场及文本的流传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 从供给制到职务等级工资制——新中国建立前后党政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从十五个“小人物”的回忆录看新中国在50年代初是如何进行社会统合的? 重建社会重心:现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编后记史华慈与中国纪念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在座的都知道,史华慈教授自从半个多世纪前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以来,一直被公认为一位精明的和富有预见的“中国通”;他接着发表了《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1968)和《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985),被誉为“西方所产生的最具洞见和最为渊博的”(墨子刻语)中国思想史专家。在他去世第二天由他的一位学生撰写的刊登于《纽约时报》的长篇讣文的大标题就是“毛革命的专家”;随后的“美国历史学会”和哈佛大学的讣告则突出了他的中国思想史专家的身份。但是,我个人则认为,史教授绝不仅仅是位思想史家,更不宜把他定位为区域研究的专家。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思想家,一位“凭其本身就当之无愧的思想家”(athinkerinhisOWnright)(张灏语)。他对宇宙与人生,历史与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他的思想“一以贯之”,具有一切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家都必须备具的思想连贯性。我曾写过一些文章,试图阐明他的独特思想,但是我宁可把这个论断视为“预设”,或干脆说它是我的个人信念。我这里无法细说这种信念的依据,我只想指出一点,即从根本上说,终其一生,史华慈治学的主旨,或者说他的“志业”(Calling)主要并不在于捕捉某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社会或个人的思想世界,而在于通过这些努力去叩问历史与文化的“吊诡”(paradoxes),宇宙与人生的“奥秘”(mysteries)。他的历时性研究归根结蒂是为他的共时性寻求服务的。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醉心于若干“巨大的问题意识”(vastproblematiques)的探索,半个多世纪从未间断,直到他写出这篇“遗言”。只不过史华慈和通常的哲学家们不同,他锁定了“人类经验”(Ilumanexperience)这个在他看来无法再化约的一切人文学科的素材!“理不离事”(章乃诚语),他把自己的“道”(10gos)化成史学家的“肉身”。在这个意义上,史先生的历史著作可以视为他的人文寻求的索引(index),他的许多历史陈述只是他在探索“人的全部带有悲剧性的复杂性”之过程中所写的脚注(footnotes)。站在这位“中国通”和中国思想史专家背后的是一位隐形的思想家,他赋予他的专著以经得起咀嚼和考验的洞见。正是在这个信念指引下,我研读了这篇“未完成的”遗言,写下我的解说。《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下称《千文》)是史华慈先生在1999年11月14日逝世之前37天完成的一篇论文,也是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留下的最后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把当今从美国开始正向全球迅速扩散的物质享乐主义和失控的消费主义的现象,称之为“当今的千禧年主义”,不仅对它做出了集中的描绘,而且把它放在全人类经验的广阔视野中,以史先生特有的人文主义思想框架加以分析批判,最后高举人文主义(确切地说是“史华慈式的人文主义”)的旗帜,提出补救的途径。但是,不论从行文风格或内容的完整性上看,《千文》和史先生大量其他著作相比,都是一篇未能充分展开的论文。林毓生先生在史先生刚刚完成这篇论文时,曾到史先生在康桥的家中探望史先生和他的夫人。林先生深情地回忆说:“史先生当时也许已经自觉会很快离开我们,但仍奋力打起精神支撑到完成这篇著作为止。他迫切地感到必须用一种古老的先知精神向世人提出严正告诫,以此作为他的遗言。这篇文章娓娓道来,微言大义隐含于字里行间,而未出之正式的论征形式。以我之见,即便如此,也无损这篇论文的重要性;但需要更仔细地研读,以便了解其深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诚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们只能加倍努力地来理解这篇遗言的“微言大义”,以报答史先生的寸寸苦心。由于《千文》来不及充分展开,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先对文本做出疏解,然后再作出诠释。本文则只能把疏解和诠释合并进行,简称之为“解说”。另外,我个人认为,《千文》有两个关键问题有待解说,打通这两个环节将有助于理解它的通篇含意。一个环节是新千禧年主义和史先生在幸福观与人性论上的区别何在?另一个环节是如何理解史先生的人文主义?本文只能集中讨论前一课题,后一课题则有待他日接续完成。故本文称之为“解说(1)”。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林毓生和张灏两位先生的指教。我在发言中采用的大量中译文也以林毓生先生校订本为准。这些在发言中无法一一说明,均此致谢。一、当今千禧年主义的幸福观和人性论当今千禧年主义(以下简称“新千年主义”)是指在20世纪末,由于物质享乐主义和失控的消费主义相互激荡而掀起的一般浪潮,被卷入这股浪潮的人实际上深信单凭技术革新和经济成长就足以消除人生的一切苦难的原因,把人类(确切地说是他自己)带到“极乐世界”。它既是一种思想潮流,也是一种行为模式;它未必都集中在某些个人身上,而是更多地以不同程度出现在愈来愈多的人群之中。它的出现受到了90年代情势的触发:冷战结束、许多意识形态貌似瓦解、历史已经终结、电脑技术打开了一个“泛资讯时代”、生物医学的突破给健美的身体开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全球化市场则带来经济无限增长的可能。但是新千年主义绝不是90年代刮起的一股时髦风尚。它的历史源头最少可以追寻到17、18世纪的西方,而且可以在吊诡的人性中找到难以消除的根基。令人担忧的是这股浪潮正乘着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运动从美国扑向全世界。如果不予纠正,则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认为,“新千年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幸福观,而幸福观的思想基础则在于它的人性论。我们可以借用史先生对“新千年主义”的描述,把它的幸福观也描述为一种“唯我主义的、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的”幸福观。这里有三个限定词——“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的”和“唯我主义的”——需要逐一说明。(1)“物质主义的”:这个词被打上引号,因为它在这里有特殊含意。

后记

本杰明史华慈(1906-1999)是美国著名的中国研究学者,也是享誉全球的对人类文明有深邃思考的大思想家。他生前长期担任哈佛大学教授,与费正清齐名,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外的中国研究领域,很少有人像史华慈那样,对中国研究和人类文明的比较研究做出了全方位的卓越贡献。在当代中国研究领域,史华慈被认为是美国的中共党史研究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中国共产主义和毛泽东的崛起》,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有重大影响。他坚持以文献研究人手,在1950年代初就指出毛泽东思想路线与苏联革命思想路线的区别和分歧,具有很大的预见性。在中美建交过程中,他向美国国会提出过重要的咨询建议,促进了中美建交的进程。他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首批成员。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史华慈是哈佛大学政治系和历史系教授,从1950年代起研究中国思想史,他的严复研究被认为是西方严复研究的最有成就的代表作。1980年代出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一书,被认为是西方学术界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权威著作,翻译成中文之后,也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人类文明比较研究领域,史华慈对犹太文明、基督教文明、印度文明、儒家文明等都有深入研究,他主张人类文明的平等和互动交流。他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和西方中心观念。他尤其希望通过对中国文明的深入研究来深化、丰富对人类发展经验的认识。

编辑推荐

《史华慈与中国》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华慈与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以前买过新星出版社的史华慈论中国,两书正好配套。
  •   汉学家的观点的确很有意思,书翻译过来很难读,但耐读。许纪霖先生写史华慈也是很有味道的
  •   有的人爱中国,有的人恨中国,我尊重中国。
      ——本杰明•史华慈
      本杰明•史华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研究学者,也是享誉全球的对人类文明有深邃思考的大思想家。为了纪念这位中国研究大师诞辰90周年,2006年12月哈佛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召开“史华慈与中国”国际学术会议。本书作为该会议论文集,荟萃了一批国际和国内顶尖的中国思想和历史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史华慈思想的研究,中国历史、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研究。
  •   若真正想作史华慈研究,这算是二手资料吧。。。单纯讲个中文章,应该说瑕瑜互见吧。
  •   是了解这位研究毛和中国的专家的不错的入门书。
  •   纪念文集,有些内容视角独特
  •   该书就是会议论文集
  •   浏览了一下,好像与《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论文集有重复收集的文章。
  •   史华兹自然是大家,可是这本书,竟然是会议文集!对于这种研讨会上的文章向来不感兴趣,这次真是冲动了。想看看国人对史华兹的恭维?恭喜你,买对了。。。
  •   研究史华慈的文章集,价格便宜,还不错。
  •   今年是史华慈逝世10周年,对于中国学研究来说,史华慈是大佬一级的人物,他的著作对中国文化的解析,与他对中国学学者的培养,都是中国了解自己和被世界了解的重要贡献,不亚于费正清。他培养的学生有孔飞力、柯文、杜赞奇、杜维明、李欧梵等,这本书,就是他的学生、他曾经指导过的学者、对他有研究 的学者们对他致敬的一本书。书中所论内容主要是对史华慈的研究、他研究方向的继续深化,而所有的方向都指向中国。这些论文的作者也是观点各异,方向不同,据编者所称,并未提及有所删改,而只是请读者有选择地批评和接受,这一点就比较让人尊敬。其中像裴宜理对“权利”概念的梳理、高华对个案的研究、沈志华对中苏关系的研究,刘隆溪整理史华慈最后的谈话等等,都很有价值。对于一部论文集来说,这本书作者层次非常高,水平 也比较统一,很不错。吉林出版社集团的书大都贵得变态,这本还算物美价廉,值得一买。
  •   有些个论文 还是挺有用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