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的活力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黄发有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文学传媒和文学生态的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视角都相当新鲜而独特。在对各种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的基础上,作者用跨学科的方式探究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对复杂的文学生态进行了分层次的总体把握,为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学发生、文学流传、文学接受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正如2005“年度青年批评家”的授奖评语所言:“黄发有的批评文字率真、理性、犀利、一针见血。他的写作实践既有反思历史的厚度,又有针砭现实的力度。他对文学传媒和文学生态的研究,深耕不辍,将严谨扎实的实证精神与洞若观火的问题意识熔于一炉,充分展现了批评的学术涵养与个性锋芒。他以内敛的激情与不懈的探索,呼唤并持守着批评的独立风范与理想品格,在充分尊重批评对象的前提下展开有理有据的苛求,这为重建健康的批评生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敏锐而深刻地回应了文学秩序的生成与转换,在直面文学的审美难题与精神困局的追问中,不断地发现文学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黄发有,男,1969年底生于福建上杭。本科主修经济学,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连续破格晋升为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为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扬子江评论》执行编委。近年致力于文学传媒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生态研究、客家移民文化研究。著有《想象的代价》、《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媒体制造》、《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诗性的燃烧——张承志论》等,学术随笔集《客家漫步》、《客家原乡》,主编“边缘中国”、“读网时代”丛书。被评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07),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3年),获得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第二届齐鲁文学奖、《当代作家评论》奖、《文艺争鸣》奖、《南方文坛》奖等奖项,被《人民文学》与《南方文坛》联合主办的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评选为2005年“年度青年批评家”。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文学传播研究第二辑 文学生态研究

章节摘录

  复杂的象形文字和简洁的字母文字在传情达意上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将汉语文学翻译成字母文字,那些言外之言、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往往丧失殆尽。汉语作为一种意境性语言,与讲究层次感与逻辑性的英语相比,具有一种重视整体感应的模糊美感,那种朦胧的、灵动的美学效应很难被移植到译文之中,像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飘逸”和“旷达”之间的微妙差别,外语就很难传达。  我始终认为现代人文教育的关键是人格熏陶和思维训练,但现在的教育流行的却是功利的知识传授和生存训练。说到时下的人才教育,我总觉得过于的急功近利。尽管这几年的传媒也热衷于炒作素质教育和人格教育等话题,但基本上是浮在表面,仅限于制造热闹而已,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与技能教育似乎是积重难返……在一个信息时代,具体的、实用的知识总是迅速地老化,需要不断地更新,如果只注意知识的吸纳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就难免陷入亦步亦趋但仍然追赶不及的尴尬。

编辑推荐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由黄发有所著的《边缘的活力》书稿(1册,25万字),是对文学传媒和文学生态的研究专著。经审读,该书稿没有违反民族和宗教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对张承志思想的偏激与绝对化、极端化表达方式也给予有勇气的批评,适宜公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边缘的活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