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4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爱德华·吉本 页数:471 译者:席代岳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没有爱德华•吉本的煌煌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两千年的历史著作宝库便是不完整的.大陆史界一直勤勤恳恳地引介西方史学名著,然而时至今日,这部充满真知灼见的庞然巨著仍然只有仅为全书三分之一篇幅的节译本问世,不能不说史学译著的王冠缺少了一颗耀眼的珍珠.在西方史学传统中,吉本属于从修昔底德和塔西佗开始的一系.这些史家非但具有生花的妙笔、叙事拟人的技巧以及好奇的心境,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从纷纭繁复的历史事件,把握内在的发展纹理.我们看修昔底德对雅典帝国主义日益走向末路的揭示,塔西佗对提比略以降罗马体制荼毒人性之内在本质的刻画,真是触目惊心,历历可辨.在此一方面,吉本从来不遑多让.他或许不及修昔底德的深刻,然而其气势磅礴庶几胜之;他可能没有塔西佗那般尖锐,然而其睿智机敏足堪比肩.要以数百万言的有限篇幅,梳理千余年罗马帝国衰亡历程的无限庞杂,唯有博大的心胸、如椽的巨笔方能胜任;对此,吉本正是游刃有余.他高瞻远瞩,纵横捭阖,把此一时代繁杂至无以复加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经济诸多因素条分缕析,挥洒勾勒,而凡此种种,皆服务于他那博大深切的主题——对罗马帝国衰亡历程的描摹及其原因的探索.以史为鉴可正身心,无怪西方一直将本著作为人文教育的基本读物,或许不仅因其史家的洞见,亦因其对人性的深刻启迪吧.对这样一部伟大的史著,大陆学界一直如饥似渴,亟欲饱览.幸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已请席代岳先生全文造译出版,得遂寓目之快.我们此次推出的便是席代岳先生的译本,并在出书前做了必要的编辑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席代岳先生的译文忠实典雅,颇有吉本遗风,故我们尽量不予改动,台湾的用语习惯(包括"的"字的用法)亦均保留.二、在编辑之初,曾请席代岳先生校看一过,有所修订,主要是文气的贯通,亦略涉文字的补订.此类修订,除明显笔误之处而外,均已照改.三、由于大陆与台湾不同的用语习惯,人名地名的译法差异颇大.对此,我们请上海人民出版社孔令琴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卢挚飞先生进行了必要的文字处理,主要是按大陆的翻译标准统改译名,以大陆学界通行的译法为标准,无统一译法的则依名从主人原则,按有关资料厘定.编辑出版这样博大精深的著作,我们深感力有不逮,舛错失误所在难免.希望学界对我们的工作不吝指正,俾使再版时尽量臻于完善.编者2008年3月
内容概要
英国历史家爱德华·吉本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全书出版至今已逾二百年。我国出版界传出它的一卷节编本中译本问世的信息,依然令人鼓舞。 爱德华·吉本出身于一个拥有大地产的资产阶级家族。据他追记,其家族在14世纪时开始拥有土地。到16世纪后期,其远祖已获得缙绅的称号。当时风气,农村殷实之家,大都把子弟送往城市习商。这个家族已有几代人到伦敦从事商业活动,并出现过一位周游西欧并远游美洲的旅行家。吉本的祖父爱德华曾任南海公司董事,由于一次船只失事而破产,但他东山再起,又复积资十万英镑。吉本的父亲亦名爱德华,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为托利党人,拥有缙绅称号,一度担任伦敦城的区长,并曾当选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吉本的母亲朱迪思·波顿为伦敦商人之女。吉本于1737年出生于伦敦附近的帕特尼镇,是父母的长子。他后来在回忆录中颇以其出身门第而自豪:“我出生于一个自由而文明的国家,一个科学和哲学的时代,一个门第荣耀、家资富有的家庭。” 吉本幼年身体孱弱多病,母亲连生多胎,无力照管,幸赖姨母凯塞琳·波顿悉心看护,几次转危为安。他所受的初级教育很不完整,时常因病中断,10岁丧母后,又一度辍学,幸赖他生性好学,又得姨母辅导,读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人物传记,启发了对古典时期历史的兴趣。在入大学之前,他对希腊文和拉丁文都已打下良好基础。1752年吉本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当时只有15岁。他对世界历史怀有很浓的兴趣,从古代而及于近代,几乎尽读所能得到的关于阿拉伯、波斯、蒙古和突厥史的英文著作,在他阅读的书单中也列入了中国史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院生活使他失去学习兴趣。他更换了一位导师,这是一位“只记得薪俸,不记得职守”的人,对学生既不指导,也乏管理,虽同住一院,却只见过一面,俨然路人。吉本深感无聊,称这段日子为修道院生活,时常离校出游,学院也不加约束。他自幼即对宗教争论感兴趣,惑于天主教祕义的姑母对他也有所影响,牛津的沉闷气息并不能为他解疑释惑。相反,他认为大学要求学生对三十九信条表示信奉之举是“装样子多于诵读,诵读多于信奉”。在彷徨苦闷之中,他接受了化体说,改信了天主教。当时他还自认是受良心驱使,但多年以后自己承认当时过于幼稚,致为诡辩所惑。的确,他这时才16岁。 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本书一直以节译本的形式在中国大陆流传,此次全译本的推出足偿中国大陆学者与藏书家的宿愿。
作者简介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 1737年5月8日 - 1794年1月16日) 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
吉本出生于伦敦附近的普特尼,父亲是国会议员,他是家中独子。1763年,他前往欧洲大陆旅游,在巴黎结识了狄德罗,也去了罗马,1764年他在罗马废墟上,开始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军事和疆域 一、奥古斯都在位时的罗马帝国 二、怀柔政策下的对外征战 三、后续各帝的守势作为 四、罗马帝国的军事体制 五、罗马帝国的部队编组 六、罗马帝国的军事部署 七、罗马帝国的行省第二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内政修明物阜民康 一、宽容的宗教信仰 二、罗马的自由权利 三、语言和文字 四、奴隶制度 五、罗马帝国的人口 六、罗马帝国的公共建设 七、罗马帝国的城镇 八、罗马帝国的交通 九、农业发展状况 十、奢华的生活方式 十一、衰亡的主要因素第三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政治架构 一、帝制初期的概况 二、政府的基本架构 三、帝王的神化与名衔 四、奥古斯都的性格与策略 五、帝位传承的致命弱点 六、图拉真与哈德良的传承 七、安东尼王朝的传承 八、历史的回顾第四章 康茂德残酷而暴虐的愚行 佩尔蒂纳克斯被推举为帝·励精图治遭禁卫军所弑 一、马可以私害公的传位安排 二、康茂德登基后朝政失修 三、康茂德的败德恶行与殒灭 四、佩尔蒂纳克斯即位后励精图治 五、佩尔蒂纳克斯为禁卫军所弑、第五章 禁卫军公开出价将帝位卖给德第乌斯·尤利安努斯 克劳狄乌斯·阿尔比努斯在不列颠、佩西尼乌斯·尼格尔在叙利亚、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在潘诺尼亚,公开声讨谋害佩尔蒂纳克斯的叛贼 塞维鲁赢得内战的胜利 军纪的废弛政府的新措施 一、禁卫军公开出售帝座 二、尤利安努斯登基激起众怒 三、边疆将领同声讨伐弑君与卖国罪行 四、塞维鲁进军罗马取得帝位 五、塞维鲁击败敌手统一天下 六、塞维鲁的新政及对后世的影响第六章 塞维鲁病逝 卡拉卡拉的暴政 马克里努斯篡位 埃拉伽巴卢斯的愚行 亚历山大·塞维鲁的美德 军队纵兵殃民罗马帝国的财政和税务 一、塞维鲁的帝位传承与崩逝 二、卡拉卡拉与格塔的阋墙之争 三、卡拉卡拉的暴政与覆灭 四、马克里努斯篡位后的施政 五、埃拉伽巴卢斯的崛起 六、埃拉伽巴卢斯的淫乱奢华及其被弑 七、亚历山大的即位及其德性善行 八、亚历山大的治绩与军队的暴乱 九、罗马帝国的财政状况 十、罗马帝国的税制及对后世的影响第七章 马克西明即位与其暴政 元老院管辖的阿非利加和意大利发生动乱 内战和叛变 马克西明及其子、马克西穆斯和巴尔比努斯,以及先后三位戈尔狄安帝系,全部惨死 菲利普的篡位和政治手段 一、概述君主政体的优劣 二、马克西明的出身与篡夺始末 三、马克西明荼毒生灵的暴行 四、戈尔狄安的起义与败亡 五、元老院对抗马克西明赢得胜利 六、禁卫军在罗马杀害两位皇帝 七、戈尔狄安三世的登基与被害 八、军队拥立的风气与菲利普称帝第八章 阿尔塔薛西斯重建王朝后波斯帝国之状况 一、阿尔塔薛西斯推翻帕提亚人建立萨珊王朝 二、波斯祆教的教义及其重大影响 三、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连年战争 四、阿尔塔薛西斯向罗马帝国的权威挑战第九章 从德西乌斯皇帝在位到蛮族入侵,此一时期的日耳曼情势 一、日耳曼的自然环境 二、日耳曼人的性格特质与生活习俗 三、日耳曼人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组织 四、日耳曼人的宗教信仰 五、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所造成的影响第十章 德西乌斯、加卢斯、埃米利安努斯、瓦列里安与伽利埃努斯相继为帝 蛮族入侵三十僭主 一、德西乌斯的称帝及其事功 二、哥特人的源起及北欧的宗教信仰 三、哥特人的迁移行动和定居 四、蛮族入侵及德西乌斯的因应之道 五、加卢斯丧权辱国及埃米利安努斯旋起旋灭 六、瓦列里安面对蛮族入侵的危局 七、法兰克人的结盟与入侵行动 八、阿勒曼尼人进犯高卢和意大利 九、哥特人的前两次海上远征 十、哥特人第三次远征蹂躏希腊 十一、波斯国王沙普尔击败罗马大军 十二、伽利埃努斯的性格与作为 十三、三十僭主及其后续影响 十四、其他有关之重大动乱第十一章 克劳狄当政 击败哥特人 奥勒良的胜利、凯旋和死亡 一、伽利埃努斯逝世和克劳狄继位 二、克劳狄重振军威战胜哥特人 三、奥勒良的治军作为与签订和约 四、奥勒良歼灭罗马帝国的心腹大患 五、奥勒良收复帝国西疆 六、芝诺比娅统治东方帝国始末 七、奥勒良进军亚洲平定帝国东疆 八、罗马举行盛大凯旋式的华丽景象 九、奥勒良镇压内部叛乱及其行事作风 十、奥勒良率军出征被部将所弑第十二章 奥勒良逝世后军队和元老院的作为 塔西佗、普罗布斯、卡鲁斯及其子相继为帝 一、元老院和军队对继位问题相互推诿 二、塔西佗受元老院推举登基 三、塔西佗的东征与崩殂 四、普罗布斯继位后雄图大展之作为 五、普罗布斯征服蛮族之丰功伟业 六、普罗布斯荡平叛乱及其被弑 七、卡鲁斯及其二子相继称帝 八、罗马各种壮观的竞技与赛会 九、卡鲁斯家族的殒灭与戴克里先的发迹第十三章 戴克里先当政及其三位同僚马克西米安、伽勒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重建秩序和安宁 波斯战争的胜利和凯旋政府分治的新制度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逊位和退隐 一、戴克里先的出身与继位 二、罗马帝国的分治 三、高卢和不列颠的动乱及平定始末 四、戴克里先绥靖阿非利加与埃及 五、伽勒里乌斯指挥波斯战争的光荣结局 六、罗马与波斯签订和平条约 七、罗马的地位与元老院的权力日趋衰落 八、戴克里先提高君权的具体做法 九、戴克里先新体制的主要内涵 十、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禅退 十一、戴克里先的退隐生活与身后哀荣 十二、艺术的没落和文学的式微第十四章 戴克里先逊位后产生纷扰 君士坦提乌斯崩殂 推举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为帝 同时有六位皇帝在位 马克西米安和伽勒里乌斯相继逝世 君士坦丁战胜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 君士坦丁重新统一帝国 一、戴克里先退位所造成的纷争 二、君士坦丁的身世及其继位始末 三、马克森提乌斯为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推举为帝 四、伽勒里乌斯征讨意大利铩羽而返 五、马克西米安与伽勒里乌斯的殒灭 六、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的施政与争执 七、君士坦丁进军罗马击灭马克森提乌斯 八、君士坦丁在罗马的作为与成就 九、君士坦丁与李锡尼的结盟以及宫廷恩怨 十、君士坦丁和李锡尼的决裂与争战 十一、君士坦丁的法治及其平服蛮族的作为 十二、君士坦丁再度统一罗马帝国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发展及早期教会的风格、作为、数量和状况 一、渊源于犹太教的顽固宗教狂热 (一)犹太教的特性和主要内涵 (二)基督教的渊源和背景 (三)摩西律法对基督教的影响 (四)基督教产生异端的根源 (五)福音教义的纯洁性 二、基督教永生和来世的教义 (一)永生教义的哲学涵义 (二)千禧年和原罪思想 三、原创教派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四、原创基督徒的信仰与美德 (一)原创教会赎罪的观念 (二)基督教重视品德的具体作法 (三)基督教禁欲的原则和制度 五、基督教会治理机构的发展 (一)教会成立治理机构的起源 (二)教会权力的建立和转移 (三)教会财务的管理和运用 (四)教会处理赎罪问题的原则 六、基督教发展的主要条件 (一)罗马的征服开创有利的历史条件 (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的地理条件 (三)罗马教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四)基督教传播的主要方向 (五)原创基督徒的人数和处境 (六)与基督教兴起有关的各种问题第十六章 从尼禄当政直到君士坦丁统一天下,罗马政府在此一时期对基督教的作为 一、罗马皇帝迫害基督教的动机 二、犹太人的宗教主张与叛逆精神 三、基督教受到误解的主要因素 四、早期基督教所采取的防卫措施 五、罗马当局对基督教所抱持的观点 六、罗马大火引起尼禄对基督徒的迫害 七、图密善当政对基督徒的迫害 八、图拉真为基督徒建立合法的审判程序 九、罗马当局对基督徒的处置及殉教状况 十、迦太基主教西普里安殉教始末 十一、早期基督徒虔诚的宗教信仰 十二、罗马当局的宗教迫害政策 十三、提比略到伽利埃努斯时代基督徒之景况 十四、奥勒良当政对教会的处置 十五、戴克里先即位后对基督教的态度 十六、戴克里先进行宗教迫害的原因 十七、遍及帝国各地的迫害基督教活动 十八、伽勒里乌斯颁布宗教宽容诏书始末 十九、宗教迫害的中止和殉教人数的估算 二十、结论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罗马帝国行政区图
章节摘录
插图:二、怀柔政策下的对外征战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唯一增加的行省是不列颠.继承帝位者只有在这件事上,追随凯撒的作为,而不遵从奥古斯都的训谕.不列颠与高卢海岸贴近,似乎时时在召唤军队入侵,盛产珍珠的诱人传闻,更引发他们的贪婪野心.不列颠虽然被视为孤悬海外、隔绝封闭的世界,然而用兵的方略倒是与大陆作战没有多大差别.这场长达四十年的战争,是由最愚蠢无知的皇帝开启战端,最荒淫无道的皇帝继续支持,到最怯懦胆小的皇帝手中宣告终止.岛屿大部分土地在这个时候已经降服于罗马的统治.不列颠的各部族虽然英勇善战,却乏人领导,再加上生性自由不羁,欠缺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他们拿起武器作战虽勇猛绝伦,但也经常反复多变,时而弃械向敌投降,时而各族间兵戎相见,最后的下场是各自为战,遂难逃被逐一征服的命运.卡拉克塔库斯(Caractacus)坚忍不屈的屡败屡战;波迪西亚(Boadicea)不惜牺牲的报仇消恨;德鲁伊特(Druids)教徒宗教狂热下的前仆后继,都无法阻止罗马大军长驱直入,也不能改变整个国家遭受奴役的后果.虽然当时的罗马皇帝有的懦弱退缩,有的堕落残暴,但是这些将领率军在外,倒都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图密善(Domitian)皇帝在位时,他的军团在阿格里科拉(Agricola)指挥下,击败喀里多尼亚人(Caledonians)在格兰扁(Grampian)山丘集结的队伍;他的舰队从事前所未有的海上探险,克服各种危难,环岛展示罗马的军威;皇帝自身安居宫中,听闻军中传来获胜信息而大感惊惧,在这种状况下,不列颠的征讨只有草草结束.原来在阿格里科拉的计划里,可以很轻易的将爱尔兰纳入版图,就他的意见看来,只要一个军团以及少数的协防军就可以达成任务.占领西部的岛屿非常有价值,等布列吞人举目四顾,自由已经毫无指望,就会束手就缚.阿格里科拉有优异的功勋,所以才被解除统治不列颠的职务,平定蛮族的计划即使再周全也只有放弃.这位处事审慎的将军在离职以前,为了保障领土安全,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他平时就观察到不列颠有两个相对的海湾,把整个岛屿分成大小不相等的区块,这就是现在所称的苏格兰河口湾,越过这段狭窄的颈部大约有四十哩的距离,他派驻军队部署一道防线.安东尼•皮乌斯(AntoninusPius)即位后,用石块砌成基础,上面覆盖草皮成为壁垒,来增强全线防御能力,此即"安东尼边墙",距离现在的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不远,长久以来成为罗马行省的界线.土著喀里多尼亚人在岛的极北部,过着狂野无羁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不是由于他们英勇过人,而是因为贫穷落后不值得征服.他们屡次向南进犯都被击退,损失很多人马,但是这片乡土从未降服.罗马人拥有世上气候最温和、物产最富饶的地区,因此对这块被冬季的暴风雪吹袭着的阴郁山丘,在蓝色烟雾笼罩下若隐若现的湖泊,遍布阴冷而孤立的石南树丛地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此地只居住赤裸蛮族在森林里猎取麇鹿.以上所述是从奥古斯都逝世到图拉真即位期间,边界的状况和帝国的大政方针.图拉真是位品德高尚、作为积极的国家元首,他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有统御指挥大军的才能,把先帝规划的和平构想暂时搁置,开始连年的战争和征讨.军团望眼欲穿以后,又等到皇帝御驾亲征.首先讨伐的对象就是好战成性的达契亚人(Dacians),他们的居地越出多瑙河,在图密善当政时曾毫无顾忌地侮辱过罗马帝国的尊严.这是一支孔武有力、凶狠残暴的蛮族,深信灵魂不灭和轮回往生,所以作战时奋不顾身,视死如归.达契亚的国王德克巴卢斯(Decebalus)与图拉真旗鼓相当,后来战至精疲力竭、罗掘俱穷,虽不至于让自己和全族同归于尽,却也不轻言向敌人俯首认输.这是一场值得刻碑勒石的战争,除了短暂休兵,停止敌对行动外,战争延续五年之久,直到皇帝不顾一切投入全国人力物力,才使得蛮族完全降服.获得达契亚行省等于增加一千三百哩的国境周长,是违反奥古斯都遗言的第二次行动.现在帝国在东北方自然形成的边界,沿德涅斯特(Dniester)河、蒂萨(Teyss)河或称提比斯库斯(Tibiscus)河,下多瑙河和黑海成为一线.军用道路顺着多瑙河河岸到邻接的本德(Bender)地区,仍然可以看出当年遗留的古迹.本德在现代历史上很有名气,因为这是土耳其和俄罗斯两大帝国之间的国界.在帝国初期诸帝之中图拉真有飞扬跋扈的气概.长久以来人类对破坏者的赞誉远过于创建者,以至于追求战阵的荣耀,成为君王将相瑕不掩瑜的过失.历代的诗人和史家对亚历山大赞不绝口,因此激起图拉真要一比高下的万丈雄心,使得这位罗马皇帝着手征服东方各国.他为自己的年老而叹息,很难有希望像腓力(Philip)之子那样建立举世无匹的令名.虽然图拉真的成就是那样短暂,外表上看起来倒是快捷迅速而光辉耀目.帕提亚人因内争而国势衰败,等到大军压境不战而逃,他也就趾高气昂的沿着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从亚美尼亚(Armenia)的山地直达波斯湾,成为第一个在遥远大海上航行的罗马将军,因而感到沾沾自喜,可惜也是最后一位.他的舰队蹂躏阿拉伯的海岸,甚至妄想进逼印度国境.元老院每天接到信息,说有新的国家和不知名的部落接受他的统治,大家都惊叹不已.同时也接到正式文书,提到博斯普鲁斯(Bosphorus)、科尔基斯(Colchos)、伊比利亚(Iberia)、阿尔巴尼亚(Albania)和奥斯若恩(Osrhoene)的国王,甚至帕提亚皇室的成员,都从罗马皇帝的手里接受即位的冠冕;米底(Media)和卡杜克亚(Cardumhia)山地的部落恳求罗马军队的保护;亚美尼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述这些富饶的地区都纳入版图,成为帝国的行省.等到图拉真逝世,明亮的远景立即黯然失色.最值得担忧的事,莫过于遥远地区的国度,一旦失去强有力的控制,就会挣脱强加在身上的枷锁.
媒体关注与评论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 A.D.1794 A.D.)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运用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启蒙时代的哲学理念,写出英国最重要的一部历史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从公元2世纪一直叙述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风格,不仅是学术名著,更是文学杰作,两百年来傲视西方史学界,要是与我国的史书相比,誉之为欧洲的《史记》和《汉书》亦不为过。
编辑推荐
《罗马帝国衰亡史1》从奥古斯都立为皇帝,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写起,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还写了罗马的政变,到教皇重新控制罗马。延续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如何兴起,以及罗马帝国周边国家对罗马的影响,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简短历史,甚至还提到了长城和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北匈奴的西迁,忽必烈的舰队对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气势恢弘,是一部堪称巨著的作品。 全书被分成好几卷,《罗马帝国衰亡史1》为其中的第一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