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吕若涵 页数:450
内容概要
《反讽与渴望: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的多维话语空间》围绕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散文作家作品、散文流派思潮刊物等几个方面,力求立体地多层面地建构起散文批评与散丈阐释的空间:一是从文化学角度透视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小品文期刊热和小品文热;二是从传统与现代的承传对立来阐发中国现当代散丈创作的美学现象和美学特征;三是通过译介西方散文文类研究的成果,为今天走出散文理论困境提供思考与突破的方向。《反讽与渴望: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的多维话语空间》总体上遵循历史研究和审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爬剔梳理力图客观严谨有序,对作家美学风格的把握追求深致细腻,角度新颖,而对20世纪西方散文随笔理论的译介与阐述,则意在为国内散文文类研究构建起有益的理论参照系。
作者简介
吕若涵,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建师大文学院散文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94年至1997年,师从福建师大中文系姚春树先生攻读现代文学散文方向硕士学位;1997年至20OO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许志英先生攻读现代文学思潮方向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现当代散文研究,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学评论丛刊》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02年1O月,学术专著《“论语派”论》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书籍目录
代序:建构散文批评的多维话语空间第一编 文化学视野下的散文思潮与刊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小品文热的文化学透视论语派的自由理念与文学诉求坚持与逃逸:论语派的精神困境静逸闲趣:论语派散文的精神意象分析“论语体”:“合法主义”反抗与话语空间乱世文谈:上海沦陷区历史随笔中的“话题”风流云散:上海沦陷区散文期刊的“新文学”记忆流风余绪:林氏期刊模式在上海沦陷区的承传与变异近年来文学期刊研究及其反思第二编 文学史框架中的散文作家与作品“隐逸的诗”和“日常生活的诗”——俞平伯、朱自清散文的比较研究驳杂与秩序——林语堂散文的再解读三十年代老舍的文坛关系网络及其小品文创作心灵的变奏——从散文创作看萧红的心态流变论上海沦陷区女性散文的审美特质一片特殊的风景——苏青散文中的女性意识论新时期丁玲散文创作个性及艺术表现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的新变两大传统压力下的余光中散文反讽与渴望——新世纪十年散文创作的理论思考第三编 它山之石与百年散文的理论批评关于“随笔主义”——二十世纪西方随笔理论管窥之一卢卡奇、阿多诺论随笔——二十世纪西方随笔理论管窥之二问题与思考——二十世纪西方随笔理论管窥之三鲁迅的杂文观周作人论散文——以《导言》为例论林语堂的“西洋杂志文”理念论苏雪林的现代散文批评后记
章节摘录
对于论语派的“不谈政治”,人们一向视之为国民党棒喝主义施行后自由主义文人政治上“软弱”、“妥协”、“逃避”的表现,相应地在文化上趋向复古、保守、没落,文学上则以“小摆设”脱离时代与社会。不过周作人却反复说明,在中国,一切隐逸都是政治的。论语派三十年代的“非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姿态。 关于“非政治”的议论,语丝时期就初露端倪,孙伏园为语丝人淡漠政治声辩,说是不屑于“那种肤浅的红脸打进黑脸打出的政治问题”,周作人表白“我最不喜欢谈政治”,对《新青年》从开始相约“不谈政治”到后来“变相”甚表遗憾,但他同时声明“假道学,伪君子”、“古野蛮”、“小野蛮”、“文明的野蛮”却是要谈的,林语堂附和着反感于“黑狗咬黄狗”的政治而表示要谈“真正的政治”。他们所取的“政治”是广义的“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所不取的是将谈政治等同于谈某种具体的“主义”。但是三十年代恰恰是现实政治“主义”化的年代,非左即右的选择使自由主义文人深感语境褊狭、交流困难。如此,《语丝》发刊词中尚有的自我承担面目,演变成《论语》上防备重重的“十不”戒条,林语堂则声言,走人牛角尖的政治不谈也罢。其实,宣称不谈政治者往往热心政治,闭户读书论者更从未放过对外界一切声响的反应。由于作为新兴话语的左翼文学理论辐射力强,影响面大,论语派的理论领袖周作人、林语堂等在现代与传统、新与旧、个人与集团等焦点问题上,便有了自己的对手、针对性和发言的策略。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