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中国文化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张君劢  页数:1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明日之中国文化》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明日之中国文化》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然某些著作之成形,可追溯至民元之前若干年,因其有重要地位,亦酌情收入。

作者简介

张君劢,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笔名君房,别署“世界室主人”,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人,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一个“徘徊于学问与政治之间”的学问家,被公认是现代新儒家的重镇,并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宪法之父”。著述甚丰,兼涉中国文化、哲学与政治,其主要著作除本书之外,另有《中西印哲学文集》《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科学与人生观》《义理学十讲纲要》《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中国专制君主制之评议》《新儒家思想史》《儒家哲学之复兴》等。

书籍目录

自序
凡例
第一讲 史前时代
第二讲 文化之起源
第三讲 欧亚两洲文化之发轫
第四讲 印度文化(上)
 第一,政治 第二,社会
第五讲 印度文化(下)
 第三,思想 第四,佛教第五,最近之印度
第六讲 欧洲文化(上)
 一、希腊罗马二、中世纪耶教
第七讲 欧洲文化(下)
 三、文艺复兴后之欧洲
  (一)政治社会方面
  (二)智识道德方面
第八讲 中国文化
 第一,秦汉以前第二,自魏晋以至唐宋第三,自元至清末
第九讲 明日之中国文化(上)
 过去政治社会学术艺术成绩之评判
第十讲 明日之中国文化(下)
 未来政治学术艺术之新方向
附录 中华民族文化之过去与今后之发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由此文字之递变,乃生古书难解之大病:第一,有所谓校勘之学,“也”字可作“他”字,“议”字可作“仪”字,此校勘家之功也;第二,有所谓训诂之学,光被四表之“光”字可与“充”字与“横”字相通,此戴震所发见者也;第三,《尚书》中“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一句中,有唐代“颇”“陂”之争,有“义”读“我”之争,此属于音韵者也;第四,有考订全书真伪之争,如《尚书》之真伪,其尤著者也;更举若干例,以明古书之难读:如《礼·射义》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求反诸己而已;王念孙谓求反诸己。文义不顺。盖涉上文求正诸己而误也。然又有人谓求反诸己,犹言反求诸己,倒文成句也。亦有因古代器具之亡,而字义不可解者:如《论语》云“觚不觚”;朱注曰:“或曰酒器,或曰木简,器亡而义亦晦矣。”又有古代之字,今日全不解者:如《论语》云“高宗谅阴”;朱子谓“天子之丧未详其义”。凡此诸端,可以见字体之变,影响典籍、意义与治经者为何如?更有因年代久远而来历不明,乃不能不加以考据者:如老子为何时人,左丘明为何时人,因其人来历之不明,其与他人之关系,如老子在孑L子之前或后,左丘明与《公》《毂》之关系,皆不免于甲一说乙一说之争执。吾所欲言者,二三千年来,全社会之心力,消耗于文字训诂之中者,不知其几何?清之中叶,更视此为人间惟一学问;今日如梁任公、胡逋之等尚特别表而出之。吾常以为一国中必有若干思想内容之学,即曾文正所谓义理之学,而后可以立国;若专以此等支离短町之学为学问,吾恐其因考据而亡国矣。 2.所谓论理思想之缺乏者何耶?欧洲学术因有论理学而后促成科学之进步,亦因有科学之事实,而后尤能确定论理学中之精密方法。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时代之治学方法,不离概念、定义、归纳诸方法。盖学术之研究,第一贵有概念。概念云者,乃研究各个体事物,求得其共同现象而后成立者也。既有概念,而后一种学术乃有单位;推而广之,乃成为命题;再推而广之,为学问系统或思想系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讲演于比较中印欧过去之文化中,求吾国文化之出路,一方认定各种文化之客观的研究为目前要务,他方仍不忘求药自救之目的,合此两面以成本讲演《明日之中国文化》之内容。  ——张君劢    蒙赐长翰,籀诵再四,深识鸿议,曷胜佩仰!尤幸鄙陋所持论乃与尊旨十符其九,既获高质之印证,益增浅衷之自信。  ——钱穆

编辑推荐

《明日之中国文化》1936年8月初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发行人王云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日之中国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应该掌握一下传统文化
  •   都是探讨中西文化的,薄薄一本书。
    和梁漱溟的 中西文化及其哲学 配合着读最好、
    推荐!
  •   民国时候的学人还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值得今人学
  •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了解正视现在,索隐、探讨、研究过去,可以推测、规划、绘出未来的蓝图。有鉴别、有继承、知得失、才会有发展。
  •   若是按照士大夫之标准,张氏或属士大夫型学人。其倡民主发力之深,实为乱世之少有,且影响深远。此册小书章法明澈,读起来十分舒服,有如观赏一份引据丰富,思想鲜明的学人论文。综观张氏之学问,多有义理大于考据之感。而以此小书观之,则无此弊端。阅读过程中甚至常常感叹,一百来页怎么能够容纳下这么丰富的内容。就个人而言,此书最为受益的乃其印度文化之简介,而全书最为可观的乃其”附录“。并非说前文无有看点,而是前文之看点今日看来,已属常识——而能成常识者,盖因其文其理真且深之故。此书另长于利用历史观点进行比较之研究。张氏于序言中言梁漱溟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求中印欧三方面文化之沿革,不可得焉。”而此书则恰到好处地从沿革而入特点,终归于义理。而张氏之长,特在义理之上也!全书最后以“自由精神”为结论,今日亦可观。
  •   当当的价格够给力,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需提高,送的书总是脏兮兮的,外面包裹也破了
  •   内容大概是通过中国、印度、西方的文化的对比,试图看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   内容很正能量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