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史略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汤用彤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印度哲学史略》以汤用彤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编印而成,文中所引《黎俱吠陀》与《奥义书》的一些重要章节皆为作者直接由梵文原本翻译而来。作者于绪沦中指出印度学说宗派之复杂,并总括其共同要义为业报轮回、解脱之道、人我问题三点。正论中则以此三点为提纲,将印度各种哲学学说依其出现的先后次序一一列述,详细分辨各教派教义与学说之源流,并简述其间联系与差异。全文语言精练,条理明晰,已概见印度哲学全貌。读者读《印度哲学史略》,则可“熟知一宗变迁之史迹”,“了然各宗相互之关系”,更于我国佛教源流可窥一斑。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黎俱吠陀)及 一 《黎俱吠陀》之教 二 《阿闼婆吠陀》之教 第二章 《梵书》及《奥义书》 一 《梵书》之婆罗门教 二 《奥义书》之教理 附录 《黎俱吠陀集》选译 《奥义书》选译 第三章 释迦同时诸外道 附录 六师学说 顺世外道学说 第四章 耆那教与邪命外道 一 耆那教 二 邪命外道 第五章 佛教之发展 第六章 婆罗门教之变迁 第七章 数论 一 数论之变迁 二 数论之学说 附录 《金七十论》科判 第八章 瑜伽论 一 瑜伽论之历史 二 瑜伽行法 第九章 胜论 一 胜论之变迁 二 胜论之学说 第十章 正理论 一 正理论之原委 二 正理论之学说 第十一章 前弥曼差论 一 前弥曼差宗义 二 声常住说 第十二章 商羯罗之吠檀多论 一 吠檀多论之历史 二 商羯罗之学说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印度最古典籍首推《黎俱吠陀》,其所载多为雅利安民族颂神歌曲。雅利安种来自北方(地点旧说指为帕米耳,近则指为中亚或南俄,而又复有考为奥匈捷克国境),其人居印度五河流域,似在四千至五千年之中。自时厥后,种族繁殖,势力渐达五印全境。顾亦颇受原有土著民族之影响,但不知始于何时。(说者有谓《黎俱吠陀》思想亦受土著影响,然少可考见。)思想变迁衍为一特殊文化。印度一语,非指政治之一统,而代表一种文化。如希腊一字代表特殊精神,固亦非指纯一民族,或统一国家也。 吠陀一字古译为明,于今义为学。因其书渐受尊礼,而此字义即为圣典。印人之认为圣典者初仅三集。(《长阿含》有《三明经》,其时《阿闼婆》一集,尚未立为圣典。)《黎俱》最早,集一千又十七篇之歌颂,是日颂明。《娑摩吠陀》义为歌明。其中篇什几全取自《黎俱》,依须摩祭祀以序次者也。《夜殊吠陀》为祭祀最要典籍,是为祠明。歌祠二明集成于《黎俱》之后。至若《阿闼婆吠陀》则虽晚成立,而其宗教则较《黎俱》卑陋。按之宗教演进程序,早期者多咒语信魔鬼,其后乃有歌颂崇拜神祗。按《阿闼婆》之思想为魔教,故较《黎俱》之神教为尤古。亦有说者,谓《黎俱》代表上等人雅利安人之宗教,而《阿闼婆》则多下等人土著之思想。言之虽无可征考,而理或然欤。兹分述《黎俱》及《阿闼婆》二吠陀之学说如次。 上述《吠陀》四集不仅为古代印人所信崇,即及降至近世,印人亦认其有最高威权。婆罗门人宗教信仰道德法律均谓以《吠陀》为依归,故学说之尊《吠陀》者为正宗(如六论是)。而非《吠陀》者,则为异教(如佛教是)。故研究印度思想不可不知《吠陀》,而以《黎俱》为首要。 《黎俱》歌颂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成。虽或有作于雅利安人人印土以前者,而按之其所用地名,则亦实有作于其后者。其时未有文字,全赖口传。上古宗教与政治不分,而政治又多寄于家族。故《黎俱》歌颂,常分属诸僧族。后人集之,分为十卷,一千又一十七颂。雅利安人当时之情状,于此可得其概略。人民畜牧而业农,民族即政治团体,家族以父统治,国王多由世袭。是非邪正之辨,已深为人民所信。而精神之修养,则尚未发达。故其宗教最上止于福善祸淫,下者则其崇拜等于贸易,神之喜怒以供养之厚薄为断。至若悲愍之怀,明心见性之说,则尚非所知。

后记

本书作者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深造于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著名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其著作除本书外,另有专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隋唐佛教史稿》,文集《往日杂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理学·佛学·玄学》,纂著《高僧传》《汉文佛经中的印度哲学史料》,还有译作与论文若十,兹不具列。    本书以汤用彤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编印而成,文中所引《黎俱吠陀》与《奥义书》的一些重要章节皆为作者直接由梵文原本翻译而来。作者于绪沦中指出印度学说宗派之复杂,并总括其共同要义为业报轮回、解脱之道、人我问题三点。正论中则以此三点为提纲,将印度各种哲学学说依其出现的先后次序一一列述,详细分辨各教派教义与学说之源流,并简述其间联系与差异。全文语言精练,条理明晰,已概见印度哲学全貌。读者读之,则可“熟知一宗变迁之史迹”,“了然各宗相互之关系”,更于我国佛教源流可窥一斑。    本书由独立出版社于1945年12月初版印行,并于1946年11月再版。此次出版即以1946年11月版为底本编辑整理,将繁体字竖排改为简化字横排,径改书中刻印错误与遗漏处(如,“三昧”改为“三昧”,“《长含》”改为“《长阿含》”),标点符号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处理,余则保持底本原貌。

编辑推荐

《印度哲学史略》由岳麓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印度哲学史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