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学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许地山  页数:9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许地山编著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印度文学》共分为吠陀文学或尊圣文学、非圣文学、雅语文学和近代文学四期。其内容丰富,并有着浓重的印度气息,对中国的印度文学研究和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如季羡林先生评价的,“小说家和梵文学者许地山对印度文学有特殊的爱好……他的《印度文学》篇幅虽然不算多,但是比较全面地讲印度文学的书,在中国这恐怕还是第一部”。

书籍目录

绪说
第一期 吠陀文学
一、《颂》
二、《净行书》与《奥义书》
三、《修多罗》或《经书》
第二期 非圣文学
一、佛教文学《毗尼耶藏》《修多藏》《阿毗达磨藏》
二、耆那教文学
第三期 雅语文学
第四期 近代文学
一、雅语文学
二、非印度语文学
三、俗语文学
甲、宗教文学
乙、地方文学
后记

章节摘录

非圣文学中要以佛教(Bauddha darsana)及耆那教(Jaini)文学为最著。佛陀生于公元前第六世纪,那时还没有纯正的雅语文学,却在吠陀文学堕落在仪式虚文,最坏最没趣味底时代。《奥义书》中含有诗歌及哲学兴味底著作,可以算是佛陀时代文艺底清泉,其余的只如枯涩的成湖。文艺在婆罗门教时期直像一泓死水,它底存留从空间与时间说,都是很久远和很故旧,一点新气象也没有。亚利安人在这个时期已经从北印度进展到殑伽河流域一带地方,吠陀被奉为圣典,一切的制作都不敢越出圣训,所以文艺也没有创作。在《赞诵明论》时代自五河流域,即今般遮普境以东和以南底地方,亚利安人都不知道。到了婆罗门教时代,印度亚利安文化底中心已经建立在殑伽河两岸,当时波罗奈已成为一个圣城。吠陀时代底西北部文化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而这第二个婆罗门文化中心底殑伽河流域诸地虽然还崇奉吠陀圣典,但实在的势力已经不在婆罗门人手里,乃在刹帝利人(Ksatriyas)或武士种姓底诸王手里。住在那些国土底人民并不十分注重习诵吠陀,婆罗门人也就不能居于首要地位。他们底思想自由,一切传统的习惯与信仰也就失掉他们底势力。    这个光景,一方面可以解释佛教和它底文学最初产生于东印度底原故;一方面可以指明在西北印度传统的思想及仪式的文学底环境底下也产生了一种反抗运动。东印度底佛教纯为反对婆罗门教底仪式主义而起。在西印度产生底耆那教和它底文学虽然也反抗婆罗门教的仪式和思想,但它始终未尝反对婆罗门教。这两大教派底文学紧接著净行书文学时期,正和尊圣文学底末期,所谓修多罗时期同时。这是婆罗门教底仪式主义发达到极点底时期,所以能够供给宗教文学上一种新精神和新发展。这种新的发展不出于婆罗门人底原故,在他们那时只注萤仪文和注解古籍,因此给了非婆罗门人所立底教派一种合宜的机会去发表他们底文学思想和宗教。    佛教文学底原型起于佛口亲说底教训。但现在所有关于佛陀遗教底经籍,是佛口亲说,抑是佛后底追记,是一个问题。如果是佛灭后弟子追记底,那么,他所代表底佛陀时代底思想和文学成分应有多少?从我们研究所得,佛底遗教确是口口相传,但写成文辞乃是后人底著作。这些后人著述底佛典,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确可以代表佛陀时代底情形。原始佛教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佛陀底教诫,其余关于僧团底律仪,和教宗底历史,多是后来的作品。    佛陀底教训最初现于文辞是用佛陀所生国土底俗语,巴利语(Pali)写成底。这种语言和从吠陀文学发展出来底雅语,所谓散斯纥栗多文,很相近。后来的佛教文学全用雅语写成,所以学者分佛典为《巴利》与《散斯纥栗多》两种。在文学上也有这两种分别。原始的佛教文学,即巴利佛教文学,所表现底佛陀纯与雅语佛教文学所表现底不同。佛陀在原始时代不过是一个贵人或大丈夫,到了后来,他便成为一个超人了。《巴利》佛典最初发现于锡兰岛,所以也名为《南典》,用来与北方底雅语佛典区别。我们名《散斯纥粟多》佛典为《北典》。P13-14

编辑推荐

《印度文学》作者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其主要著作除本书之外,还有《危巢坠简》《道学史》《达衷集》,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印度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许地山先生的《印度文学》虽然出版了80多年,却是中国人独立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内容简明扼要,至今读来仍有不少启示之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