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何炳松 页数: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历史研究法》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史法”以及传统“史评”、“史论”的差异,认为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对人的历史的研究,而不是对古代史著的评论。与此同时,他还力图沟通中西学问,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如搜集史料、辨明真伪、知人论世、阐明史料、勒成著作等做了充分肯定。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博采 第三章辨讹 第四章知人 第五章考证与著述 第六章明义 第七章断事 第八章编比 第九章著作 第十章结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前考证著述,畛域甚明。所谓史家者,不顾史料之来源,徒事词藻之修饰。以为能文博学。即可成名。材料渊源,可以不问。至于考证专家亦仅空言著述之途径。未尝自下著述之工夫。误以襞积补苴,谓足尽天地能事。而对于历史著作之兴趣及了解,则仍茫然一无所知。夫不言著述,则考证之业无宗。不事考证,则著述之功无据。必能彼此兼顾,方免两败俱伤。唯考证著述,不必任以一身。盖分工之制,正合现代科学精神也。 史家习史,可遇之境有三。其一,所有史料,均已校订详明,足资应用。其二,史料尚未整理,唯考证尚不甚难。其三,史材杂乱,考证需时。而题目之轻重,与所费研究工夫之多少,又苦无一定之比例。 史家处第一第二两种境遇中,考证著述,当然无分工之必要。如遇第三种境遇时,则不同矣。所需史料,或散漫无纪。残缺不全。或传闻异词,疑信参半。学者处此,唯有二途。或弃之不顾,另选他题。或努力进行,不辞劳瘁。穷毕生之精力,备后人之要删。学者至此,盖将以考证之业终其身矣。夫考证专家,本可用其所得,以从事著述。如司马光既用《考异》之工夫,复有《通鉴》之著作。中外名史家之类此者,亦正不一其人。然此种兼长之才,世所罕有。究其原因,不一而足。其一,人寿至长,不过百岁,考证事业,繁重异常,凡目录之编制,版本之校勘,真伪之辨明,讹谬之订正,整理一书,已足白首。其二,考索之功,特饶兴趣,每足令人疲,不欲他迁。 毕生尽力考证之功,盖亦学者分内之事。“予任其劳而铸后人受其逸,予居其难而使后人乐其易,不亦善乎?” (玉曝盛《十七史商榷序》)且研究历史与其他事业同,分道进行得益必大。盖考证专家,习于其业。研究所得,必较常人为确而且精。故不特史家无兼事考证之特别理由,即考证一业亦本有独树一帜之价值。方今专门学术,日进昌明。昔日肤浅之史著,均将不值识者之一顾。故必专工分任,史学方有进步之可言也。 兹再略言吾人对于考证之兴趣,及专心考证所及于专家心理上之影响。 “夫学有天性焉。读书服古之中,有入识最初而终身不可变易者,是也。学又有至情焉。读书服古之中,有欣慨会心而忽焉。不知歌泣何从者,是也。功力有余而性情不足,未可谓学问也。” (《章氏遗书·博约中》)故研究学问,兴趣为先。泛骛求通。必无所得。“惟即性之所近而用力之能勉者,因以推微而知著,会偏而得全。斯古人所以求通之方也。”
编辑推荐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历史研究法》中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