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黄朴民 编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朴民解读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主要介绍:马隆讨平树机能、正奇兼备的旷世名将韩信、战太原魏舒“毁车以为行、李从珂骄兵不治失天下、曹操选练精兵为实战、勾践笠泽破吴师等。
作者简介
黄朴民,男.浙江诸暨人,
l958年8月生于浙江绍兴市,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成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学学刊》执行主编、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理事、北京_巾史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中国军事史。
著有《春秋军事史》《孙子评传》《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五千年的征战:中国军事史》《中国古代的皇权与将帅》等;主编有《孙子探胜》《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教程》等;并著有《寻找本色》《叩问历史》等学术随笔集;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文献》《学术月刊》《中国军事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书籍目录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导言
卷上
战例:诸葛亮七擒孟获
马隆讨平树机能
正奇兼备的旷世名将韩信
战太原魏舒“毁车以为行
李从珂骄兵不治失天下
卷中
战例:刘邦成皋疲楚军
曹操选练精兵为实战
周、郑繻葛大鏖战
猛张飞不恤士卒死于非命
勾践笠泽破吴师
卷下
战例:吴军五战入郢都
桓温合势齐力灭成汉
光武帝以柔治军将士效命
刘裕善战灭南燕
孙权教将读兵书史册
附录一:唐太宗传略
附录二:李靖传略
附录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有关资料辑录
尉缭予
导言
卷第一
天官第一
兵谈第二
制谈第三一
战威第四
卷第二
攻权第五
守权第六
十二陵第七
武议第八
将理第九
卷第三
原官第十
治本第十一
战权第十二
重刑令第十三
……
章节摘录
第三,精辟阐述“主客”“攻守”问题。主客、攻守是中国古代兵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其中主客主要是指军队所处的地位问题,一般地说,进攻一方为客,防御一方为主;处于主动有利地位的一方为主,处于被动不利地位的一方为客。攻守则是指作战的基本形式。由于部队所处的地位往往是由所采取的攻守形式来决定的,所以主客与攻守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这些问题上也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即所谓“指画攻守,变易主客”。它的有关论述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贵主不贵客”的一般阐说上,而是透彻地分析了攻与守、主与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关系,提出了“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等重要论断,认为“攻守一法,敌与我分为二事。若我事得,则敌事败;敌事得,则我事败。得失成败,彼我之事分焉。攻守者一而已矣,得一者百战百胜”。指出进攻和防御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转化,强调攻守成败的关键是掌握主动权,倘若“攻不知守,守不知攻”,那么即使能够把孙、吴兵法背诵得滚瓜烂熟,也是无法在战争中赢得主动,夺取胜利的。在此基础上,它进而分析和阐说“主客”问题,认为主客关系及其优劣也不能僵化看待:“故兵不拘主客迟速,惟发必中节,所以为宜;”明确提出“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高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积极致力于使敌人“变主为客”,而使自己“变客为主”。并以春秋时吴越笠泽之战与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击破姬澹之役为例证,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论证了变客为主、变劳为佚的辩证关系。《问对》的这些论述,较之于《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全面,弥足珍贵,即使在今天,也仍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第四,高度重视对部队的管理教育和军事训练。《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所论述的重点并不在于治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忽略这一问题。其书谈到治军处不在少数,而比较有新意的是它关于部队的管理教育和军事训练问题的论述。 《问对》对教育训练的论述,主要是把握了两个基点。首先是主张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它认为治军的核心问题是要加强军队内部的团结,搞好官兵关系。其原则就是“爱设于先,威设于后,不可反是也”。这就是说,恩威并施、赏罚俱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军原则中,恩是威的前提,必须以爱兵为上。只有将帅与士卒“心一”,意愿相同,士卒亲附,才能真正立威,才能真正明罚。反之,“若爱未加而独用峻法,鲜克济矣”,是难以达到治军目的的。这一思想其实就是对孙子“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孙子兵法·行军篇》)论点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问对》也十分注重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它强调身为将帅者必须深晓训练方法。指出:“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而要真正做到“教得其道”,就必须遵循三阶段循序递进训练方法:“臣(指李靖)尝教士,分为三等:必先结伍法,伍法既成,授之军校,此一等也;军校之法,以一为十,以十为百,此一等也;授之裨将,裨将乃总诸校之队,聚为阵图,此一等也。大将军察此三等之教,于是大阅,稽考制度,分别奇正,誓众行罚。”这个“三等之教”的训练方法,就是分为三个阶段的训练方法。其由少及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过程,有些类似于今天那种由单兵到多兵,由小分队到大部队,由分练到合练(包括实战演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