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湖湘文化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欧阳斌 岳麓书社 (2010-10出版)  作者:欧阳斌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前言

老友欧阳斌来电,邀我为他即将再版的《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写一篇序。我没加思索就答应了。因为拖拉是几乎所有写稿人的通病,加之我最近手边急于处理的事情太多,故而交稿迟迟。在此前不久的一次聚会时我还受到他“文化名人总爱摆点架子”的“奚落”,但我最终还是在老友能容忍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篇小序。我欣然应允写这篇序,首先是由于我对“曾国藩与湖湘文化”这个课题的浓厚兴趣。这些年来,学术界写某某湖南名人与湖湘文化的文章、书籍多了起来,包括我自己也出版了一本《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的书,但是,我一直对“曾国藩与湖湘文化”的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与期待。曾国藩是一个对晚清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成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典范与楷模。而且,我一直认为,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曾国藩是在湖湘文化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湖湘文化影响和塑造了他的精神人格。

内容概要

  对《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修订再版,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2004年这本小册子出版以来,据说市面上销得还不错,这说明一些读者对这个选题怀有兴趣,修订再版有可能诱发更多读者对这一选题的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多少也有点“立此存照”的意思。在人生旅途上,行至天命,人们大都会有意无意地追忆往事,我亦不能免俗。尽管在前半生中,我的学术研究所占份额不大,但却不可或缺。作为湖湘士子,血脉的源头还是在湖湘文化。这种渗进骨子里的东西,不是说改变就可以改变的。

书籍目录

正编曾国藩与湖湘文化曾国藩治学生涯第一节第一阶段:禀学于庭(1815-1825)第二节第二阶段:离乡应试(1826-1838)第三节第三阶段:京城深造(1839-1852)第四节第四阶段:戎马儒将(1853-1864)第五节第五阶段:晚年学境(1865-1872)曾国藩与湖湘学优第一节湖湘学统的形成与特点第二节曾国藩与湖湘学统代表人物的承继关系一、曾国藩与周敦颐二、曾国藩与张■三、曾国藩与朱熹四、曾国藩与王夫之五、曾国藩与陶澍六、曾国藩与魏源七、曾国藩与贺长龄第三节曾国藩对湖湘学统精髓的吸收一、曾国藩与理学传统二、曾国藩与经世传统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第一节近代湖湘学人群体的崛起第二节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的纽带关系一、曾国藩与欧阳厚均二、曾国藩与唐鉴三、曾国藩与郭嵩焘四、曾国藩与左宗棠五、曾国藩与胡林翼六、曾国藩与罗泽南七、曾国藩与王闻运八、曾国藩与李元度第三节曾国藩及同代湖湘学人的共同特征湖湘文化之折射:曾国藩丈化性格特征第一节湖湘文化性格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曾国藩文化性格特征一、明强二、拙浑三、坚忍四、平实五、敬恕六、勤恒七、俭廉八、谦谨第三节曾国藩文化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一、地理自然二、家庭教育三、文化积累四、个人修炼曾国落对湖湘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历史局限第一节对湖湘理学经世传统的弘扬第二节对湖湘人才群体崛起的作用第三节对湖湘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贡献第四节一个封建传统士大夫的人生悲剧副编曾国藩人生感悟现代解读副编·人生情怀人生三境进德与修业不重不威襟怀敬恕实至名归淡泊不忮不求谨言慎行随事观理龙蛇之道释“和”释“明”习劳副编·修性处世耕养心田安详平实谦谨厚道畏慎坚忍明强能耐浑含居中乐善副编·读书习文内儒外将为学先守志治学“四法”看书诵读习文日记书信习字富门寒教副编·守心如玉守静守勤守恒守信守廉守俭(一)守俭(二)守愚守弱副编·人生戒忌戒奢戒傲戒疑戒惰戒伪天道忌盈天道忌巧天道恶贰刻薄止谤利害反躬默省悔悟副编·观人交友结交多记恩少结怨亲君子远小人(一)亲君子远小人(二)慎交慎用大者得正小者包荒乡气与官气巨匠无弃材副编·健身养生养生(一)养生(二)早醒早起日课不以药为药日日散步夜夜洗脚饮食:蔬淡节美多吃辛苦少享清福少寝美睡养生以少恼怒为本长寿之道:慈俭和静附录写作札记答辩提纲答辩要点《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对谈录(上)《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对谈录(下)独留青冢向黄昏初版后记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道光六年(1826年),16岁的曾国藩参加在长沙举行的童生府试,取前列第七名。回到家乡后,先是与其弟到父亲设馆的本邑石鱼之百鲁庵从读,后又师从衡阳举人汪觉庵,用了一年时间,学完所设课程,肄业于衡阳唐氏家塾。再返归湘乡,人涟滨书院继续就读。涟滨书院系南宋时创办,是张拭学生周奭的讲学之地,张拭亦应邀前来讲过学。周奭去世后,学者“立祠奉祀”。1224年,知县徐质夫于祠下建立书室,因地址靠近涟水,由张拭题名“涟溪书室”。1297年,欧阳斗南扩大规模时,更名为“涟溪书院”。1739年,由进士黄宜中首倡,将院址迁建于城南学署明伦堂,并将“涟溪”更名为“涟滨书院”田。作为湖湘学统的传播基地,涟滨书院在元、明、清得以延续办学。湘军的许多名将如罗泽南、曾国荃、李续宾、李续宜、王鑫等,都曾在此就学。曾国藩在此就学时,涟滨书院山长刘元堂是个饱学之士,善于发现人才,见曾国藩所作的诗文,叹赏不已,认为可成大器。也正是在这里,曾国藩最先接受了湖湘学统的影响。道光十一年(1831年)冬,21岁的曾国藩从涟滨书院肄业,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毋,意即洗涤过去,重新做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随父人湘乡县学,在应试中,被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不通,以佾生注册,国藩视此为人生第一次大辱,“余生平吃数大堑……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怏怏而还家塾“利见斋”。次年在陈氏宗祠读书。再应县试,仅中背榜(末名)秀才。这年十二月,乃岁的曾国藩与欧阳凝祉之女欧阳氏完婚。

后记

对《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修订再版,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2004年这本小册子出版以来,据说市面上销得还不错,这说明一些读者对这个选题怀有兴趣,修订再版有可能诱发更多读者对这一选题的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多少也有点“立此存照”的意思。在人生旅途上,行至天命,人们大都会有意无意地追忆往事,我亦不能免俗。尽管在前半生中,我的学术研究所占份额不大,但却不可或缺。作为湖湘士子,血脉的源头还是在湖湘文化。这种渗进骨子里的东西,不是说改变就可以改变的。基于以上考虑,我决定放弃通过再版以求完美的努力。人贵有自知之明,以我的学力和精力,都已经很难胜任这种“折腾”。而只对初版的内容做少量校改。这无意中又暗合了曾文正公的“求阙”理念。需要提请读者关注的是,附录的《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写作札记、《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对谈录等,是新增的,尚未发表过。我的想法,是用这种方式把写作的过程和思考的走向对读者袒露,回答“书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特殊方式,再次向谭双泉、唐浩明、欧阳哲生、朱汉民、王兴国等先生表达敬意。读者从中不难看出,在我就读博士、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他们的指教和帮助是重要而具体的。

编辑推荐

《曾国藩与湖湘文化》是由岳麓书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曾国藩与湖湘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在新华书店偶然看到这本《曾国藩与湖湘文化 [平装] 》,到卓越一查,竟看到了有两本书名完全相同的书。 如果书的内容一样只变换了部分目录,为何作者、出版社、封面不同(那本书作者田澍,湖南大学出版社)?如果是不同的书,为何书名一样且目录相似? 是卓越搞错了吗?如果是卓越搞错了,那就是你们不负责任了(是否没把目录写详细);如果不是,那就是学术或出版上的事情了(也许是同一个作者,只是变换了笔名,换了出版社)。 另:因必须给商品打分,就打了个还行,因为我毕竟我看中它的内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