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刘大杰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的政治史上,魏晋时代无疑是黑暗的。但在思想史上,却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魏晋人无不充满着热烈的个人的浪漫主义的精神。他们在那种荡动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从过去那种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里解放出来,无论对于宇宙、政治、人生或是艺术,都持有大胆的独立的见解。中国文人生命的危险和心灵的苦闷,无有过于魏晋,然而他们却都能在多方面找着慰安,或是酒色,或是药石,或是音乐,或是山水,或是宗教,这些都是他们灵魂的寄托所。因此,在过去的两汉称为思想界的正统的儒家,不得不被逼迫着而趋于衰落,老庄学说的流行,佛经的翻译,道教的发展,清谈的兴盛,都在这时代呈着活跃的状态,使当日的思想界,一改昔日因袭传统的旧观.而显现着万花撩乱的景象。我们尽管非难当日人生观的颓废放纵与过于玄虚,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们在思想史上应有的地位。
内容概要
本书从社会政治背景、宇宙学说、政治思想、人生观、文艺思潮、清谈思潮中的派别这几大方面描述魏晋思想总貌,以浪漫主义来概括魏晋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与社会人生的特点,揭出“经学玄学化”,对玄学始作本体论探究,在内容的广度与阐释上对魏晋玄学研究都有所推进,自具一格。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魏晋思想的环境 一 曹氏父子的风尚 二 儒学的堕落 三 政治与民生第二章 魏晋学术思想界的新倾向 一 浪漫主义与老庄复活 二 经学玄学化 三 佛学的发展 四 怀疑精神与辩论风气第三章 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 一 老子的宇宙论 二 宇宙本体与万物生成 三 天道与天第四章 魏晋时代的政治思想 一 法家思想 二 儒家思想 三 道家思想 四 无政府思想第五章 魏晋时代的人生观 一 人性觉醒及其原因 二 人生有什么意义 三 机械的天命论 四 厌世不厌生 五 逍遥论 六 养生论 七 纵欲论 八 排圣贤反礼法 结论第六章 魏晋时代的文艺思潮 一 文学理论的建设 二 时代生活的反映 三 个人主义的浪漫文学 四 小说书画的新倾向第七章 魏晋时代的清谈 一 清谈的发展 二 清谈的派别 三 名理派 四 玄论派后记
章节摘录
苟足于天然,而安其性命,故虽天地未足为寿,而与我并生。万物未足为异,而与我同得。则天地之生又何不并,而万物之得又何不一哉?(《齐物论》注)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必先达到齐物的境界。物的界限不打破,逍遥的境界永远无法实现。物的差别只是形体,逍遥的本性,是心性的同一。形体的障碍破除了,心性的同一便可以建立起来。到了“天地未足为寿,万物未足为异,足于天然,安于性命”的地步,那便是逍遥心境的实现了。但是人类永远是不能满足的动物,两眼只注意外界的差别,而忽略心性的建设。于是望泰山而羡其大,见彭祖而羡其寿,尊帝王而羡其贵,慕陶朱而羡其富了。由羡慕而贪图,由贪图而用诈力,由用诈力而起争夺。因此人类的生活离开逍遥的本性,一天远一天.苦恼的事体也就更多起来了。他们又说:夫物未尝以大欲小。而必以小羡大。故举小大之殊,各有定分,非羡欲所及,则羡欲之累,可以绝矣。夫悲生手累,累绝则悲去,而性命不安者未之有也。(《逍遥游》注)夫物情无极,知足者鲜,故得止不止,复逐于彼,皆疲役终身,未厌其志,死而后已。故其成功者。无时可见也。(《齐物论》注)
后记
刘大杰(1904-1977),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史家、作家和翻译家.湖南岳阳人。18岁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东渡日本。进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学研究院研究欧洲文学,1930年回国。曾任上海大东书局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执教。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早年致力于欧洲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中年转向古代文学研究,吸收并运用西方的进化论和社会学的观点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研究专著有《中国文学发展史》、《托尔斯泰研究》、《魏晋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等。1937年夏,刘大杰返沪探亲,时逢抗战爆发,交通断绝。居沪8年.主要靠夫人教书的薪金维持最低生活。此期间,他专心著书,写出力作《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另一本则是此《魏晋思想论》一书。
编辑推荐
《魏晋思想论》: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