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批判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李长之  页数:336  
Tag标签:无  

前言

这篇文章之要写,已是去年春天的事了。当时中国的作家论还不盛行,书局或杂志的编辑也还没以这为轰动读者耳目的号召。我忽然打算就中国几个在青年的印象上顶深的作家,一一加以批评起来,其中当然有鲁迅。我的用意是简单的,只在尽力之所能,写出我一点自信的负责的观察,像科学上的研究似的,报告一个求真的结果而已,我信这是唯一的批评者的态度。可是并没能如愿。这,一则是,我首先写出的。乃是一篇关于茅盾的文章,而关于茅盾的那篇文章,却颇使我扫兴。原先是在我对于《文学季刊》还有兴致时动笔的,可是草就的时候,就逢巧巴金先生自发表了批评文字可以包花生米的论调以后,便妄测我在报上有文字攻击他了,终日疑神疑鬼,并唆使他的一群神经过敏而又热诚的朋友们来以明枪暗箭相压迫了,间接的则有那批仰承小刊物编辑的鼻息的稿匠,以为骂我的稿子是容易登的,于是也以我作了开心的目标。可是那举动总是嗡嗡的,像蚊虫,并不大,而且只志在给人以不舒服,所以我没大理会。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现代最具才华的文学评论家李长之的代表作,是唯一经过鲁迅批阅的批评鲁迅的奇书,也是迄今为止研究鲁迅引文率最高的专著。表达的是亲历五四运动的文学青年对于鲁迅的感受。生存这观念,使他的精神永远反抗着,使他对于青年永远同情着,又过分的原宥着,这也就是他换得青年的爱戴的根由,在生活上,我们有时麻木,或者妥协,拯救了我们的,就是鲁迅的那枝笔。     本书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书籍目录

三版题记序一、导言:鲁迅之思想性格与环境二、鲁迅之生活及其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三、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  Ⅰ  鲁迅创作之一般的考察及鲁迅创作中之最完整的艺术  Ⅱ  《阿Q正传》之艺术价值的新估  Ⅲ  鲁迅作品中的抒情成分  Ⅳ  鲁迅在文艺创作上的失败之作四、鲁迅之杂感文五、总结:诗人和战士的鲁迅:鲁迅之本质及其批评原书后记附录 读《鲁迅在广东》 《阿Q正传》之新评价 《三闲集》——鲁迅最近的杂感散文集 鲁迅和景宋的通信集——两地书 鲁迅《伪自由书》 鲁迅创作中表现之人生观——鲁迅批判之五 《热风》以前之鲁迅——鲁迅批判之七 鲁迅著译工作的总检讨——鲁迅批判之十 哀鲁迅先生 杂谈批评 鲁迅和我们——在北平师大鲁迅纪念会上讲 关于鲁迅 鲁迅在文艺批评工作上的启示——十月二十日在中法大学讲演稿 《鲁迅批判》的自我批判——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纪念作 关于《保卫鲁迅先生》——答李蕤先生 附:保卫鲁迅先生——李长之的《(鲁迅批判)的自我批判》读后感 鲁迅 鲁迅先生和杂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鲁迅对文艺批评的期待 文学史家的鲁迅 鲁迅和嵇康 鲁迅美学思想初探后记

章节摘录

二、鲁迅之生活及其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在高尔基六十岁生辰的时候,曾有一位德国的文人,纪念他说:高尔基是由生活到作品,又由作品到生活的。是的,但我想这倒不限于高尔基,恐怕任何作家都不会例外;并且,打算了解一个作家的话,也只有顺了这条路子走。我们现在,即以鲁迅的生活和他的作品,取作一个例证。鲁迅,谁都知道是周树人先生的笔名,据他的《自叙传略》,是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辛巳)生,到现在(一九三五),恰恰是五十四岁了。依了他的精神进展(Geistesentwicklung),我认为可以划分六个时期,每一时期,外在的环境都有一种非常的变更,他自己的生活上也都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和显然的影响。这是:自一八八一至一九一七,就是他从一岁到三十六岁的期间,这是一个成长和准备的时期。这一个时期包括的大事件是不少的,有甲午之战(一八九四),有戊戌变法(一八九八),有庚子事件(一九〇〇),终至于还有似乎总结这一切事情的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国外则有日俄的战争(一九。三)。鲁迅在这期间,熟悉了农村的生活,受到了科学的洗礼,拿定了以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志愿。这时期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一个阶段。自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他从三十七岁到四十三岁,是他实践了作“精神界战士”,开始向封建文化攻击的时期。这时期的开始,是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以及《热风》里头一部分杂感的时候。他的攻击,在这时还比较空洞,敌对的东西也多半不在身旁。但他已经抓住了国民性,不过终于比较后来是笼统的,不大具体。这时的大事件,国外是欧战,国内就是五四运动。这时期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二个阶段。自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的八月底,到他四十五岁,时代背境是五卅,三一八,北方的军阀段祺瑞在北京还支持着残局,广州国民政府已经成立,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离开北京,把攻击“现代评论派”的工作,告一段落。这时期的开始,是女师大的校长事件。人情世故,作了鲁迅斗争的目标。所以这回是较为具体了,而且更切身些了。这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三个阶段。自一九二六的九月至一九二七的九月,是他生活上感受了异常不安定与压迫的时期,他赴厦门,又赴广东,这种变动使他对人生的体验更深刻了。虽然使他沉默,然而在他是一个次一阶段的潜伏期,酝酿期。时代背景就是宁汉分裂,国民党党内实行一种清党运动。鲁迅在感情上当然异常激动,可是这时他的“爱的问题”也得到解决。所以他已是在有人抚爱之中,而慢慢度入他的次一个阶段的进展了,而这短短的一年乃是他精神进展上的第四个阶段。自一九二七的九月至一九三一,他从四十六岁到五十岁,这是他精神进展上达于顶点的一个时期。他在一九二七年的九月回到上海,在“革命文学家”的笑骂和奚落中,他先以同样的态度回敬,终于慢慢地吸收了那种新的方向的理论,从理解和同情,他作了最忠实的一员。这一个时期,是表现他最健康,最有生气的时代。这时的大事,就是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这是鲁迅精神进展上的第五个阶段。自一九三一到现在,鲁迅的精神进展,入了第六个阶段。他重又攻击国民性了,但是比前此所了解的更深刻些了,这是他从新的理论里而加以应用的时期,同时,他的反封建文化的使命,已更明显地表现为反帝国主义的抗争了,不过,他在有些地方已显出了困乏,现在却不知道这是一个衰歇的结束呢,还是一个更新的酝酿。这时的大事件,不用说,就是“九·一八”和“一·二八”。国家之感激动他,这时时见于他这期的作品中。在下面,我们将对于他每一个阶段,再试作一个详细的考察。在鲁迅的早年,是中国外患甚深,而维新的空气颇浓的时代。他的家是在绍兴城里。据他的《自叙传略》,母亲姓鲁,是乡下人。在他小说中屡屡提及的鲁镇,实在就是他外祖家的地方,这是《社戏》一篇散文里已经告诉我们的。这个地方一定给鲁迅印象十分深,他说他每年跟了他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看他自己的叙述: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是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后记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其一生著作颇丰,有多种作品集行世。《鲁迅批判》是李长之的文学批评专著。于天池曾给予《鲁迅批判》很高的评价:“这种有组织、有体系的批评,在中国当时的文学批评界其意义甚至超越了对鲁迅分析批评的自身,因为那时以一部有体系的专著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不仅对鲁迅,即对于整个文坛而言,也实在是罕见的事!”由此可见此书的重要价值。此书由北新书局于1936年1月与6月分别出版第一版和第二版,1943年由东方书社出版第三版。《鲁迅批判》此次出版以1936年北新书局影印本为底本进行整理。而为了帮助读者更了解《鲁迅批判》的出版情况及李长之关于鲁迅的批评思想,特别收录李长之在1943年于此书三版时写的“三版题记”,以及李长之批评鲁迅的论文,他人批评并且李长之与其讨论的论文,并在论文的页面下方注明论文的原始出处、发表时间、所署笔名、发表过程、论文的标题或发表时间与“原书后记”中的相异之处。附录部分的论文按照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以年代为标准),其中未发表的论文以及当时因故未发表的论文按照写作年代排入其中,以求保持李长之批评思想的一贯性。他人的一篇批评论文则附在李长之与其讨论的文章之后。在编辑过程中,本着尊重原著,保持作品原貌的原则,引文仍按照原文献所引注的单行本页码标引。

媒体关注与评论

《鲁迅批判》在鲁迅研究史上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我国对鲁迅先生的生活和思想作全面考察的企图的第一部草创的书。……而且,这种有组织、有体系的批评,在中国当时的文学批评界其意义甚至超越了对鲁迅分析批评的自身,因为那时以一部有体系的专著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不仅对鲁迅,即对于整个文坛而言,也实在是罕见的事!  ——于天池李长之的传记批评并不满足于一般地描绘作家的创作生活道路,也不沉潜于史料的收罗考证,其功夫是把握作家的人格精神与创作风貌,阐释人格与风格的统一,领略作家独特的精神魅力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温儒敏

编辑推荐

《鲁迅批判》:他学过医,可是终于弄到文学上来了;他身从小康之家而堕入困顿,他生长于代表着中国一般的执拗的农民性的鲁镇,这似乎都是偶然的,然而这却在在影响了、形成了他的思想、性格和文艺作品。他的思想是种进化论的生物学的思想,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点思想的萌生,却以医学给他的帮助为最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批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李长之先生的这本书很是精彩
  •   书的包装、印刷都还一般。书中有很多错别字。
  •   书的内容很好很全,看完了书的主体部分,感觉作者很有自己的见解。附录是当时出书时鉴于内容结构和字数而不得已删去的内容,也很有意义。
  •   一直想买李长之的书,本来是想买文集1的,但不单买,就买了本鲁迅批,以此了解了解李长之的写作特点和学术理路。
  •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分析得当,后半部分也就是49年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论点和分析没什么可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