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史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胡适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前言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教育部办第三届国语讲习所。要我去讲国语文学史。我在八星期之内编了十五篇讲义,约有八万字,有石印的本字,其子目如下:第一讲 我为什么要讲国语文学史呢?第二讲 古文是何时死的?第三讲 第一期(一)汉朝的平民文学第四讲 第一期(二)三国六朝第五讲 第一期(三)唐上第六讲 第一期(三)唐中第七讲 第一期(三)唐下第八讲 第一期(四)五代十国的词第九讲 第一期(五)北宋(1)文与诗第十讲 第一期(五)北宋(2)宋词第十一讲 第一期的白话散文第十二讲 总论第二期的白话文学第十三讲 第二期上之一(1)南宋的诗第十四讲 第二期上之一(2)南宋的词第十五讲 第二期上之一(3)南宋的白话文后来国语讲习所毕业了,我的讲义也就停止了。次年一九二二三月廿三日,我到天津南开学校去讲演,那晚上住在新旅社,我忽然想要修改我的《国语文学史》稿本。那晚上便把原来的讲义删去一部分。归并作三篇。

内容概要

  《白话文学史》为胡适论述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其突破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打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大拓阔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  《白话文学史》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书籍目录

自序引子 我为什么要讲白话文学史呢?第一 要人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第二 要人知道白话文学史即是中国文学史近年的文学革命在历史上的意义第一编 唐以前第一章 古文是何时死的古代方言的不统一汉武帝时古文已死的证据科举是维持古文的绝妙方法古文在历史上的大功劳白话文学是压不住的国语文法的进化第二章 白话文学的背景平民做了帝后公卿庙堂的文学田野的平民的文学第三章 汉朝的民歌一切新文学都来自民间汉初的民谣李延年古乐府里的汉时民歌从民间口唱到“乐府”里“乐府”是什么第四章 汉朝的散文散文发达总在韵文之后汉初的散文还近于语体王褒的《僮约》文体之坏起于一班文人清客王充用“俗言”著书王充的文论第五章 汉末魏晋的文学西汉止有民歌东汉中叶以后才有文人仿作乐府建安时代文人用旧曲作新词曹操曹丕曹植他们同时的文人白话诗人应璩阮籍第六章 故事诗的起来中国古代民族没有故事诗故事诗的背景蔡琰的《悲愤》左延年的《秦女休[行]》傅玄的《秦女休[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的时代考第七章 南北新民族的文学中国分裂了四百年南方的儿女文学北方的英雄文学第八章 唐以前三百年中的文学趋势(三○○-六○○)一切文学的骈偶化左思与程晓说理诗大诗人陶潜元嘉文学无价值天才的鲍照惠休与宝月用典的恶风气当时的声律论反对的声浪仿作民歌的风气律诗的起来第九章 佛教的翻译文学(上)总论第二世纪的译经三世纪的译经——维祗难论译经方法维祗难与竺将炎的《法句经》法护——《修行道地经》里的“擎钵”故事四世纪的译经——赵正鸠摩罗什——传——论译经——《维摩诘经》——《法华经》里的“火宅”之喻——他的译经方法附录:陈寅恪论鸠摩罗什译经的艺术第十章 佛教的翻译文学(下)五世纪长安的译经状况昙无忏——他译的《佛所行赞》宝云译的《佛本行经》《普曜经》五世纪南方的译经事业《华严经》论佛教在中国盛行之晚译经在中国文学上的三大影响“转读”与“梵呗”“唱导”是什么道宣《续僧传》记这三项综论佛教文学此后的趋势……第二编 唐朝(上)第十一章 唐初的白话诗第十二章 八世纪的乐府新词第十三章 歌唱自然的诗人第十四章 杜甫第十五章 大历长庆间的诗人第十六章 元稹自居易后记

章节摘录

白话文学的背景因为公孙弘的一篇奏章引见上章证明了古文在汉武帝时已死了.所以我们记载白话文学的历史也就可以从这个时代讲起。其实古代的文学如《诗经》里的许多民歌也都是当时的白话文学。不过《诗经》到了汉朝已成了古文学了,故我们只好把他撇开。俗语说的好:“一部廿四史.从何处说起!”我们不能不有一个起点,而汉朝恰当古文学的死耗初次发觉的时期,恰好做我们的起点。汉高祖本是一个无赖子弟,乘着乱世的机会,建立帝国,做了皇帝。他的亲戚子弟,故人功臣,都是从民间来的。开国功臣之中,除了张良等极少数旧家子弟之外,有的是屠狗的,有的是衙门里当差的,有的是在人胯下爬过来的。这个朝廷是一群无赖的朝廷,刘邦便是无赖的头儿,《史记》说: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这里活画出一副无赖相。《史记》又说,天下平定之后,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这又是一群无赖的写生。在这一个朝廷之下,民间文学应该可以发达。高祖十二年西历前一九五,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本纪》这虽是皇帝做下的歌,却是地道的平民文学。后来高祖的妻妾吃醋,吕后把戚姬囚在永巷里,剪去她的头发,穿着赭衣,做舂米的苦工。戚姬想念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一面舂,一面唱歌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汉书》卷九十七上这也是当日的白话文学。后来吕后擅权,诸吕用事,朱虚侯、刘章替他们刘家抱不平。有一天,他伺候吕后饮宴,太后派他监酒;酒酣之后。他起来歌舞。唱一只《耕田歌》: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也是一首白话的无韵诗。这些例子都可以表示当时应该有白话文学的产生。但当时白话文学有两种阻力:一是帝国初统一,方言太多,故政府不能不提倡古文作为教育的工具,作为官书的语言。一是一班文人因白话没有标准,不能不模仿古文辞;故当时文人的诗赋都是模仿古文学的。风气既成,一时不容易改革。到了武帝的时候,许多文学的清客,或在朝廷,或在诸王封邑,大家竞争作仿古的辞赋,古文学更时髦了。后来王莽的时代,处处托古改制,所以事事更要模仿古人,诏书法令与辞赋诗歌便都成了假古董,但求像《尚书》《周颂》,而不问人能懂不能懂了。我们且引一两首汉朝的《郊祀歌》,使读者知道当时那些仿古的庙堂文学是个什么样子:后皇嘉坛,立玄黄服。物发冀州,兆蒙祉福。

后记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早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归国后曾任北大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白话文学史》是胡适依其1921年在教育部国语讲习所的讲义稿经多次修订而成。于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此书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重点梳理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发展历史,被视为“第一部通俗文学史”。此书出版后影响巨大,新月书店出版后又多次再版,八十年代后又由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岳麓书社、上海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均受好评。此次再版,以1928年新月书店初版为底本,尽量保持民国旧籍原貌,除对明显错别字进行修改,一般不予改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之主要贡献,盖有三焉。(一)方法上,于我国文学史之著作中,开一新蹊径。旧有文学通史,大抵纵的方面按朝代而平铺,横的方面为人名辞典及作品辞典之糅合。若夫趋势之变迁,贯络之线索,时代之精神,作家之特性,所未遑多及,而胡君特于此诸方面加意。(二)新方面之增拓。如《佛教的翻译文学》两章,其材料皆前此文学史上作家所未曾注意,而胡君始取之而加以整理组织,以便于一般读者之领会也。(三)新考证,新见解。如《自序》十四及十五页所举王梵志与寒山之考证、白话文学之来源及天宝乱后文学之特别色彩等,有极坚确不易者。至其白话文之简洁流畅,犹余事也。  ——张荫麟这种“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大著,有下卷和没下卷其实关系不大;其意义不在自身论述的完美无瑕,而在于提供了示范的样板。  ——陈平原

编辑推荐

《白话文学史》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话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