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孟轲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前言
孟子名轲,邹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前385年),卒于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前后。关于他的父母,我们知道得很少。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买东家豚肉”及“不敢去妇”等故事,刘向的《列女传》还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很得力于母亲的教导。 孟子出生时,孔子的孙子子思也已去世若干年了。他曾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荀子·非十二子篇》把子思、孟轲列为一派,《史记·孟荀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是较为合理的。 关于孟子的生平,我们从《孟子》原书考察,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正当齐威王之世。他在齐大概不甚得志,连威王所馈兼金百镒都谢绝了(《公孙丑下》)。威王三十年,宋王偃始称王,而且要行仁政(《滕文公下》),孟子便到了宋国。告戴不胜多荐贤士(《滕文公下》),答戴盈之问(同上),都在这个时期。在孟子看来,宋王偃左右贤人大概不多;既不能使宋王偃为善,孟子也就在接受馈赠七十镒(《公孙丑下》)后离开了。当他留在宋国的时候,滕文公还是太子,因去楚国,道经宋国国都彭城,而两次和孟子相见(《滕文公上》)。不久,孟子回到邹国,和邹穆公的问答(《梁惠王下》)大概在这个时候。或许由于孟子说话过于率直,引起了穆公的不满。
内容概要
孟子是儒门亚圣,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先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他的“仁政思想”和“性善论”等对后世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
书籍目录
导言前言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
章节摘录
邹国和鲁国发生了边界纠纷。邹穆公问孟子道:“这一次冲突,我的官员牺牲了三十三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死难的。杀了他们吧,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十分气愤他们瞪着两眼看着长官被杀却不去救。该怎么办好呢?”孟子答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年老的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这样的将近一千人了。而您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装满了财宝。这种情形,您的官员们谁也不来报告,这就是在上位的入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他们。曾子说过:‘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现在,您的百姓可得着报复的机会了。您不要责备他们吧!您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就会爱护他们的上级,情愿为他们的长官牺牲了。” 滕文公问日①:“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日:“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②,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注释】 ①滕文公:滕,周朝的一个弱小国家,始祖为周文王之子错叔绣,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市西南。②池:护城河。③效:致也,献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