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绞痛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南方  作者:张鸣  页数:254  
Tag标签:无  

前言

  现在的中国社会有病。  一些食品生产厂家,本来是生产食品的,但是却为了钱,往里加添加剂,让人吃了不死也病。  教师原本是教书育人的,但是现在有一些教师却变着法地坑学生。  医生本来是治病救人的,但眼下有一些医生看人的眼神都不对,不看病,看人腰包。看病无非是怎么把人腰包里的钱都掏出来。  社会乱相种种,某些官员也是乱上添乱。  我们的官员,身处一个压力体制。他们的官帽子,都是上级所赐。眼睛向上,是大势所趋。眼下,中国不幸,又有了媒体。从平面纸媒到电视再到网络,一应俱全。凡是有媒体的地方,无论官员的乌纱帽是从哪儿来的,都要学会作秀。有的作秀是真作,表演完了,多少要兑现一点。有的作秀是假作,表演完了,也就完了。平面纸媒和电视好控制,不该说的话,及时地不让他们说就是。但是网络不好办,一个不留神,总有人喜欢把“皇帝没穿衣服”这种大实话捅出来,让官员难蜞。

内容概要

《中国心绞痛》为张鸣先生近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文化、政治、民风、民族、教育、自由、学风等社会诸多让人不忍目视的林林种种,作者身后的历史学功力和思想见地,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使得人读之如醍醐灌顶,在快感与痛感之间,催人省思,给人启示。  《中国心绞痛》集合了张鸣教授近来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天下有心人自当体会张鸣先生的良苦用心!

作者简介

张鸣,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省导师,他个性鲜明,社会责任感使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并以文人悲悯的情怀为当下人物事件揭下虚华假面,其独立特行的观点为蒙蒙大众指点万千丑态,真相豁然,真知毕然。张鸣教授的主要著作还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数种,以及历史文化随笔,有《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书籍目录

一言难尽的“五四” 古今文字狱的异同 别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教育让“诺奖”从我们身边走开 没事折腾汉字为哪般? 脸皮薄的和脸皮厚的 清队档案中的老妇人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大师别颂 乡土情景中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也说教师节:不知该愁还是该乐 影视剧组的毛病是谁惯的? 蚁族的“逃离北上广”问题民风之心绞痛 能卖的卖,不能卖的也卖 明星改籍背后的忧思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炫耀时代的斑马线 楼倒了,官商没有倒 别让孩子从小参与造假 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体育的终点不是民族主义 在输球与输人之间 收藏热,热了什么? 自家人骂得,别人骂不得 平民百姓行路之难政风之心绞痛 密切隔开群众 许我哭不许你哭 打黑的重心 市场规则与道德污点不能混为一谈 大政府阴影下的慈善树苗 在人的生命面前,权力需要自省 县治乃国之命脉 周森峰市长变成了难解的题 躲猫猫背后的危机处理病态 人造的蛇足 取消工商管理局又如何? 助理是个啥官? 让人民找到自己的代表 面对弱势群体违法,也需要理性判断 死了人才追悔,悔之晚矣 我控诉:强奸仍在继续 在职公务员学历达标的运动式疯狂 请用政治的高度,规定吃饭的营养含量 人民代表为何跟人民的感觉不一样 请领导同志先走政策之心绞痛 安心制造混乱的“公共政策” 中国式会议的基本法则 基层官员为何升迁难? “仇富”的背后 桥塌了,是车压的? 增加教师工资,不能成为一种应急的补丁 去掉吸血鬼,出租车问题才能解决 白皮书遮不住就业的苍白 从蚊子腿上剥肉 等级制还活在人们的意识深处 驻京办是集权体制的病灶 扫黄不能扫到百姓的床上 永远租住在自己房子里的人 特权公开化的胆气从何而来?体制之心绞痛 地下出警队,彰显警察和司法失灵 莫把官场当戏场 给市场添乱的机构 大学生就业难局背后的结构性吊诡 厅级县官是个什么信号? 会馆演绎的官商故事 禁令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书记,还是皇帝?学风之心绞痛 让教授磕头的程序 学术不是自家园子里的菜 北大法学院的“计件民工”不高兴 看人下菜的学术期刊 夺农民的土地,大学有份 学界抄袭日常化之后 大学的病在哪儿? 戴着旧式乌纱帽的教育产业

章节摘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站在英法一边参战,图的就是德国在中国的势力,所谓参战,满打满算,就打了这么一仗,驱走了在青岛和胶济铁路的德国人,取而代之。而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要的就是这个东西。被视为五强之一的日本,这样的要求欧洲列强怎么可能不答应?虽然美国教授出身的总统威尔逊提出过尊重弱小国家权益的十四点声明,可他到了巴黎才知道,在这里,没有人把他的声明当回事。不久,连他自己也发现,真要实践这个声明,没准马上就要打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中国的期待,注定是要落空的。可是,注定落空的期待,却是中国知识界强烈的期待,一旦落在地上,全体都失落到了家。这个时候,按国人的惯例,只能在自己内部找原因,即使没有内奸,也要找出来。  当然,此时当家的,以段祺瑞和他头号智囊徐树铮为首的皖系军阀,或者说皖系政府,为政是有毛病的。这个毛病,就体现在亲日上。亲日给段祺瑞政府带来了大笔的日元借款,只是,段祺瑞没有用来搞建设,却用这些钱推行武力统一,动武压迫西南军阀,也压迫在广东的孙中山的国民党,不仅弄得国内南北关系紧张,而且导致北洋军阀内部直系和皖系之间也出现了裂痕。武力统一就要打仗,打仗就难免分赃不均,北洋军打下湖南,立了大功的直系吴佩孚给放在前线作战,湖南督军却给了寸功未建的张敬尧,仅仅因为张是段的亲信。同时,感觉调兵困难的段祺瑞,借所谓参战(世界大战)之机,利用日本的借款,编练嫡系武装参战军,暗示着今后一旦全部日式装备和训练的参战军成了气候,此前的各派各系,都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看不惯当下国内国学热中泛滥自欺欺人的“文化自恋”,这是最要不得的。  ——李零  我有一个感觉可能是错的,就是80后也好,70后也好,他们没有历史感,连韩寒也是。我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陈丹青  这是一个记忆伦理丧失很严重的时代。  ——梁文道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中国有五千年先天的心脏病,也有三百年后天的心脏病,却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绞痛和体制心绞痛,我们疼痛也悲悯,我们哀伤也悲怆……  李零 陈丹青 梁文道联袂推荐  良心学者张鸣为社会之现状发震聋之声  每一个国人认识社会真实的一面镜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心绞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4条)

 
 

  •   每个中国人认识真实社会的一面镜子 2010年08月12日 14:27 凤凰网读书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1.《中国心绞痛》,诊断中国

    “现在的中国社会有病!”这是张鸣先生为其近期出版的《中国心绞痛》所写的序言中的第一句话。看到这句话,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怀疑主义者,疑其耸人听闻,自我炒作;愤青以为痛快淋漓,一句话揭开中国伤疤;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以为他要窃国而卖,实为汉奸。

    但无论如何,张鸣接下来的病症描述,却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可否认的:

    “一些食品厂家,本来是生产食品的,但是却为了钱,往里加添加剂,让人吃了不死也病。

    “教师原本是教书育人的,但是现在有一些教师却变着法地坑学生。

    “医生本来是治病救人的,但眼下有一些医生看人的眼神都不对,不看病,看人腰包。”

    ……

    此外,仍有种种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的的确确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并且仍在继续发生。

    2.直指沉疴,不留余地

    《中国心绞痛》共有六部分,分别为“文化之心绞痛”、“民风之心绞痛”、“政风之心绞痛”、“政策之心绞痛”“体制之心绞痛”、“学风之心绞痛”。既然称心绞痛,必有弊病之处,《中国心绞痛》的得名,也是由于书中文字的直指沉疴,不留余地。

    近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狂飙突进的三十年。而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改变了民众的生存状态,也掩盖了多年沉积下的问题。如今,无论是在文化、民风、学风上,还是在政风、政策、体制上,无疑都存在许多弊端,有些弊端甚至已到了不下重药就无可挽回的地步。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很多专家、学者不想说、不愿说,甚至不敢说,即使有些尚存知识分子责任意识的学人发出了声音,也往往如搔痒般不敢触及痛处,有气无力地喊上两三声就作罢了。张鸣先生则不同,其所论所述虽不能全面系统,却直指沉疴,毫不留情。或许据此我们无法得到速效良药,但至少能得到些许真正的快感。

    3.被忘却了的“常识”

    张鸣先生与梁文道先生同为《南方周末》的常设撰稿人,所关注的实事和评论的角度也多有相通之处。梁文道先生写《常识》,给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常识课。张鸣先生所著《中国心绞痛》,所述所论,也多为常识。只是,这二位论述的常识,是在几千年的传统延续中,令我们早已忘却了的。即便在今天的新中国,在当今的民主社会,我们的百姓、官员,甚至负有监督职责的媒体,对这些常识知识仍旧懵懂。比如,小小一个市委可以设置岗哨,门前道路禁止通行。这样的封建衙门作风,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为之,令人讶异之处是,在此事被披露之前,当地百姓居然令行禁止,并不以为被侵犯了什么权利,而当地官员也视之如常,并不觉有何不妥之处。由此可见,我国的某些官民,已缺乏常识至何种地步!

    4.上至九鼎,下至锅灶

    时事评论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无所不评。评论大家往往是信手拈来,任何事情都能拿来评说一番,而且往往能说出些道理。《中国心绞痛》中的评论,就有上至国家政策,质疑九鼎,下体百姓,围锅绕灶的特点。譬如对工商局是否仍有存在价值的质疑,对“依法治国,还是禁令治国”等体制问题的诘问。而在探讨政策、体制的同时,张鸣先生也对一个小小电动车被禁行、中国足球输球又输人、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等平民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进行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和评论。

    当然,小处亦可见大,对这些“小事”的精彩评论,反而更给人以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譬如,对电动自行车的限行,看似合情合理——为了骑车人的安全和整顿交通秩序。可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这其中有一个道路究竟是属于富人的,还是百姓的问题。实际上,电动车省时省力,且最快不过二三十迈,可说是安全又方便的交通工具,即可免去坐公交车的拥挤、塞车导致的郁闷、迟到,又可免去打车的费用。而“方便”变非法的原因完全无关于电动车,而是当权者的道路思维,将百姓的道路让给汽车的思维,造成了这种不可理喻的规定的合理合法。

    5.一个战士的呐喊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铮铮铁骨的象征,是五四时期的胡适等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人信奉的至理名言,如今它是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发声的张鸣先生的座右铭。

    鲁迅先生曾言,“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我们安逸太久了,于是很多人认为鲁迅先生那一套时时准备战斗的姿态已然过时,他的话也成了陈腐的话。如今的人们,即使看到问题,也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捂着耳朵、鼓动翅膀,嗡嗡着做那完美的苍蝇,以为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但我们仍然需要战士,仍然需要有人以战士的姿态面对沉疴。或许,这战士与这矛永远无法做到完美。它注定伤痕累累,却掩饰不住它的锋利;他注定会有缺陷,但他发出的声音也注定有别于苍蝇的声音,而成振聋发聩的呐喊。

    6.难得的一份清醒与客观

    张鸣先生的文字多为针砭时弊之语,其文辞犀利,读之有痛快淋漓之感。但在“狂风扫落叶”的同时,张鸣先生仍保留着思想和文字上的清醒与客观。比如,在痛陈官员、富豪、政府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张鸣先生也提出了“理性面对弱势群体的违法问题”。

    今天的中国社会,涌动着一股同情弱势群体的思潮。这与诸多地方官员、富豪仗势欺人,多有民众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事件被曝光有关。这一思潮在加强媒体、民众监督职能,有效遏制不良官商胡作非为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弱势群体的违法行为采取同情、漠视甚至纵容的问题。张鸣先生敢冒“社会之大不韪”提出对弱势群体的违法事件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可见其清醒,亦可见其社会责任感。

    7.行政至上的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多年,越改越乱。如今,上至教育部长,下至小学校长,每一个教育官员都在喊要改革教育。但可笑之处正在这里,每天管着教育、喊着改革教育的却大多是不懂教育甚至并不关心教育的“教育者”。因为在中国,真正把握着教育权利的都是行政官员,并不是真正的教育者。如果说这一现象出现在中小学仍可理解的话,大学也由行政官员把控,就相当令人费解了。

    大学是教授知识、研究学术的地方,它应该是一片清净之地,也该有清净之人来管理。然而,现在中国的大学却是有行政级别的机构,甚至是有行政级别的垄断性公司,大学不再是大学,而是用来赚钱的公司。管理者不是教书育人、关爱学校与学生的教授,而是空降的行政官员。正如,张鸣先生书中所言,“闭门家中坐,校长天上来”。试问,一个大学校长关心的不是学生,不是学校的学风,而是赚钱、是政绩,是捞政治资本的筹码,这大学能成什么样的大学呢?

    8.评说“五四”,颠覆我们的认识

    张鸣先生对五四情有独钟,这在《中国心绞痛》中有多篇文字论及五四可见一斑。张鸣先生文章中提及的五四事,我想,是多数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人所不知的五四,其中多有颠
  •   買這本書,只源於腰封上的“李零 陳丹青 梁文道聯袂推薦”的這幾個字。李零印象里好似寫過一本《花間一壺酒》,因為語出我最喜歡的李白的那首《月下獨酌》,所以雖然書沒讀過,倒記得清楚;陳丹青的博文多年前有讀過,而且印象最深的是一篇他寫的關於同性戀的文章,最近買了他的《退步集》,還沒來得及拜讀;我所比較熟悉和喜歡的是梁文道,雖然不看他主持的《開卷八分鐘》(電視收不到),但他的《常識》、《我讀》等都讀過。所以他推薦的書,就買下來了。

    今天讀完,忽然想起多年前一位同事說過的話:我不能讀書,我一讀書就憂國憂民。——這本書,讀起來就忍不住讓人有憂國憂民的感懷。倒的確襯得上腰封上那句“良心學者張鳴為社會之現狀發震聾之聲每一個國人認識社會真實的一面鏡子”。

    作者張鳴先生,據封三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個性鮮明。社會責任感使然,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人文關懷關注天下事,并以文人悲憫的情懷為當下人物事件揭下虛華假面,其特立獨行的觀點為大眾指點萬千醜態,真相豁然,真知畢然。還介紹了他的學術著作等,但我想,以後有機會倒是可以找他的歷史文化隨筆學習下,《直截了當的獨白》、《關於兩腳羊的故事》、《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底蘊》、《歷史空白處》等。

    這本《中國心絞痛》是張鳴先生近年撰寫的時評文章結集,分為“文化之心絞痛”、“民風之心絞痛”、“政風之心絞痛”、“政策之心絞痛”、“體制之心絞痛”、“學風之心絞痛”幾個部分,機戶每篇文章都是由當下熱門的某一事件或某一新聞談起,從歷史及現實等多方面揭露這一表像的深刻原因或者解決某一問題的根本措施。只是這樣的文章,讀者或許心有戚戚,為政者是否能讀到是否能反思則是個問題了。

    關於讀書,作者也有一篇文章談到,說是現今中國出版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教材,還有很多的教輔沒有統計,其他出版的書籍比例少,此其一;關於買書的投資,普通人吃飯K歌動輒上百元,但買書五六十元也覺得肉疼,此其二;讀書,的確不在現代人的選擇之列。就我這么多年的工作經歷,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有買書習慣的不足百分之一。多年前那位說讀書就會憂國憂民的同事還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有次上街,好友買了幾本書,她幫忙拿著,好友表示辛苦了的時候她說:我拿兩本書當裝飾品比什麽都好。——在她的意識里,至少書是最好的“裝飾品”,可是,現在呢,大家寧肯拿一個名牌挎包吧!周圍的人們,最熱衷的是逛商場或者網購買衣服鞋子,見面的談資通常是從又穿的一件新衣說起,從來就沒有人會聊聊最近讀了什麽書。更有很多自詡的“讀書人”,不過是每個月看看《讀者》等雜志而已。就連大多數老師都幾乎從來不讀書,可以想見,這樣的老師,能教出愛讀書的學生么?——而且,誰又關心學生是否愛讀書呢?只要考試時分數夠高就行。而提高分數的有效手段絕對不包括鼓勵學生讀書,短平快的手段多的是,高壓、補課、壓作業、熬時間……

    啊,一不小心又扯遠了。讀書呵……. 2011-7-17
  •   向中国心绞痛开刀“时至今日,中国有五千年先天的心脏病,也有三百年后来的心脏病,却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绞痛和体制心绞痛,我们疼痛也悲悯,我们哀伤也悲怆……”“大国时代下耀眼的内伤,隐痛和反思。”这是张鸣所著的《中国心绞痛》一书的封面语,也许正是这几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是这几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打开了这本书。读这本书,使我想起了当年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的道理,中国的痛其实鲁迅先生有诊断,所以为了医治这个痛,当年鲁迅先生就拿起了文学的刀,开始对这些痛动手术同,可是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痛还是没有好,甚至到了危机的程度,如今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张鸣先生也拿起了手术刀,开始向“中国痛”开刀。他先从文化开刀,再向民风开刀,然后再向政风,然而涉及到更深的层次,向政策、向体制、向学风开刀,而且是每一刀,都开到了要害。看看这些题目就会令人思索,“人民代表为什么跟人民感觉不一样?”、“安心制造混乱的‘公共政策’”、“蚊子腿上剥肉”、“真把官场当戏场”、“书记,还是皇帝?”、“大学的病在哪里?”……读读这些文字,的确让人感到痛快,可谓切中时弊,但是反过来看看现实,不禁又令人泄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的确是不能单靠“说”,而是要看行动。首先广大的民众要从我做起,不能再为存在的弊端添彩,更不能参与到这些弊端中成为推波助澜者,那么也就只能加剧心绞痛。张鸣称得上是一位人文医生,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日益健康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置立于强国的行列。
  •   认真拜读了张鸣先生的《中国心绞痛》,引发了内心的共鸣。这本书中有不少文章,我在“张鸣的BLOG”中亦曾读过,此次被收录进来。字里行间,仍有感受到张鸣先生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中国太大了,遗留的问题、新冒的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真是太多了。有的时候太复杂,甚至不知其所由,不知从何入手。但无论如何,仍得一项一项来解决,关键是树立信心,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我们不能做鸵鸟,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光顾着怨天忧人。张鸣先生论述的文化、民风、政风、政策、体制、学风六大领域的“心绞痛”,形容的是我们目前遇及的六大类难题症结。在医学上,心绞痛并非绝症,只要注意注意养护即可,但也不可麻痹大意。同理,我们遇及的各类社会问题、政策问题等,也是可以在“调理”之中渡过难关,归根究底仍有赖于我们建立信心,保持内心的强大。
  •   张鸣老师的书,完整看过的,有《历史的空白处》,因之知道张老师,喜欢张老师,后来又读李零教授的书,也有推荐张老师的地方,因此更喜欢,
    这本书,读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了,都是针对当时一些热议话题、新闻而作的评论,类似于“读报”类的电视节目吧。不过,张老师向来对历史、时事的解读,很符合我们大众的胃口——不随主流,有主意,不套话,不空话,不跟着瞎起哄。说话凭良心,见思想。
    所以,读着,过瘾!
  •   针砭时弊,发人深省,“口诛笔伐”之下而又不乏人文关怀,敢为大众之喉舌,不失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
  •   这是一本针砭时弊的书,给人很多思考。
    看后了解到当下中国的许多黑暗面,也更认识到中国需要更多张鸣一样的良心学者出来发声。
    鲁迅弃文从医的目的大抵如此。
    感受颇深,震撼颇大,收获颇多。
  •   张鸣是比较有良心的学者了,看了这本书很发人深省,了解现实中国的弊病,看到的很透彻,好书推荐
  •   看了这本书,我发现思考很重要。张鸣先生洞察中国的心灵,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将亚健康的中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此而产生反思的冲动。《中国心绞痛》值得一看!
  •   张鸣先生的书我买过好几本,自从知道这位先生是位敢于说真话的老师时,就对他抱有好感。这几年也一直在关注他的博客。这本书针对的就是病态中国的种种乱象,张老师敢于针砭时弊,国家有这样冷静的学者,是国家之幸,希望越多越好!
  •   听到陈丹青推荐的张鸣的书,内容看了一两篇,还不错,书的质量也不错。 中国就是要这些作者来站出来,告诉大家现实和真相
  •   张鸣,通过书和博客,针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问题,这位有识之士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试图唤醒这个世界,但我身边了解他的人并不多。这本书,可以与龙应台《野火集》媲美,但在这里,没有引起那般燎原之势。无论如何,都请看一下这本书吧,朋友。
  •   一个学者振聋发聩之呐喊,肝胆相照之批判。中国的问题,已容不得任何有良心知识分子掉以轻心。是的,我们经济发展了,但发展的时候,我们忘了要去哪里。
    大家都来关注中国的问题,中国才有希望,人民才有希望。张鸣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代表,他的书值得收藏,拜读。
  •   牛牛同学看完后,说得非常好。“...买了这本书,周一到的货,花了3个晚上,将这本书读完了。总体感觉,对张鸣敢于直言的风格,还是非常敬佩的。书中叙述了国内种种心痛,其实这些东西,我们都亲自感受过。但是,个人认为,种种痛点,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体制之痛。如果能把教育体制搞好,那么百年之后,我们大学培养的人格独立健全的学生,就会走向社会各个岗位,那其它之痛就自然迎刃而解了。所以,百痛之首,就是教育之痛。希望中国的大学早日去除行政化,专业去做学术。也谢谢张老师能勇敢地站出来指出我们种种之痛。顺便说,本书能够出版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时代还是在进步的。”
  •   作为当下少有的良心学者,张鸣先生是属于敢说敢写的勇士,读过他很多书了,都是振聋发聩的。
  •   良心学者张鸣的发聵
  •   张鸣老师的书都非常好,尽管放心购买。张鸣老师敢于说真话,看问题入木三分!适合关心时事的人士,探究中国现实的人士,想深入了解中国人性格的人士阅读。同吴思老师、李零老师的书同样好!建议人手一册。
  •   良心学者张鸣的书还是不错的观点和态度
  •   良心学者张鸣的文章值得购买。
  •   是些时评,虽然大部分都比较短小精悍,也比较随笔,但读起来很顺很有共鸣,没有那么艰涩,在调侃评论中将历史信手拈来,惹得我终于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兴趣。以前觉得那阶段历史好乱好乱,除了应付考试的强迫性阅读外,基本就没欲望主动去了解过。因为这本书喜欢张鸣,看完会继续追文。强烈推荐
  •   学者是可以不人云亦云的君子,中国太多的伪学者,张鸣先生值得被尊敬。
  •   张鸣的书总有一种独特的属性,给人共鸣感。针砭时弊,其中不乏深度,很不错,值得一读!
  •   不得不承认,张鸣教授的语言很精辟!虽然每篇时评的篇幅都不长,但是十分的有穿透力,给人以恍然大悟之感!
  •   张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他,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欢他,我认为,这样的知识分子才叫知识分子。
  •   读过好几本张鸣老师的书了,个人很喜欢这样的作者,诚实有良心的作者。值得一看。
  •   一个健康的民族,一个包容的时代,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直陈弊病的让人警醒的声音。但现在的中国这类的声音太少了,也幸而不是没有,至少张鸣还没失声。这本书让人读的很不“舒服”,然而清醒总比铁屋子的昏睡要好。
  •   一直比较关注张鸣,也看看他的文章。正因如此,才除了看他的博客外,还买这本书,但看了以后还是有一些失望,仅是一些时评,感觉作为收藏的话价值不大,以后还是看看他的博客算了。这次购买也影响我买他的其他书,本来我都已关注它们了,现在看来还是算了。
  •   难道当当物流就这么一个速度?从拍买到收书整整一周时间呐!我还处在湖北呢,如果在偏远一些的地区,就更长了吧。现在的社会讲究速度好吧?前几天有兴趣看这本书,过太久就没心情了啊。书评晚点再写。对书,本人是蛮喜欢的,张鸣和郎咸平都是牛人,他们的书差不了哪儿去,所以五分。
  •   冲着张鸣老师去的,敢说真话的教授学者。
  •   读了《重说中国近代史》后,发现张鸣教授的书写得真棒!
  •   张鸣先生的书,让人耳目一新!
  •   张鸣的书有点儿唠叨,干练简洁和他的文章不沾边儿,不过读来挺亲切,也有启示。
  •   好书!现在就缺像张鸣教授这样有良知、有水平、有历史使命感的文人!
  •   很喜欢张鸣的书,有良知的学者
  •   张鸣先生的书挺好读,能读懂,好理解
  •   张鸣的书,可读性都很强。针砭时弊,从史书中找到细微的差别,推敲出合理的结果。
  •   张鸣的书看过几本,他对中国近代史和五四的看法,颠覆了传统,可以看出作者的正义与良知。但此作者出书太快,有点图挣钱的感觉,此书大致浏览了一下,没有新感觉
  •   第一次读张鸣教授的书,受益匪浅
  •   现在社会里有良心有正义感的文人太少了,中国目前是一个病态的社会,而为政府唱赞歌的人太多太多。许多社会的黑暗,我们都几乎习以为常,这更是一种悲哀!
    中国心绞痛,正是我们每个普通百姓的心在绞痛!
  •   刚拿到书,张鸣书都写得不错,虽然有些重复,但写得一针见血!快递给力!
  •   张鸣先生的书还是不错的,有深度、有力度。
  •   喜欢张鸣的作品,有深意,值得推荐
  •   张鸣的书一直都很好看发人深省 强推
  •   喜欢张鸣写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就又买了这本书。
  •   张鸣的书都可以看,他是中国公知的榜样
  •   张鸣不错!很好!中国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
  •   人大的张鸣教授,非常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很喜欢他的作品。
  •   人大教授张鸣的书,不错不错哦
  •   张鸣教授新作
  •   张鸣老师的书,风格视角独特,观点犀利,支持
  •   思考现在,为的是更好的未来!写得很深刻。张鸣的书,都很好!
  •   张鸣的文章嬉笑怒骂,亦庄亦谐,我喜欢。
  •   看张鸣文章,淋漓尽致。这又是一本值得期待的书。
  •   就是博文收在一起,网上应该看得到电子版,所以有点不值,但是张鸣的文章确实写得好!
  •   张鸣的文章一直都很喜欢
  •   挺好的,有思想,又买了几本张鸣同志的书。
  •   内容很好,刚开始读,张鸣的书已买了三本,都是我喜欢的
  •   读了不少张鸣的书。读多了,受益匪浅了,但最近看到很多张鸣的小册子,难免有些感叹,是不是都是精品哦?
  •   良心学者这个词是我第一次看到,觉得用在这本书上很贴切,是啊,不管是一个人活着一个国家,都有它或隐藏或显现的弊端,这本书叫中国心绞痛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还在看,还不错,张鸣老师的权威不容否定。
  •   很喜欢张鸣老师的作品,阅读中
  •   张鸣老师的书,我全部都想看!
  •   张鸣老师的书很不错,喜欢
  •   张鸣的此书写的不错,喜欢你的微薄
  •   张鸣老师非常有正义感和良知,冲着这一点,他的书就有了阅读的价值。
  •   张鸣的书写得真实,话说的直率。敢说、敢写。
  •   张鸣的书和博客都是我爱看的
  •   张鸣,写的真好!
  •   看了许多张鸣老师的书,很喜欢、
  •   张鸣老师的书,不用说,怎一个好字了得!启发作用很大!
  •   张鸣的书都是好书,有品牌效应。
  •   买过张鸣老师的书,内容很真实不人云亦云,现在对张老师充满了信任感,他的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   张鸣的书,直接买了,不错。
  •   张鸣的书真的写得不错 耐读
  •   阅看张鸣老师的书,有时很沉重,有时豁然开朗,谢谢张老师!
  •   张鸣老师的书还是能看的。
  •   喜欢张鸣
  •   张鸣老师的书一项比较喜欢,
  •   良心发馈之作,内容深刻。作者是史学功底深厚,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社会的诸多弊端,张教授分析到位。
    但是让人沉思的是既然很多人知道这些弊端,为什么还能继续?这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张教授注定痛苦。一个有良心的学者,了解越多,感觉越痛苦,痛苦到你眼睁睁看见这一切不正常而你却无法改变这一切。
  •   大教授的时评确实好,其中的学风之心绞痛一章更是深合我意。
  •   中国心绞痛,痛的不仅是历史更是社会。
  •   一般人只能看到一棵大树不停的掉叶子,能想到树活的不是很好。但仅限于此。但有良心的学者会告诉人们,树从哪个部位烂掉了,地下多深的地方还有水源,树还有多大的存活几率。我愿意接受指点,愿意看那些表面之下的本质,愿意对自己生活的国度知道得更多。我不怕失望,也不曾绝望,多么触目惊心我依然心存幻想,因为我生在这片国土上。
  •   良心之作,谈到当前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针砭时政,议论民事,振聋发聩,很棒!好书!
  •   如今,有见识、有良知、有功底的学者是越来越稀缺。
    作者对社会的诸多弊病有深刻的观察,有犀利的表述。
    人文学者不应仅是写一些学理性的空洞论文,而是对人文有一种忧患深广的关注。
  •   良心学者——这个社会中头脑清醒的人。
  •   良心学者所写,恰恰反映出现在社会一切向钱,人都缺乏良心啊
  •   1.《中国心绞痛》,诊断中国2.直指沉疴,不留余地3.被忘却了的"常识"4.上至九鼎,下至锅灶5.一个战士的呐喊6.难得的一份清醒与客观7.行政至上的中国教育
  •   我问过有心绞痛病的朋友,心绞痛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不能不说,作者的这个书名起得太妥帖恰当了!这是一本振聋发聩的好书,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该好好看一看。
  •   记得小时候,大概是94年的时候,看到了一本震撼了我幼小心灵的书《中国魂告急》,现在又看到了这本,杯具,很多事情都没有发生改变,反而升了一个高度——不管是两位作者的下笔境界还是中国心绞痛的境界
  •   相信每一个深爱祖国的中国人读了这本书后,都会更深的了解我们国家的深疾所在。作者谈到的这些问题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担忧。“心绞痛”这个词用得恰如其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得不到解决,就难以谈我们的健康发展。正视现实,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   这本书本身是沉重的,基本都是以南方周末当年最盛时的那种笔调写出来的评论性文章,批判性和启发性都很强,我想它终究只适合那些大学生吧,那样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比较好的思考方式和看待中国社会问题的角度,更好底理解发生在自己这片土地上的事情。然而对于我们这种已经看惯了社会种种乱象的人来说,这些评论真的已经无法抚慰心灵任何创伤了。我想这大半是因为我们真的老了,被社会锤炼得不再有血性,眼泪也真正不再廉价了吧。
  •   作动荡时代的思考者,中国,哪一天可以不再心绞痛?!
  •   中国心绞痛,太痛了
  •   中国心绞痛,用何方,何时才能治愈。
  •   《中国心绞痛》教你做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合格的中国公民,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任何一个团体和政府的奴役!
  •   一位日本的老板,因为把受污染的工业用米,倒卖到食用市场,东窗事发,一根绳子上吊死了。听到这个消息,不知怎么的,感到有点不是滋味。不用说,这位日本米老板,无论按哪一国的标准,都属于奸商,干了昧良心的黑心事,但是事发之后能够自己了结,说明此人还有脸皮。同样做这种事情,他的中国同志这些年来,不知前赴后继地涌现了多少,可是很少听说有哪个自杀。这样的事,我们的文化学者也许会站出来说,这是因为日本是耻感文化,而中国是乐感文化。
  •   都是好文章,针对中国现状,有良心的人,关心国家的人,看了之后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张教授文笔犀利,针砭时弊痛快淋漓,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观点鲜明,直言不讳,讽刺而不挖苦,蔑视而不轻狂,谩骂而不失风度,该书值得一读。
  •   读此书可明智,不过读完真的心绞痛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