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李伯钦,李肇翔 主编 页数:2584
Tag标签:无
前言
季羡林先生为本书题词曰:“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这是一套人人可读的、全面展现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全新版中国通史。本书可以当做中国大历史、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甚至中国文化史来读。全书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连绵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到历史,就要回到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想想这个巨大的我们直观无法看到全貌的地球,在宇宙中小得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尘埃。它的生成已有50亿年,它上面近五千年来发生的历史,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现实。当我们知道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都与历史上重大的变化有关时,阅读历史就形成了一种随时会有收获的乐趣。民族的源流、文明的交流、帝国的更迭、宗教的传播、人类的命运、福祸的演变,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无不与历史有关。而我们要从现实看清历史,就要用全球的视野——全球史观来阐释历史。本书即以准确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在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文明,卓尔不群、屹立东方,与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本书通过两种文明的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了解了世界。 现在推出这样一部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从现实需要上看,还是就历史发展上看,都是恰当其时。就现实需要上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巨变时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的大业,中国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兴盛、中衰、复兴的奥秘,古往今来,日新又新的故事,都必将启示今人的前进。读史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回顾与前瞻,从全部的中国史可以看出它指向的光明道路,尽管仍然曲折,但能给人以宽宏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增加历史的责任感和信心。从中国历史学发展上看,近百年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近三十年对旧文献的新发现、新认识、新的大历史观的包容和重组,众多普通读者的对大家都能看懂并能引起兴趣的通史的需要,这都促成了我们这套书的出版。 这部通史有4个特点: 1.以严谨科学的学术成果为坚实基础而以讲说故事的方式细说历史。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之时、发祥之地开始直至进入到近代社会的清朝结束。一部五千年历史化作现代的、生动的表述,带领着读者进入历史的隧道——不,这是历久弥新的辉煌的殿堂。娓娓道来的讲析,使尘封的历史焕发了神采。鲜活的历史化作了真实的故事,历史潜伏其中的规律与真相昭然若揭。摆脱了抽象的术语,赋予历史以激动人心的魅力,让读者兴趣盎然,充满生机。 2.立足现实观察历史,揭示其深邃的智慧。历史的功能在于据往以知来,预知未来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就寓于历史之中。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世界在迅速缩小,未来充满了挑战,要瞻望未来,历史的智慧就越来越重要。本书在每一卷中都有时代水平的历史观和历史智慧的总结。这是一部“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的“足以供社会之需”的历史书。回顾中国的过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有宽宏气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尽管经历过太多的忧患、坎坷与灾难,但每次都能够汲取历史智慧,重新崛起,焕发。 3.这是一部历史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大历史,完全不同于过去通史比较单一的朝代更迭的政经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文明、经济成就、礼乐文明、军事智慧,以及汉字、中医药、艺术、四大发明等科技文明。阅读本书,犹如参观最新展陈、最全内容和最详实讲解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4.这是一部让人得到审美快乐的历史书。大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必资图画。”本书创造了一个紧密配合文字的图史体系,如人物图史、文物图史、军事图史、艺术图史、科技图史、服饰图史等。以前所未有的经典、精美、丰富的图片,展现了动人心魄而又赏心悦目的直观的历史,让历史充满美感,是我们的大胆尝试。
内容概要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
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本书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
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本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本书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作者简介
李伯钦,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八年。后期负责《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的编辑和出版。1997年任智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先后策划和主编的出版项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
李肇翔
1953年生,山东曹县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华书局编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古籍整理专家。曾主持《唐宋八大家全集》、《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历代禁书》等大型古籍整理项目。近年来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编写了《中国通史可以这样读》、《故事里的中国》、《话说明代帝王》等多部历史读物。
书籍目录
中国通史:1
史前
美丽的土地
俯瞰中国
河流与湖泊
黄河
长江
黑龙江
淮河
渭河与泾河
汾河
钱塘江
珠江
青海
湖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名山
秦岭
祁连山
阴山
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
五岳
五台山
峨眉山
庐
山
黄山
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伊犁草原
川西草原
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鄂尔多斯沙漠区
瀚海沙漠群
区域地理
河西走廊
西域
河套
陇西
河东
塞北与东北
云贵高原
青藏高
原
中原
燕赵
齐鲁
关中
江南
荆楚
巴蜀
岭南
沿海与岛屿
中国人
中国的民族
人类的出现
人类的起源
盘古开天辟地
世界的产生
远古时代的分期
三皇的漫长岁月
三皇的传说
洪水与救世
传说与现实
原始人的生活
原始群前期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原始群后期
马坝人
长阳人
丁村人
许家窑人
大荔人
五氏的贡献
女娲氏
女娲补天的真相
女娲的母系权力
伏羲氏
火的用处
婚配的改变
八卦与九针
有巢氏
原始的建筑
伟大的贡献
燧人氏
关于人工取火的猜测
结绳记事
神农氏
播种五谷
遍尝百草
痛失爱女
母亲的时代
母系氏族的出现
母系氏族初期
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柳江人
麒麟山人
资阳人
河套人
峙峪人
母系社会繁荣时期
磁山-裴李岗文化
老官台文化
北辛文化
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
马
家窑文化遗址
神秘的红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
屈家岭文化
父系氏族
从母系向父系的转变
父系氏族的萌芽
父系氏族的确立
父系氏族的风貌
父系氏族文化遗存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私有制、阶级的出现
贫富分化
奴隶制和阶级
父系氏族的文化艺术
父系氏族的文化
父系氏族的艺术
黄帝的时代
有熊部落
有熊部落的传说
少典之子
部落间的战争
炎帝的传说
刑天舞干戚
蚩尤的贡献
黄帝的图腾
不朽的功绩
黄帝的创举
养蚕抽丝
创立文字
黄帝升仙
黄帝访大隗
乘龙升天
五帝的更迭
夏商
西周
附录索引:
史前夏商西周文明历程表
史前大事索引
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和农耕与畜牧的起源图
夏商大事索引
西周大事索引
中国通史:2
中国通史:3
中国通史:4
中国通史:5
中国通史:6
中国通史:7
中国通史:8
章节摘录
史前 中国是人类起源和成长的摇篮之一,在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上,中国人创造出灿烂的远古文明。 距今13000年前,末次冰期结束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气候的变化为各种可食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采集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的细小化,尤其是磨盘、磨棒的出现,便是这种况的反映。距今10000年前到6000年前时采集业发展达到高峰。可食用植物采集业的发展为植物栽培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们发现并开始利用野生的植物,最后发展成为对于稻和粟等作物的栽培,于是产生了原始农业。陶器的出现和磨制石器的出现与原始农业大体同步。烹调方式的变化、储存食物的需求以及人类的定居生活使陶器的出现具备了物质的条件。 磨制石器的出现则与人们砍伐森林和修建房屋的需求增长有关。距今8000—6000年问,在我国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新郑裴李岗和舞阳贾湖、河北武安磁山、陕西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遗址为代表),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应当与此期间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以猪为主要对象的家畜养殖业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人类文明在宗教信仰和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而随着血亲婚配逐步受到限制,氏族逐渐形成。氏族社会当中的成员是基本平等的,由于全体氏族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都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展示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本册为《史前·夏商·西周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