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悠悠

出版时间:2008-9-1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石康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前言

这套文集的目的在于,收集我出过的所有书,并比初版时更多地在其中展现出作品的原貌。能够有这样的运气,作为作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此,我对编者与读者表示感谢。除此以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在我工作之时,常有一个美好但一厢情愿的个人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写下的不是一些令人羞愤的垃圾,而是能为人们的公共牛活增添某种价值。不过,我无法肯定这一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像所有作家一样,我把一切寄望于朱来的时间。我想,如果我真是一名作家,而不是一个冒牌货的话,那么,也许我的作品能够为从我身边流逝而去的时间做一个有效的见证,尽管我目前对见证的意义仍然缺乏信心。我认为,每个人至少都是他自己牛命的目击者,当他把亲眼所见的重要事实公之于众的时候,那么他便会成为一个个体生活的见证。在这里,我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这种见证未必缺乏价值,至少,我不认为它比那种以己度人的胡编乱造更加缺乏价值,或者比干脆没有留下话语更加缺乏价值:我痛恨谎言与残酷,小仅因为谎言与残酷的强大,更因为它们给现实中的个人带来很坏的感受,也令公共生活受到极不健康的败坏,我相信这种败坏使人生平添迷雾,使人们之问的交往效率低下而恶意横生,使人们本来就平庸艰难的生活更加痛苦不堪。我认为,人类的重要伦理之一,就是尽力改进人性中的诸多弱点,使之更趋完善。但是,从何处着手呢?我想坦诚与寓于同情心也许是个好起点,除此以外,目前我尚未想出更好的起点。我认为,有价值的艺术,是那种见证并创造人生的艺术。艺术从审美与道德这两方面给人生注入新意,满足人们的好奇,慰藉人们的痛苦与无助,缓解人们的空虚焦虑与厌倦,令人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除此以外,艺术还能做些什么呢?根据经验,我相信艺术能够为人生凭空增添美妙的幻想,令人轻忪与愉悦,共至能把人带人漫无边际的超然世界之中。但是,我更希望能通过艺术给人的心灵注入一种坚强的力量,使人具有一种倔强的愿意生活下去的勇气;使人冷静地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使那真相并不令人鼓舞;使人热情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即使那意义令人困惑;使人勇敢地计划与创造人类更为合理的存存,即使那存在缺少欢乐,单调乏味。有价值的艺术应为人类不停地注入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而为人,即使是味因不明、结果不定,即使必须毁灭,也要抗争不息,绝不屈服,永不屈服!石康

内容概要

  《晃晃悠悠》讲述了我和阿莱结束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感情生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那是我们最后一次争吵,也是我第一次向她求婚。于是,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我开始在一种回忆和思考的状态下生活……《晃晃悠悠》为青年作家石康文集之一。

作者简介

石康,生于1968年,北就人,作家,编剧。 著有:《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鸡一嘴鸭一嘴》、《北京姑娘》、《口吐莲花》、《过山车》、《奋斗》等。

章节摘录

01995年4月8日夜晚11点48分,我和阿莱在国贸职工宿舍前分手,结束了长达8年之久的感情生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1这件事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它对我触动颇大。从那天起,我开始思考诸如生活的意义之类老生常谈的问题,思考自己的生活,从自己想到周围的人,想到过去,想到我们这个时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一种回忆和思考的状态下生活,这种生活有时叫我情绪恶劣,无聊至极,有时叫我激动莫名,如痴如狂。2说到思考,用一句我的朋友陆然的话讲,叫做“用别人的头脑思考",也就是找来一些书读,写书的人比我要聪明,他们往往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一些不落俗套的见解,有些见解我表示赞同,于是,他们某些高见最终成了我的思想,如此而已。至于这种思考的作用,我想用“劳而无功"四个字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确实劳而无功。而且,我从生活中体会到,每当我对一些所谓“严肃的问题"加以考虑时,无论得到何种结果,总是有一种劳而无功的感觉,而且,事后证明,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也确实没有什么用处,对此我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人生本身便是一个劳而无功的过程,因此,人生的一切显得劳而无功也就不足为奇了。3那天夜晚,离开阿莱,我从国贸回到家里,在茶几上找到一个杯子,走到厨房把里面的剩茶倒掉,拧开水龙头,接了一杯自来水,几口喝干,把杯子往水池里一扔,走到床边,踢掉鞋,倒到床上,把毯子拉到胸前,望了一眼黑暗的窗外,一下子就睡着了。接着我便梦见了阿莱,梦见了阿莱的脸,梦见了阿莱的长发,梦见了阿莱穿牛仔裤T恤衫时的样子。还梦见我和阿莱相互看着,脸上都是一副迷惘表情。4在我难过的时候,不管那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喜欢被别人察觉到,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不喜欢而已。我知道,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我很喜欢阿莱,阿莱就老对我这么说,别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别对别人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我相信阿莱说的一切。5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阿莱都跟其它姑娘不同,我是说,从1987年认识阿莱到1995年分手,其间跨跃八个年头,八年里,阿莱的随随便便,阿莱的灵牙利齿,阿莱的快快活活,甚至超乎于一切的阿莱的真诚,都在我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朋友问及我和阿莱分手的原因,我都极力避免回答,东拉西扯地对付过去,实际上,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叫人泄气的是,连我自己也很难说清答案。6比如:我始终无法弄清的一个问题是——阿莱的离去是因为对自己失望还是因为对我失望,还是干脆对整个我们两人共同的一切感到失望,也就是说,对生活感到失望?阿莱从不总结生活,也很少抱怨,像一切正常女孩一样,她只是凭直觉生活,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高兴,不喜欢的则避开,但是,她的直觉在我们的关系中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呢?这一点我始终无法知道。7当阿莱最后离我而去之后,我的生活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了一次飞跃,我的意思是说,是向坏的方面进了一大步。我已无法对任何事物任何人产生真正的信任,甚至对自己也不相信,我不再积极,不再天真,不再快乐,而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我无法让自己再次怀着真诚面对一切,我无法再次恋爱,无法再次获得痛苦,无法让自己以肯定的态度面对生活,我时常想,是我完蛋了,还是这世界完蛋了?事实上,我和世界都没有完蛋,而是原来心中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完蛋了。但是,确确实实,我是完蛋了,伴随着幻想破灭,各种讨厌的症状相继出现,比如说,我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与日俱减,对人际关系也变得日益不耐烦,渐渐地,我的生活态度陷入了一个轻飘飘的模棱两可状态,既麻木不仁,又无所适从,既然这个世界里让我相信的东西消失了,我在这个世界上的追求也就应声而止,所谓世界的真实面貌便出现在我的眼前,但是,对于这个真实的东西,我非常不乐意接受,非常不乐意理解,同时,也非常的不感兴趣,它们对我来说,太混乱,太没有条理,也太难把握,所有的价值、意义之类形而上的东西在我眼里可用三个字来概括——瞎扯淡。总之,我成了一个叔本华主义者,脚踏实地地陷入虚无。这使我的人生变得既不自然,又不高兴。换句话说,我对我那后面没完没了的余生完全失去了信心,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被无聊搞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以说,简直是活受罪。8无论如何,起初,我和阿莱素不相识,后来认识了,再后来,我们混在了一起,最终,我们分开了。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但却是一件叫我感到奇怪的事,如果让我讲清楚,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头讲起,从头讲起的好处是,一件件毫不关联的事情本来是千头万绪,可经过一通流水账,事情仿佛就有了前因后果,看起来也就顺理成章。坏处是明显的,那就是罗唆。我选择罗唆。9先从我自己谈起。穿开裆裤的时候什么样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这么一路谈过来我是没那么大耐心,如果非要我讲不如干脆把我妈叫来,她什么都记得,她会告诉你,我一岁时学会直立行走,两岁时不尿床了,三岁学会了写几个汉字,四岁时得过中耳炎,五岁那年出完水痘突然变成了斜眼,费了不知多少劲才被纠正过来,六岁跟一个结巴学舌居然无法改正过来,说话经常急得直翻白眼儿。七岁……唉,说也说不完,还是从大学讲起吧,大学,那是在1987年。10 1987年高考难度巨大,原因是人数多,有些学校应届毕业生多达八个班——大家不难想象十九年前我们的父母用当时的话讲叫耍流氓的热情有多高。1987年,我和老X,战威,向晓飘,华杨等等好多人一起考上了大学,也就是那年,我和向晓飘分手,爱上阿莱,想想真有意思。11和阿莱分手后的第一天早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醒来,一夜乱梦搞得我精疲力尽,中午起床后头脑仍是昏沉沉的,我穿上拖鞋,走到洗手间,小便完毕,洗了脸,刷了牙,刮了胡子,把头发梳了梳,然后晃到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凉牛奶一气喝干,然后回到房间,坐进沙发里,望着墙壁发呆。忽然,我意识到,阿莱再也不可能到这里来了,这个念头叫我感到无聊,一会儿,无聊的情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意料不到的忧伤,忧伤在一瞬间就击中了我,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该给谁打个电话,我只是感到一阵阵尖利的忧伤划过我的心脏。我忧伤极了,即使那一刻发生天大的事也无法把我从忧伤中揪出来。这种忧伤也许是我预感到的,我的预感一般来说很少出错,更可气的是,我的预感往往对坏事非常灵敏。讨厌的是,那天我坐在沙发上,预感到自己将来会不幸福,因为阿莱,因为所有发生在我周围的一切,因为,我感到了自己已不再年轻。可是,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是那么年轻,报到时穿了一条牛仔裤,把T恤衫用一条牛皮带系在裤子里,穿着篮球鞋,走起路来比现在快十倍,那是在1987年。12到1987年为止,我是一个一切正常的孩子,1968年出生,1976年冬季上小学,因小学制度改革,多上了半年,以后学校改在秋季入学,1981年上初中,1984年上高中,1987年上大学,考入联大,学的是计算机软件,那时正是秋天,也就是在那个秋天,我决定万事顺其自然,随波逐流,当时我十九岁,刚刚开始读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这套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四年才读完。1987年的我也充满梦想,但只限于对漂亮姑娘。13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到1987年,我已经明白了,所谓学习、锻炼和折磨是一回事。总之,是叫你吃苦头。14首先要声明的是,我对大学印象恶劣,很多人都说那是我的偏见,他们对大学的一般概念是——大学,最后的纯真年代。对于我,大学和幼儿园之间长长的十几年是连在一起的,所谓我的学习时光,我把它们看成一连串傻里傻气的不光彩的记录。下面谈谈我所理解的大学,谁要是有不同意见,我就对他说,去你妈的——15知道,教人学好从来都不容易,非但不容易,简直不可能,我这么说有人一定深有感触。说学校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说那是一个教人学好的地方,明显的例子是大学,就我所知,在大学二年级寒假前,我们班就连最难看的女生都有机会怀上孕了。16记得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立刻后悔的几乎倒地而死,因为我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所以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心翼翼地走到第一排正对讲台的那个位置坐下,从此,就再也别想换地儿了。因为我个子高,后面一溜儿的同学一下子全被我挡住了,这帮傻逼在我后面自由地上课作小动作,考试作弊,而我却像个活靶似的挡在前头,从这件事上你就可以看出我是跟什么人一起上学了。我当时绝望地坐下,大气也不敢出,不料却招致一阵笑声,我知道他们都在幸灾乐祸。“衣冠禽兽”站在我面前,手拿一个本子点了一下我的名字,我应声虫儿似的答了声到,他马上把目光移开了。看来他很不满意,至少夏天他无法在大家伏案做练习时自如地看女生的乳房了,他得劳动大驾,从讲台上走下去,为了看得更清楚,他还得弯下腰去,指出那些女生本子上的错误。道这一点还是后来的事,命中注定我在开学第一天便坐上了无论如何我不该坐的位子,也就命中注定他恨死了我,我想我错就错在不是一个肥臀大奶的女生,错就错在我在开学第一天叫他失望,错就错在我竟然还坐得四平八稳、笔管条直,把后面那些女生的乳房挡得严严实实。等我反应过来趴下睡觉为时已晚,这个老流氓连多几天都等不及,在第一个月就匆匆忙忙给了我一个处分,处分的理由讲出来我都觉得可笑——旷课——那是我为讨好老师所做的努力。17很多人原来可能是坏人,所以拼命想学好。另有一类人,生性是好人,偏偏哭着喊着要学坏,我的朋友华杨就是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讲,实际上,学坏要比学好难多了。华杨和我同岁,是高中同学,他头脑聪明,讨人喜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兴趣,都有耐心,所以他的女朋友辛小野正好配得上他。辛小野是个非常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家伙,也正是她,叫华杨爱得五迷三道、疯疯颠颠。我想,对此惟一的解释是,在华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需要一块很大的绊脚石才好摔得头破血流,上帝见他如此真诚,便把辛小野发给了他。18我和华杨是在学校办公室里碰到的,那是1985年10月的一天,说来好笑,当时其它同学正在教室安安静静地上课呢!当然,少了我们这样的害群之马,这些笨蛋才能如此。我上课有个习惯,就是不听讲。因为我们老师上课也有个习惯,就是胡说八道。我的习惯比起他的来最少有一点好处,就是不打扰别人,但他不懂这一点。因此,我在安安静静地看我的《在轮下》时被捉到了,按照惯例,我又被送到办公室“考虑考虑”,老实说,上学那么久,我就对教师办公室有那么点儿好感,我曾经在那儿看报纸、杂志,抄作业,听老师讲我随时都能倒背如流的大道理。此外,我在那儿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他们像我一样,经常光顾那里。那天我去的是数学教研室,里面空空的,没有人,我在桌子上找到一张昨天的《北京晚报》,看了几眼,忽然睡意涌上来,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会儿,我被一阵乒乓声惊醒,睁眼一看,教研室里新添了一个人,高二(2)班的华杨,我们以前相互知道,但从未说过话,我惊奇地发现华杨在检查老师的抽屉。老师进来的时候我们俩早已做等候状。教研室外,同学们都涌到操场上玩,我和华杨分别被两个老师教育,我认错态度异常诚恳,眼看着就要过关,但华杨那边和老师吵了起来。老师管他叫做“欠家教的小混蛋”,他管老师叫做“老秃驴”,结果老师大手一挥,叫他回家请家长,并向正教育我的老师大骂学生混账。口沫横飞的同时,一双手不时指向我,于是这边当仁不让,我也成了老师们竞技心黑手狠的牺牲品,当然,我后两节课的时间应主要用于找到家长,并设法把他们弄到学校来丢人现眼。19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我的拿手好戏。下面我又要故技重演了,没办法。我对一个逻辑非常反感,那就是老师和家长常常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而教育他们,折磨他们,打他们,而不问问他们自己同意不同意。我对此反感有两点理由:其一,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其二,这也暴露了前者束手无策的窘状。而在孩子的阶段是不会明白前面两点的,他们糊里糊涂,天真无邪,在此之前,他们还完全弄不懂字典上有些字的含义,比如——屈辱、痛苦、强权、暴力等等。只有一个逻辑可以解释这件事,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时不时的也要客串一下反面教材。还有,谈到上学时被老师请家长,我要告诉你们这招的厉害,当时最怕这招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父亲。在我上学期间,他到学校的次数比我少不到哪儿去,每回从学校回来,他先得把我打个半死,再让我写保证书,于是我便这样恨恨写道:“我以后一定上课遵守纪律,好好学习,不辜负家长对我的希望,接受这次的教训,保证今后不再重蹈覆辙。”这样的小条遍布我们家,每次我妈扫地时都能扫出几张来,有时逢到我在场还念给我听。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有些老师是够坏的,无怪乎华杨管他们叫女生的内裤呢,(老湿!就是老师!)他们深知血浓于水的道理,他们不教训你,而是教训你的家长,告诉你的家长,他们生了一个什么样的蠢货,叫你的家长丢尽脸面。这样,家长就会把愤怒成倍地再发泄到你的头上,于是,一幕幕活报剧便上演了,在夜晚,在大家劳累了一天之后,父母声泪俱下,孩子说谎保证,所有演员均声嘶力竭,精疲力竭,吵得四邻不安,当然,一家子也是鸡犬不宁。你不要以为老师们就会请家长,学校在对付学生方面手法还多着呢。他们建立一个叫作“学校家长联系本”的东西,放学时老师签上时间,回家后家长再签一个时间,叫你放学后连厕所都来不及上,背着书包往家飞跑,更甭提在路上多看一眼小妞的屁股了。他们拆学生的信,截获上课传的小条儿,把学生分为进步的和落后的,建立各种组织,让学生们相互告密等等,总之,一切最复杂的特务手段都能在学校找到原型,如果你不迅速学会说谎,虚伪,装腔作势,乖乖听话,那你在学校就会混得像我一样倒霉。

后记

《晃晃悠悠》写完时我二十七岁,我的青年时代也随之画上了句号。现在我已三十出头了,再次翻看几年前写的书,或多或少有些感慨,如果文字还是有些意义的活,我想它的一个意义在于,文字能够记录某些东西,那些东西会随着岁月流逝而从某个人身上完全消失掉,我是说那些失去以后不会再来的东西,就像童贞之类的东西,它们往往在一个人的身上只出现一次——因而,我想,无论把这本书说成什么,对于我,书中总是有些不可言喻的东西在内,在这一点上,而且只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这些花费我很多时间写成的义字是有效的。至于说到这本书本身,我想我在这里不便多言,我的工作是,我写完它,把它发表,如此而已。但我仍旧希望——尽管个人愿望十分渺小,不值一提,但我仍忍不住地想,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如果有人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乐趣,那我便可主观地推测,这些人的乐趣与我有某种联系,这样想想,也会使我获得某种乐趣及满足。

编辑推荐

《晃晃悠悠》是一部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了“我”在大学及大学后的一段生活经历。该书把“成长的烦恼”的纯情又玩世不恭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羞于正视爱情,始终在出走与怀念、逃避与执着的矛盾中挣扎着。它鲜明的自叙传特征也让我们这些同代人随处发现当年的印迹,进而心领神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晃晃悠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第一次还觉得有点排斥这样的可能是有点叛逆的故事情节,,,第二次看又觉得有很多自己内心深处渴望的影子,,,现实的带点夸张的文笔,,很喜欢,,,,,,,,,很喜欢石康在序里的一句话,生而为人,即使原因不明,结果不定,也要抗争不息,永不屈服
  •   作者给我的感觉就是可以追求另类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是自然流露。书的内容太消极,可能是我个人喜好原因吧,不知道他的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又名?!
  •   觉得还是这本看着好,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
  •   修改多次的作品我倒想看看原稿。相比奋斗而言,晃晃悠悠的确更好读一些。
  •   感觉比奋斗差远了
  •   书是不错,挺真诚的,就是这书还没看百八十页呢,就发现两处错误。一处是妨碍读者理解,一处是妨碍读者视觉!能不能好好排版好好印啊?!
  •   还不错了是他书的一直风格。感觉挺好
  •   石康在他的書中為甚麼總是歧視外地人?
  •   十分喜欢他的文字,直白,不造作
  •   大概是8年前在下铺的姐妹那里看了这本书,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这里面所记载的青春年华。很想买到。
  •   很好看。看了5遍~~~
  •   这是石康作品里我第一喜欢的
  •   找本他的老书来看一看!
  •   再见青葱岁月
  •   晃晃悠悠~~石康
  •      没看过奋斗,之前也不知作者。第一次这本书,感觉不像是个中年人写的,毕竟印象中父辈的人了,都是严肃的。书的风格与现在的年轻人无异,这是令我很惊讶的。书中的大学生活,相比现在我所经历的大学生活,除了没有网络,其他似乎差别不大。但总感觉虽然都是不喜欢上课只喜欢玩,但他们的娱乐方式似乎比我们高端一些,例如搞音乐,写诗。
       读完晃晃悠悠,印象最深的就是阿莱了吧。阿莱真心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读毕我却觉得她与吴清扬好像有很多相似之处,也说不出是哪里,可能两者都是追求解放与自由吧。
       对于书的简介,看完之后很悲伤。读书时无意间看到一则书评,其上写道书的最后一章异常伤感。于是我便快马加鞭地看完了这本书,读完最后一章时我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这就完了?阿莱真的就这样结束了?直到看到作者的后序,我才明白作者的那句这就是阿莱的全部真的是全部。阿莱永远离周文而去,我也空落落的。或许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阿莱,因为这样聪慧且惹人爱的女子实在少见。比之我的二任女友,真心地是机灵万分。但就这样一个女子,也总归是活生生的存在,也是需要生活。生活拆散了周文与阿莱,生活也打碎了许多人的梦。可就是这样,生活才是真实的。
       许多人对于阿莱的那句“别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别对别人说,因为说了也没用”感同身受,这一点每个人应该也都知道,但我还是喜欢喜忧都与朋友们分享,毕竟我的朋友不多,而且每个都值得信赖。当然,这是在不涉及钱的问题上。
       读到文中阿莱对周文说“以后我们也要有辆车,也不知那是什么时候呢?”时,心理一阵惆怅,之前很熟的一位学姐也这样说过,而如今却音信全无了。
       又回到生活这个很俗的话题,每个人都不想谋生,都希望生活,而为了能够生活,我们只能比生活的齿轮转的更快才不至于被落下。
       伤感之后回到现实再继续奋斗吧,这就是我读完此部小说的感慨。
  •     我也喜欢阿莱,不是周文的那种喜欢。
      我喜欢阿莱的“大喇”,喜欢她的不拘束,想什么是什么,从不口是心非,我想这一定是个十分可爱的姑娘,她吃瓜子时把瓜子皮先存到口腔的另一边,然后一起吐出来,她吃饭吃到肚皮溜圆,她从不做作,她如此真实,我想这样活着一定很轻松,是我极度羡慕的一种生存方式。
      阿莱爱周文,也从不掩饰,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做爱,一起疯狂,一起沉静。。。。即使后来阿莱嫁了人,她仍然可以爱周文,也许这种感情模式不寻常,但却真实,阿莱是幸运的。
      可是阿莱,大约只存在于石康的小说里吧,至少对我来说如此。我也想随性说话做事,可是我不能,因为说错一句话可能以后要面临的是无数暗礁;我也幻想吃饭随意,可是看着日渐走形的身材,只好克制;我明明很爱一个人,但却要刻意假装清高,因为我怕失去他,事实上,也真的会失去他。
      生活于现实中的我们,是如此的小心翼翼,阿莱是一种艺术,永远高于生活,可望而不可及。
  •      成长和青春永远伴随着迷茫、彷徨和没有来由的纠结矛盾。就好像每个年轻过的人都喜欢过旅行、摇滚、文艺电影、朦胧诗……歌里唱着的姑娘,诗里描绘的远方,电影里讲的故事都能让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浮想联翩,好像身在其中地体会着那些莫名其妙的感觉。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的是《奋斗》。前者是一味的沉沦于迷茫之中,仿佛黑夜里绕着圈的开着车走在北京的灯火阑珊中;而后者则是以假装成熟和强作事故的外表掩盖着内心的幼稚和对于现实的恐惧。晃晃悠悠是一种状态,一种可前进可后退如墙头草般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生活状态,恰如其分的形容了走出校园解除社会的初生牛犊们,我们不是不怕虎,而是不知死活的偏向虎山行最终极有可能骑虎难下。无论是陆涛还是周文,石康塑造的都是很接地气很典型也很普通的男孩儿,他们自以为是、幼稚、向往自由、需要爱情。但是他们两个终究是两种人,我会爱上周文但是会远离陆涛。
      
       在经历过迷茫、摇摆、晃荡的青春后,有的人长大了,比如阿莱;有的人始终不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或者说即使怀有目标也没有付诸实践,比如周文。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爱情、前任这么简单或者定义性的名词可以概括的。就好像在青春年少时被嫁接到一起的两棵树,此消彼长,相生相惜。他们很像,身上都有对方的影子;但是他们又完全不同,就好像阿莱的成长是周文始料不及的,周文始终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是阿莱离开的症结所在。
      
       无非就是那句话,女孩儿永远比男孩儿早熟,走出了校园姑娘们会发现更多更好的男人,但是小伙们却很难找到像学校里那么单纯的姑娘。双方都没有错,只是在成长的某一刻我们分道扬镳。
      
       回到永久的话题,爱情。我相信阿莱心里是深爱着周文的,即使离开也依旧深爱。但是她的理智告诉她应该要过稳定正常的生活,她需要身边有个成熟的能够给她优越物质生活的男人。身边很多阿莱这样的姑娘,我不作评价,但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也许我不会离开。有时候,宁可错下去也怕错过。
      
       在中国的大众价值观里,三十而立是再自然平常不过的事。而立的这个状态说的就是有稳定的工作、婚姻……至于梦想、感情似乎都被渐渐忽略。在还能够晃悠的年纪就尽情晃悠,别等过了半辈子回头想起来都觉得青春无味。
  •     关于青春,书里面字字句句弥散着青春的荷尔蒙气味,一如大学时的男生宿舍,乱,呛,如坐针毡。。。
      关于时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最初期的年轻人,几乎和我们这些80后感受着同样的新奇,物质的、精神的,麦当劳、牛仔裤、黑啤、任天堂、鲍勃迪伦、beetles、wham、sound of silence、福柯。。。所不同的是,我们似乎本能的接受了,而他们在时代记忆和时代冲击下面临着彷徨和踯躅。因为,这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了。
      关于人物,里面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当描写刘欣和华杨的时候,竟第六感觉到是高晓松和老狼。
      忽然想起王蒙的一句话,把青春给年轻人就是浪费。
  •      赖床看完了这本书,看到最后那段精彩之极的诗一样的情书时还是忍不住流了一点眼泪。大概是因为想起了陪伴自己度过大学时光的那个人吧。
      
       这两年雾霾严重了很多,站在八楼的天台上已经看不清橘子洲头的雕塑了,只有茫茫然的一片灯光。
       就仿佛是太多人心里的茫然藏不住了溢出来了一样。
      
       《晃晃悠悠》里的生活也许是夸张的(华扬和刘欣的原型是老狼和高晓松么?),但那些生活在过渡时期的不知所措,那些明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又讲不出来的憋屈,那些对美好感情的渴望,那些自以为是的反抗,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的人表现在面儿上,有的人闷在心里。
      
       谁上学的时候不是有理想有抱负心比天高?谁不是总想着意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跟一个朋友聊起来才知道系里的同学多数要转行了。有点难过,但也没必要跟谁都声明要坚持理想,不笑就算是给你面子了。一心想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直到第一次走进招聘会的现场,被用人单位像挑白菜一样的拣来拣去时,才觉得自己真是够无力的。聊起一些问题,连报社的老师都对你说,有些事如果没法改变,就别别扭了。
      
       每当这些时候,我都特别怀念我们在一起在学校的时光,怀念我们曾经笃信的一切,我亲爱的阿莱,即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我高兴的是,我把我最好的都给了你。
      
       每当这些时候,我都会发现,我是如此的想你,我亲爱的阿莱,我需要你,无时无刻。
      
       好了,想想便罢。
  •     今天偶然翻到这书,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闪起当时看这书的场景。
      一般有国外大师或者很著名的艺术家来学校演讲,提前俩小时占座都不一定有位置;但要是校长或学校里的老师开讲,学校就会发令逼着学生去听,轮到哪个班,哪个工作室,就自认倒霉。
      我就是在N堂校内讲座的时间里晃晃悠悠地看完了晃晃悠悠。
      可能是由于不太专心,读到末了我都觉得书里没什么大情节,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杂事,穿成周文的小流氓成长史。但是能让我耐心看完它的理由也是因为它碎,我不需要带着某种情绪,投入进书里,没有任何负重感。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多地方像周文,像阿莱,整日心中有理想,脚下无行动,读到某处时心里甚至还发出感叹:原来十年前的大学生们就这么混哪。
      对于人物塑造方面,只有周文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丰满,剩下的都是一个一个影子。而小说里经常提到的各类名著以及许多我没听过的摇滚乐只让我觉得九几年的北京大学生比现在牛逼多了。
      至于说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又无可奈何啊,反映了当代人生活现状啊,我只能说书里写的挺真实的,周文像我,像我们大家,不管是出于讽刺还是警醒世人什么的,我又只能说,没那么震撼。
      总之 看这书不能太较真,就像我现在的状态,晃晃悠悠。
      
  •      读过很多书,为了让自己不再对世界感到迷茫,去书中寻找那么份答案。这个过程建立起了我微弱的自信,这段岁月是我人生精华的四年。如今的我依然彷徨,对于书籍,渴望能够引起内心的共鸣。这本书似乎告诉我,我找到了。
       大学的四年以及如今的我,对生活依然不满意。金钱和性欲,左右了我大部分寂寞光阴,不停地y抛换来的只是岁月流过。寂寞的人生总是不满意单线条的下班生活。周末的异地奔波,趋势着我的疲惫。运动的单纯美好,让我与世隔绝。我不断的渴望纸醉金迷,又放不下健康规律。
       我不愿去KTV,因为我不愿破锣嗓子瞎热闹。我不愿去酒吧,因为我不愿假酒瞎跳抽干了身子。我不愿喝酒,因为我言少社交少。我不愿打牌,因为我没钱。社会的生活林林种种不过如此,有些人在娱乐中工作,他们有小姐的辛酸,也有老板的把酒言欢。我有些羡慕他们,又瞧不起那种生活。
       读这本书和写这篇文章都在让我思考,那么多的人过着雷同的生活,那么多的人在不经意间留下了岁月的永恒记忆。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应该去创造点什么?
       这个问题无数次困扰着我,我想下本书会告诉我答案。
  •     虽然这是一种糜烂、枯燥、散漫的状态。但我还是从中看到了美,年少时纯洁爱情的美,阿莱的美,厌恶世界的美,自我放纵的美,失去阿莱而痛心疾首后“重新做人”的美,重温旧爱的美。
      乌烟瘴气的烂日子和狐朋狗友的离去,除了带来一点点的无聊之外,并没有产生任何让人伤感难过的气氛。
      我反而觉得阿莱草率的离开更像是一场无厘头的出轨,她选择了继续晃晃悠悠地在一片汪洋外度过自己孤独的后半生,令人叹惋。
      若干年后,当“我”回头再来看着这一段被称作往事的回忆时,我一定会庆幸,晃晃悠悠的状态及时地结束了,因为,那些东西会随着岁月流逝而从某个人身上完全消失掉,我是说那些失去以后不会再来的东西,就像童真之类的东西,他们往往在一个人的身上只出现一次。
      
      
      “在我难过的时候,不管那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喜欢被别人察觉到,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不喜欢而已。
      我知道,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我很喜欢阿莱,阿莱就老对我这么说,别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别对别人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我相信阿莱说的一切。”
      
      
      晃晃悠悠毕竟只能是一个过程,如果以这四个字作为结局,那我无法想象,晃晃悠悠的一生会是怎样的扭曲、痛苦与悲怆,而可怜的是其中还确实夹杂着那么些凄凉的美。
  •     很快的看完了石康的《晃晃悠悠》,又睡不着了…欢乐和痛苦其实是一样的吧,无法理解的事也有它的原由,而现在内心就在那里,热情无法抵消。我只能慢慢经历和成长。“甜蜜的名字,痛苦的名字,我叫你离去。你为我带来无法言喻的狂喜,也为我带来无可解脱的绝望。”
  •     并不是我爱你这件事本身叫我痛苦,而是,你依旧存在着这件事,想到你我共同生活在世间我就如坐针毡。真讨厌,你有自己单独的心,单独的呼吸,单独的行动,这一切叫我痛苦,叫我为你叹气,叫我伤感。
      那一种相见不敢见的伤痛,那一种爱还埋藏在我心中。
  •     其实像很多青春小说吧,比如孙瑞的几本,塑造的角色都是这样,痞气,小聪明,对世界有自己的见解,都有一个不错的女朋友而且最后离开了.可是这样的故事又百读不腻的,因为实在太好代入自己的情感了,我们都会遇到一个像阿莱一样的女孩,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相爱如火,可是大多最后还是分开了.现实就是现实吧,大学也快过完了 读起来更有感触 3年都处在晃晃悠悠的状态 有时候充满希望 有时候是对这个世界的不解和无奈 然后毕业然后继续晃晃悠悠的生活
  •     石康:《晃晃悠悠》那一系列小说我觉得就是什么人从里边能读出什么东西来,它也是一个含义非常开放的文本。比如《晃晃悠悠》,那个小说里表现出来人的那种面对巨大的世界,或者宇宙的那种负面心情,实际上我觉得它本质上反而比《奋斗》更有一种积极性。因为人了解到自己的位置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它会促使人去做非常长期的、艰苦的、巨大的努力,而不是短期的、心想事成的、梦想成真的爆发性的成功,他知道人生是非常艰苦的。我觉得那些书,像《晃晃悠悠》我是把人在这个社会上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甚至对整个宇宙或者对整个社会相处的那种非常小的,非常脆弱的,非常不堪一击的那个位置做了一些描述。它的本意我觉得描述的虽然有点儿那个,就是从字面看好像是有点儿倾向负面,但我觉得正是因为你了解到你的情况多么不好,所以你才会激起人的斗志去努力,去争取成功。
  •     青春期躁动的男生,这是我最初感受到的,即便是躁动,无所事事,在他们无所事事之外的空闲时间,他们还是看了很多书、音乐、电影,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生命的一些态度。读书就是有这样一个好处,他给你一个窗口,让你看到另外一个虽然有些失真但内里没有变的世界。这就是《晃晃悠悠》给我带来的,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混沌躁动的时代,我是想说我也混沌,但学习不会让自己无所事事太久,考高中考大学找工作,这是老早家人就把前面的路指给我了。想想我的青少年时期,按理来说最叛逆的年纪,竟然什么都没有发生,暗恋过人,可是仅限于暗恋,每天吃吃喝喝,学学习,聊聊简单又无聊的内容,我不知道也不会想其他的可能性。最近总有种自己生活过于单薄的感觉,说来是有些遗憾,可也没什么后悔,读的书太少可能是比较后悔的一部分,总觉得自己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生命足迹也已将最多可能性的部分走过。好吧,不能向后看,虽然不那么精彩,可是也有美好的回忆。那种满身都是能量,可是使不出来的感觉,我似乎能体会,却又觉得从没在自己身上出现过能量满格的感觉…这算是遗憾吧
      男主这样的男生,在高中大学一定大受欢迎吧,痞痞的,又是体育生,身体素质又好,恰巧又爱读书,这样一个坏男孩的形象谁能不爱呢,可是坏男孩能不能长成成熟稳重的男人,又是另外一说了...
      当男主和阿莱的分手以后,他的颠簸的工作经历,潇洒中夹杂多少心酸曲折,他对于阿莱深深的爱,但这样的打工生活漂泊不定,又如何能给女孩子以安全感呢,无论有多爱你,最后还是逃不过现实的劫。有时我又觉得虽然他一直强调自己爱阿莱,但那不如说是依赖,无所事事没有理想的状态下,阿莱仿佛变成他的理想,那种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下,唯一能想的东西,如果他的生活顺利起来,他找到自己想要为之奋斗的事情,那或许他就不会这么想阿莱了吧,而且这样一个救命稻草一样的人,可是似乎他也没有要为这份理想做些什么。就是感觉他没有理想,一份踏实又出自内心的理想…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缺少??这份爱还是对自己的爱…亦或者究竟什么才是爱,我也想不清楚。我想女孩子都想找一个富裕,有活力,相互喜爱的人,可是这样十全十美的人哪里能有,是可以和你一起吃苦,可就像阿莱说的,若是看不到前途,那么十之八九也不会在一起了吧…就算是现实打败爱情,我也是十万分理解。
      作者这样的逻辑顺序写书,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跳出一段,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也不觉得这一段突兀,恰相反,本来看累了想要放手休息一下,忽然出来新的段子,又打起精神一股气看下去~~瞬间又有些感慨,我青春期都没有看过这样的小说!!就看了名著和散文了…哎…
      
  •     你不是我 怎知我走过的路 心中的乐与苦------装逼犯的内心独白
      ----------------------------------------------------------------------
      老鸡巴操蛋了 当阿莱在身边时候 自我放逐 表面忠贞私下出轨 找不到路而傻逼一样嚷嚷迷失
      
      毁掉那个姑娘 让她抛却信仰 放弃完美 感染她自我放逐 在她最美好的岁月给予她一个个无情打击
      
      当她消失 才猛然发觉曾经的拥有 才傻逼呵呵的呐喊 你是最美丽的白色泡沫 你叫我狂喜 同时 也叫我悲恸欲绝
      
      其实她一直在身边 只不过死掉重生
      
      此刻才回味到 曾经的狂喜和战栗 才感受到无法言喻的柔情和无可解脱的绝望
      
      阿莱 我将叫着你的名字游荡在北京大街小巷 我将叫你跟我一起走 我将带着你穿过漫长的时间 我将叫你闭上眼睛 叫你忘记害怕 叫你得到平静 叫你感到幸福
      
      迷失的时候撒开手 已远离的太远太远
      
      以为 一切争执都是暂时的 终归我们总会走到一起
      
      Rock my way中告诉你了:所谓人的感情是一个多么不可靠的东西 个人意志又是多么的可笑
      
      ----------------------------------------------------------------------
      在青春前看《晃晃悠悠》 幻想着命运眷顾
      在被命运眷顾的时候真的Rock my way
      对于我这种傻逼真的没什么话好说了
      ----------------------------------------------------------------------
      一根红梅走天下
  •     我用2天不到下班后闲余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我原本不爱看书 毕业后 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 我也开始看一些书籍
      
      这算是我第一本从头到尾完完整整看完的为数不多的一本书
      
      里面晃晃悠悠的状态 不禁让我想起了朱先生, 晃晃悠悠的朱先生。
      
      挺好的一本书。
  •      大学里,看书无数,十多年过去了,只有阿莱,总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时常在想,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来到这个城市,像阿莱一样,不动声色的努力着,拼搏着,不允许自己差一点点儿;也像阿莱一样,会爱上一个周文一样的男子,晃晃悠悠,漂浮不定。
       男女之情,我总不得不深信“一物降一物”的说法,阿莱和周文那样的不同,却也各自拜服牛仔裤下。上学时,总觉得好学生和坏学生是混不到一起去的,身边若是有这情形也是长久不了的。
       好学生阿莱,未必没有那颗叛逆的悸动的心,但终究敌不过内心中要求自己上进和优秀的那颗传统的心,所以,晃晃悠悠的周文是那样的吸引阿莱,仿佛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他在做,想有不敢有的想法他在想,想认识不能认识的人就在他身边……
       坏学生周文,总是带着对生命的无限思考,可惜苦思不得其解,晃晃悠悠浑浑噩噩的逃避对生活的茫然,我能理解,谁不是这样茫然过呢。到底是顺从内心的过活,还是做一个外面看来的好孩子呢,顺从内心的过活又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做个好孩子又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阿莱离开了周文,她要的安全感,抱歉,你给不了。
       跟丫离了吧!
       然后呢?
       然后再说然后的。
       再然后呢?
       嫁我
       阿莱,跟我走吧。
       怎么走?
       阿莱
       别叫我。
      
  •   除了继续奋斗也无差,我们如此努力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   ”我们如此努力只为成为普通人“。这句话我深深地不赞同,因为我们似乎并未怎么努力,真地很努力的话至少在大众眼中也是上等普通人
  •   但至少也努力过了,很努力也要看人的= =、不跟你诡辩了 说不过你╭(╯^╰)╮
  •   啊,我觉得我跟你的经历好像,进了不喜欢的大学之后,还是孤僻,出国之后,碰到些事情,抑郁症爆发,,,
  •   我还以为你很开朗 这不科学!!!
  •   转眼六年了,六年前在大学里看了晃晃悠悠,但是更触动的是你的这篇书评,当时我看到了我的未来,你是大庆,我在辽河,六年后我走上了和你类似的未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