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价值观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作者:翁卫军 编  页数:151  

内容概要

  《我们的价值观:创新》围绕一个主题关键词,展示核心价值的文化基因、时代精神和大众实践。通过对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思考,进一步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开拓前进。

书籍目录

主题语 名言堂 故事会 中国古代三大史体流变 孙膑:出奇制胜 永明体:创新的过渡诗体 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 颜真卿:新书体的创造者 王安石: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黄道婆:坠人凡间的“织女” 黄遵宪:以开拓创新引领诗界革命 徐悲鸿:近代中国绘画的“马首” 邓小平:伟大的总设计师 王守觉:一位有创新灵魂的科学家 周义清、屠呦呦:让世界尊重中国原创 王永民:为汉字打开信息之门 包产到户:中国改革的突破口 钱江新城:不仅是崭新,更是创新 杭州文创:破茧化蝶,创意无限 浙商:创新创业闯天下 海尔:“砸”出创新精神 逆向思维:赢得成功的另一招 创新:达·芬奇的密码 伦琴与X射线 微软:创新改变世界 浙人勇于创新 荐书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东汉 时,班固整理补充其父班彪所作的《[史记]后传》,在《史记》体例的基础上,包举西汉一代,改书为志,废世家人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之先河,且进一步完善了纪传体体例,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竞相效仿的范本。“二十四史”中,除了《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他均为纪传体断代史。 其实编年体重时间,纪传体重人物且更具综合性,从编撰难度上来说,编年体应该相对容易些,也更便于一般性阅读。东汉荀悦应汉献帝阅读的需要,摘抄《汉书》,增补删改,适当剪裁,改纪传体为编年体,写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一《汉纪》。自此以后,断代史编年体与纪传体并行。刘知残在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一一《史通》中,对纪传体和编年体的优缺点有系统论述,并认为:“考兹胜负,互有得失”,“欲废其一,固亦难矣”,二者“各有其美,并行于世”。不过他本人还是更倾向于纪传体断代史。然各有所需,为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北宋司马光还是以编年体通史的体裁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这部皇皇巨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历史,达294卷。只是在编年体中,同一时期的几件事情往往交叉发生,记事就难免前后割裂或不一致,首尾有时也不连贯,以至于司马光在完成《资治通鉴》之后又编《考异》和《目录》各30卷以备查检,南宋朱熹更是编撰《资治通鉴纲目》以明其条理。 由于编年体唯时间,无分项设目,不能完整展现人物的生平全貌和典章制度、文化经济等的发展源流,而纪传体又过于重人物,事件多散于人物传记中,为了更完整、更清楚地记录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发展过程,南宋史学家袁枢把《资治通鉴》中的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再按年月的顺序编写,终成《通鉴纪事本末》42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编年、纪传之不足,创立了纪事本末的新体裁。只是纪事本末体各篇目相对独立,又造成整体连贯性较差,所以后世只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史体,至此中国古代三大史体并行天下。 其实,三大史体并非互相排斥而格格不入,实则相互取舍,相互利用。诚如白寿彝所言:“纪传体史书里的本纪,基本上就是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年月记事的,但里边也有纪事本末体。比如《左传》记晋文公在外流亡的经过,就是纪事本末体。

编辑推荐

《我们的价值观:创新》由杭州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们的价值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