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大学说不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吴苾雯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钱学森先生生前曾对温总理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颇具深意的发问,是对中国大学的发问,更是对中国教育的发问。  本书从“钱学森之问”谈起,详尽地分析了大学中出现各种弊端的根源,尖锐地指出中国高校“病”了。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采访和认真观察,把自己对大学教育的反思,对人才培养的思索记录在书中。她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举全社会的力量来为大学治“病”。  每一位真心关注中国教育的有识之士都应该认真读一读《向中国大学说不》这本书,为中国的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吴芯雯、女,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1980年开始创作,共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万字。
  已出版长篇纪实文学专著:《高三家长》、《“逃离”大学》、《哪把椅子是我的?》、《是谁“杀”了我》、《滚滚红尘中的中国女人》《一个女记者的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钱学森之问第二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第三章 被玷污的“象牙塔”第四章 逃离大学第五章 校园里地愤懑者第六章 谁的“志愿”第七章 赢弱的选择力第八章 苦涩的“自救”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第十章 谁来回答钱学森之问?第十一章 第三只眼看教育第十二章 声音

章节摘录

  1《向中国大学说不》第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年的秋天还发生了一件事:在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拿到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涂序新,在今年6月,作为浙江大学“1311工程” 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回到国内。却在9月17日凌晨,从浙大综合楼顶楼跳下身亡。其遗书中  引子  第一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1)  第一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2)  第一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3)  第一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4)  第一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5)  第一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6)  第一章 以辞职的方式拒绝(7)  第二章 逃离大学(1)  第二章 逃离大学(2)  第二章 逃离大学(3)  第二章 逃离大学(4)  第二章 逃离大学(5)  第二章 逃离大学(6)  第二章 逃离大学(7)  第二章 逃离大学(8)  第二章 逃离大学(9)  第二章 逃离大学(10)  第二章 逃离大学(11)  第三章 校园里的愤懑者(1)  第三章 校园里的愤懑者(2)  第三章 校园里的愤懑者(3)  第三章 校园里的愤懑者(4)  第三章 校园里的愤懑者(5)  第三章 校园里的愤懑者(6)  第三章 校园里的愤懑者(7)  2《向中国大学说不》第二部分  在世人?里,在父母和亲友的眼里,我是一个幸运儿,我考上了我一直希望考上的这所名牌大学。可是2年来,我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痛苦中,因为,我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一点也不喜欢。开始,我也想培养自己对这门专业的兴趣,希望自己能喜欢上它,结果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章 谁的“志愿”?(1)  第四章 谁的“志愿”?(2)  第四章 谁的“志愿”?(3)  第四章 谁的“志愿”?(4)  第四章 谁的“志愿”?(5)  第四章 谁的“志愿”?(6)  第四章 谁的“志愿”?(7)  第四章 谁的“志愿”?(8)  ?四章 谁的“志愿”?(9)  第四章 谁的“志愿”?(10)  第四章 谁的“志愿”?(11)  第四章 谁的“志愿”?(12)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1)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2)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3)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4)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5)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6)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7)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8)  第五章 羸弱的选择力(9)

编辑推荐

  没人会想到,  千辛万苦进了大学的他们会义无反顾地逃离。  没人会想到,  毕业前,宿舍的墙壁上会写满遗憾与愤怒的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向中国大学说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虽说中国大学有种种弊端,不过中国的大学在某些方面还是很牛逼的。
    在核技术方面清华北大挺牛的。不得不说中国是个神奇的地方,我们连民用飞机都没上天,神7就上太空了
  •   向中国大学说不向中国大学说不
  •   这本书确实揭露了中国高校的教育弊端 ,内容简单易懂, 不过可能写的不够详细
    总体是不错的
  •   对中国的大学太失望了
  •   看了一点,但是我很顶这本书,这是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叫板,挑战,能够引发大家对教育制度的思考
  •   正是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才有对未来大学的美好期盼,现在的抱怨只是有太多的不满而已
  •   之前就看过,现在大学快完了,再看感触更深
  •   毕竟作者是记者,具体观点不深刻,但仅仅这些事实也让人颇受启发,引人深思
  •   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怎么说呢,这是一本很实在也很鲜活的书。值得一看。
  •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不错啊,里面有许多都说出了大学生的心声啊,深有体会。
  •   书是正版的,折扣低,当当网发货速度还算快。10分
  •   值得一看,而且最好是在入学之前看,这样会有一个清晰的视角。
    我都大四了,相见恨晚。
  •   看出不足容易,但是,找出解决办法不容易,本书还是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为问题.
  •   我很喜欢这本书~~··
  •   这本书不错,包装也好,只是速度有点慢!
  •   还原真实 懂了很多
  •   跟 丑陋的中国人 不相上下


    批判性没鲁迅强
  •   还是不错的,看了对中国大学现状还是挺有启发的
  •   这本书是帮同事购买的,她说很不错,家里已经有了,这次是买来送人的。
  •   高校的问题是社会的缩影,高校存在的问题在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是体制造成的,我估计作者写下去是没胆量了
  •   问题分析的很多,解决措施再说些,就更好了
  •   帮学生买滴,本来打算自己买的。。。。。
  •   闺女毕业了,即将走向大学生活。我建议她,在上学前,看一看这本书。同时建议她看的还有英国人约翰•霍布森写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推荐她看《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的原因,是它介绍了与我们的中学生从课本上完全相反的知识。
    推荐闺女看这本书的意思是想告诉她:大学生活不会像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美好。不过,我也告诉她:这本书也只是一面之辞而已,千万不要太当真。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己的言语逻辑,并且往往不止一种,越是混乱的时代,或者说越是充满活力的时代,这种各言其是的言语逻辑就会越多。今天,中国教育确实走到了其非变不可的局面。然而,怎么变?其后的路怎么走?每个人自然有其不同的看法。今天的中国大学,确实好像在走入其发展的死胡同,然而,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每年还是义无反顾地把孩子送入或自己奔向,这个死胡同。
    有西方哲人学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中国的大学搞成今天的样子,自然也有其“合理的逻辑”,恐怕也并不是说说大学不行就可以的。
    我们可以把中国教育之弊的一切根源都归结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大学教育,就像本书一样;我们也可以把一切教育弊端归结于中国的文化,并把寻求破冰的方向继续投向西方,还是像本书一样。
    但是,在西方经济价值观日益在中国文化伦理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还对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大学痴迷不悟?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不正是这种西方价值观使今天的中国教育、中国大学进入今天这样的死胡同?
    或许,我们可以说,在实行了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后,今天,中国教育界是最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领域。然而,不正是教育界的人最具有西方市场经济观念吗?西方的市场经济观念不主要是通过中国高校传播到中国的各个阶层的吗?也许,毋宁说,正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使今天的中国教育一步步走入了死胡同!教育产业化不正是导致今天的中国教育腐败的罪魁之一吗?
    或许,我们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教育体制正在摧残我们的未来,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失败的结果。我们应该向加州理工一样培养我们的学生。但是,在各种海量信息(当然也包括教育信息)充斥各个角落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能吸收其他种种信息,为什么就不能在这种体制下设计自己的学习与前途?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加州理工一样去学习?毋宁说,正是我们过度地学习了西方的观念过于信奉了西方的传教,才导致了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能自己独立地思考!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能超越别人吗?!
    独立精神或自由意志,从来都不是别人赋予的,教育者同样不能赋予受教育的。这种精神只能来自于自身。因此,我给闺女推荐读这本书的同时,我告诉她:希望她能独立思考,而不要被本书介绍的内容吓倒!要珍惜大学的环境以及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扩展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我们可以批判我们的大学,当然也可以对之说“不”,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此,甚至更进一步,怨之毁了自己,那不过是说:我本是无能之辈!
  •   身居教职,于大学之事颇多经历,书中事实详尽,描述得当,然究其宗旨及依归,略有溢美。一、书中重复过多,仅只钱公学森之言论引述不下10次,而后又附录其言稿,失之简矣;二、是书184千字,于予之见缩至10万足矣;三、多述事略,疏于评价及解决,阅后对事态之严重略悉,然其叩问之道未尽;且其中因由、解决未见新意,唯重复、辑录已有之成见。
  •   只是罗列了已知的大学弊病,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我们这些有孩子,有没有能力到
    国外求学的家长,没有指导意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