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哈尔滨 作者:韩扑 页数:276
Tag标签:无
前言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在阅读。或者因为无根,书山无路,不知去哪里读,只好去寻众多脖颈聚集之处。郭德纲在相声中便讽刺过这种盲目跟风的习气:博物馆里将“爱因斯坦的头盖骨”和“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头盖骨”并排展览,竟然也引来如潮的观众,还有解说员在一旁答疑解惑。所以只是看热闹、看介绍。真有阅读的诚意,得跟书本一起生活,而且是心甘情愿地过活,如患难夫妻,而不是读借来的书。读借来的书,其实类比于偷情或者游冶,只是欲望使然,快感之后并无所获。阅读是一种苦练,是用智者的棱角雕琢自己。世上没有一种造诣,可以捧腹而至。所以阅读,先要分清自己读的是什么。扑下面的文字不是给你开书单。世上各界的名著太多,一本一句的简介,便可以出一套若干册大部头的丛书,让你无从读起,读了更无益。兼之现代人的时间本来已经很紧迫,又有很大一块光阴是用来读说明书和菜谱了,所以有关名著的书更应该短而有益,也不能贪全。扑这本小书,写的是读名著时的状态和遐想。孔子云,思而不学、学而不思,都要不得。人读亦读,落进畅销书的营销圈套,结果自然是把爱因斯坦的两块头盖骨一次打包参观,还赞叹。书名是《非议名著》,所谓“非议”,其实不是说老人家们的坏话,巍巍名著自在那里,如山如海,改变不得,蚍蜉撼树谈何易!我又没有愚公与精卫的动力,所以这里的“非议”,是“非常议”的意思。意在提醒一种新视角的读书法——叫读得的书都活在自己的身体里,即使后来去壮游,也会将自身中的名著,与自然和人生碰撞,如同原本平讷的牧人,突然被高人开启了自己深处的伏藏,让大智慧与大欢喜重见天日,如闻春雷。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刺了编八股作文选为业的迂儒马二先生一笔:马二先生不通山水风情,游吴山,见钱塘,心旷神怡,有转文抒臆的冲动。但搜索枯肠,这一轮却只蹦出《中庸》里谈天说地的一句:“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吴敬梓刺马二先生的迂,其实马二先生挺快乐的,也叫后来的读书人总不免感动一下。我们如今也总是刺得多,读的却有些少。
内容概要
一部好书,犹如一个智慧的锦囊,它能带给人们深思、感悟与教益。在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反经》就是其中的一部瑰宝。在《反经的智慧大全集》中,作者高屋建瓴的概括与归纳,从容不追地梳理历史经验与教训,既突显王霸之道的精髓,又经世实用,以纵横(长短)之说为主,杂出儒、道、墨、法、兵、名、阴阳等百家之议,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力主革除时弊,理乱为正,经邦济世,固阑根脉,使奇书《反经的智慧大全集》具有了精深与高妙的意蕴。
书籍目录
《反经的智慧 大全集·壹》
第一章 大体
事 典
第二章 任长
事 典
第三章 品目
事 典
第四章 量才
事 典
第五章 知人
事 典
第六章 论士
事 典
第七章 政体
事 典
……
《反经的智慧 大全集·贰》
《反经的智慧 大全集·叁》
《反经的智慧 大全集·肆》
章节摘录
插图:老大不坏,小弟不爱——非议《韩非子》:《韩非子》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在告诉君主怎么使用坏人。这与西方的法治原理是一样的,把所有人都设想为坏人,但因为法治的推行,他们就干不成坏事了,正所谓老大不坏,小弟不爱,老大仁爱,小弟学坏。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中国高阶政治思想第一人。司马迁在《史记·老聃韩非列传》中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先秦诸子,韩非所处时代最晚,故能综合各家思想,自成天地。韩非的学术基础,来自申不害的“术”,商鞅的“法”和慎到的“势”这三种。韩非的法治思想从其师荀子发展而来。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从唯私,这种“私”又不能通过后天人为的努力而加以改变,“德”不足以止乱,所以治国必须有一个最高权威的法度,否则会导致“有事无政”的结果。比如管仲,就为韩非子所不取,韩非认为,管仲虽然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但他没有给齐的宗室建立一个世代称霸的体制。韩非强调的是体制比人强,体制建立起来,管仲死了,还有别人上其位谋其政;没有体制约束,纵使桓公干掉了三个佞臣,还会有新的佞臣出来。同时,时代不同,情况变化,治国的方法也要改变,所以要“法后王”,要把先人的思想踩在脚下。
后记
做完这本小书,扑还有一点没有说的话,所以缀在后边。这个有点儿尴尬的时间段,如同挤占了早些年大家看完电影,急着上厕所的兴致。但有时,不尴不尬的话还是挺有心意的。别急着走。二百多年前,袁枚说了句“书非借不能读也”,如今,这句戏言成了很多人不愿意买书、藏书、品书的张本。而我不是,我不喜欢借书读。而且事实证明,我“借读”的那些书,其记忆都已付诸流水,应该是白读了。何故?原来,阅读与读书不是一回事,浏览与读书也不是一回事。阅读的范围可宽了:读报、读杂志自是阅读。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知识淘汰率高,所以人都多少有点儿“信息焦虑症”,报纸杂志上虽然很多是冗余的信息,但看了之后大家却可松口气,想外面也不过如此了。浏览网页、看电视,其实也是现代人对信息做无效占有的一种挣扎表现。阅读是一种习惯,读书却不同,读书是一种需要物质与情感投入的一种修炼。好书是有心人历练自己的工具,是有志者做大事的秘书郎。好书、有用的书是必须时常在手边的,因为这样的书里面往往充满着暗示与细节,如果是借来看,借者如渴得浆,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下肚,表面上全部都“拿下”了,其实只是观其大略,甚至只是拈些皮毛噱头而已,其中的起承转合、幽深雅错、难以言传之处,却还没焐热乎呢。好书不能“看”,“啃”无益,必须“品”,跟自己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然后才逐渐得到妙处。晋朝的杜预就是这样成日与一部《左传》耳鬓厮磨的,故时称“左传癖”,我想他的那本《左传》,定然不是借的。且杜预不必每天读报、看电视、上网,他的主干知识结构不会遭遇被冗余信息覆盖的威胁。现代人可没那么幸运了——我大胆预测,很快,学界就会有“信息污染”的概念推广出来,呼吁大家的大脑别被每天的鲜货做坏了方子。当然,闲书是不必非有的,如武侠书、畅销书、笑忘书之类,如《品三国》、种种“发财秘法”、“健康手册”之类的,这是真正“非借不能读也”的货色,笑话看一遍会笑,看两遍呢?三遍呢?再笑就是傻姑爷了。所以现代人,比之古人,更该有几部好书、有用书、正经书备在手边。如家庭要有药箱,孩子要有诤友。不信你可以回忆,当年那些“借读”的书,还能记住多少,说出需要的章节,你能背出来,找过去吗?但若早有一本在架上,需要时翻翻就好了。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倒背《红楼梦》,而是你整合手边有效信息之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何况古代的藏家子,都有个默契:借书如借妻。袁枚的那篇《黄生借书说》不就报料,称自己年轻时去藏书家张氏处借书被拒,回来辗转反侧吗?其实老袁自己也不愿借书给黄生,他前面拉拉杂杂说了许多,最后关键一句却落在“而其归书也必速”上,而且把这句提醒“使与书俱”,一起塞给了黄生,除了帮后生励志,其实也有催还的功效——这书我自己还没品够,借你处去啃,不舍得。算我替老袁说了。
编辑推荐
《非议名著》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