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作者:罗明 页数:304
内容概要
李叔同,曾名文涛、岸、哀,字息霜、惜霜、成蹊等,号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其别署甚多。李叔同于1880年出生于天津,进士、大盐商家庭。李叔同自幼随母亲学习诗、书、琴、画,他在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金石篆刻等。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李叔同早在日本留学时,就与其他几位留学生一起,从事西洋油画、音乐和话剧的创作实践,并将其介绍到中国。他最早将广告内涵及图案设计引入中国;最早将现代木刻和西洋美术史介绍到中国;最早采用人体写生教学法;采用西洋作曲法创作出中国第一首多声部合唱曲;首倡改良中国画,提出了独特而又富于远见的艺术见解。
作者简介
罗明,男,1956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文艺学文学批评硕士学位。现任成都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专著《画图成意、画图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产业创意》、《澈悟的思与诗》,主编大型丛书《人生十万个为什么—中年卷》、参与编著《当代成都简史》、《成都市志:哲学社会科学志》等,并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化断裂时代的文化人格 第一节 “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二节 “心性澈悟秉懿行” 第三节 “心灵蕴藉显高德” 第四节 “花中正色自含黄” 第二章 激扬沉郁的忧国情殇 第一节 杜鹃泣血洒“泪墨” 第二节 沉郁太息哀故国 第三节 壮怀激烈绽“血花” 第三章 慧然独悟的“思”与“诗” 第一节 孤寂诗者的悲凉绝唱 第二节 “真”与“幻”的咏叹 第三节 “高蹈”生命意识的“秋思” 第四节 “界内”诗意 “界外”思境 第四章 “衔花佩实”的文艺审美创作旨趣 第一节 “清真”与“雅正” 第二节 “雅言”的空明意指 第三节 新时代的第一声鸟鸣 第四节 古诗意与洋歌调的天作之合 第五节 《送别》:深承眷注逝水年华 第五章 “含思倾妍”的文艺审美教育观 第一节 “先器识而后文艺”——创美主体成人、成艺之德 第二节 “天宇之寥廓,可以养真”——审美主体人格养成 第三节 “声音之道,感人深矣”——审美主体心性养成 第四节 “美术”的审美之维 第六章 论绘画艺术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 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进步 第三节 绘画艺术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 绘画艺术与其他科学门类的关系 第七章 劝喻教诲、悲悯护生 第一节 人道主义初衷 第二节 生死诀别,珍视生命 第三节 慈悲为怀,人之大爱 第四节 感念反省,三思后行 第五节 止恶扬善,劝喻教诲 第六节 感恩博爱,天人和谐 第八章 文化转型与文化传承 第一节 倡导汉语言“齐一” 第二节 论经数典,删冗存精 第三节 废八股,倡新学 第四节 国学的道德生命力 第五节 传统人文教养的守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身处如此时代,李叔同既曾是“盘中之丸”,亦是被“一夜西风”吹上栏干之“黄叶”——科举制度崩塌后的“出盘之丸”。 延续了千年的科举制度至20世纪初,已面临改科举、兴新学的大势紧逼。李叔同于1901年夏秋间曾先后考中上海“广方言馆”备取生和“南洋公学”特班生,他选择了“南洋公学”。1902年秋,李叔同在南洋公学就读期间,又参加了省级科举“乡试”。也就是说,李叔同此时既置身、就学于“新学”之学堂——“南洋公学”,却仍顾盼着眼见行将就木的“旧学”体制——省级科举之“乡试”。文化断裂时代的青年,“春来秋去忙如许”,殚精竭虑,耗尽心力,奔忙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进身路途上。这一年夏天,清廷下诏,令各省补行因“庚子之役”(“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入侵北京等)而中断的“庚子正科”和“辛丑恩科”,实行“恩正并科”。这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届科举乡试。然而,与封建时代的许多俊才学子的遭遇一样,李叔同没有考中举人。接下来的1904年,最后一次殿试在北京举行,其时,由年届70大寿的慈禧太后钦定。“名字吉祥”的刘春霖,颇富戏剧性地成了末代状元。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朝廷大臣联名启奏废除科举制、推行新学,朝廷发出上谕,下令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和会试一律停止。至此,自隋、唐以后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废除传统科举制所体现出的“文化断裂”也具体体现在“士人社会”及“士人”个体两方面: 第一,旧制已废而新制尚不成熟,缺少必要的过渡。科举制的废除,波及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对旧体制下的制度内之“士人”的社会生存境况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从时人所论废科举→兴学校→补救时艰→进化日新的逐步递进关系看,科举制至少在负面已得到相当的重视。然而,这一制度更是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的基本建制(institution),它上及官方之政教,下系士人之耕读,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循环的流动之中,在中国社会结构中起着重要的联系和中介作用。其废除不啻给予其相关的所有成文制度和更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等都打上一个难以逆转的句号,无疑是划时代的。如果近代中国的确存在所谓‘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的话’,则正如严复所说,科举制的废除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建制变动之一。”
编辑推荐
《澈悟的思与诗:李叔同的文艺创作及文艺思想研究》由巴蜀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