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曾加荣 页数:145
前言
西华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体源于成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在迄今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是这所学校的优势学科,曾涌现出一批在学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近些年来,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得到发展,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正在崭露头角,在高级别项目申报、高级别科研成果获奖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的实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院依托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和“蜀学研究中心”,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科研的实力和影响,已经在巴蜀文学与文化、中国诗学、四川方言、文学制度等研究方面逐渐形成特色和优势,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包括:关于重振国学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道德建设、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浅谈中西意象的流变、郭沫若的人生选择与文化选择、简论郭沫若与蜀学传统、廖平、郭沫若与蜀学传统、追求幻美与抒写穷愁——郭沫若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再读《女神》谈审美、贺麟家事简述、新获廖平研究资料、谈谈扬雄的模仿与创造……
作者简介
曾加荣,女,教授,1955年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川省现当代文学学会理事,蜀学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蜀学、郭沫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被CSSCI收录数篇。
书籍目录
关于重振国学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道德建设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浅谈中西意象的流变郭沫若的人生选择与文化选择简论郭沫若与蜀学传统廖平、郭沫若与蜀学传统追求幻美与抒写穷愁——郭沫若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再读《女神》谈审美贺麟家事简述新获廖平研究资料谈谈扬雄的模仿与创造
章节摘录
纵观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深受蜀学经世致用传统的影响。但与廖平一代今文经学大师的不同在于,郭沫若这代人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五四”时期登上文化舞台的,留学海外的经历,使他们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大洗礼,必然以一种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观照中国学术传统。国家积弱的现实,深刻的民族忧患,使他们不可避免地用西方文化反思和批判传统。但由于思想、性格、经历的不同,这一代文化人各自的文化感受又有很大差异。 如果就发扬今文经学的治学精神而言,郭沫若与廖平是一致的。首先表现为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经世致用目的。其次是不扼守章旬考证,喜做翻案文章,标新立异,自创新说。再次是以才情为学,重感觉,富于幻想,善思易变。 廖平学术多变。一变是平分今古:1885年,撰成《今古学考》,认为今文经为孔子所创,今文学派尊崇孔子,主《王制》;古文经为周公所创,古文学派尊崇周公,主《周礼》。二变为尊今抑古:其代表作是《知圣篇》和《辟刘篇》,认为今文经是孔子的真学,古文经乃刘歆的伪造。三变为小大之学:认为《周礼》为大统,治天下全球;《王制》为小统,仅治中国一隅。以后的四变、五变和六变,根据六经谈天人之学,企图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孔经哲学体系。廖平因时救弊,托古改制,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他以“推倒一时,开拓万古”的气概,欲建立一个熔三教于一炉、合诸子为一体、天人合一、无所不包的大学问——孔经哲学,希望用此匡时救世,堪称旷世奇才!但是,他一生的努力又常常事与愿违,虽几变其说也不能自圆其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