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作者:汤景泰 页数:285
Tag标签:无
前言
听说汤景泰博士的学位论文即将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所以,他向我索序,我也就答应了。 自2000年秋季起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在为每届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均有“中国近现代作家研究(胡适研究)”的选修课,因为在我看来,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阅读、认识胡适的作品并进而理解胡适的思想具有多重意义。虽说各届学生都对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得很认真,而且作为考试的课程论文也都写得不错,但在选择毕业(学位)论文的课题时,却往往更关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另一些作家作品(虽然我对此是表示尊重并支持的),唯有于2008年夏季毕业的汤景泰同学,敢于确定以胡适的作品和思想为研究对象,尽管他知道,这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的难度明显地超过其他课题。所以,当年在他和我最终讨论确定这一论文选题时,他对这一选题的学术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表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听他表示有信心写好论文时,我也就放心了,相信以他平时的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风,以及已有的学术训练和前期的学术准备(如对于研究对象的整体认识和对相关学术背景资料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是完全能够写出一篇扎实且多有新意的学位论文的。
内容概要
自2000年秋季起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在为每届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均有“中国近现代作家研究(胡适研究)”的选修课,因为在我看来,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阅读、认识胡适的作品并进而理解胡适的思想具有多重意义。
作者简介
汤景泰,1981年出生于孔孟之乡,先求学于齐鲁大地,后就读于淞沪之滨。2008年在复旦火学获文学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引言一 我国近代的言论写作传统二 本书的研究框架与重点第一章 言论报国第一节 革命报人一 《竞业旬报》的创办二 《竞业旬报》期间的主要活动第二节 “醒世的婆心,开通民智的妄想一 小“糜先生二 批判精神第二章 执笔报国第一节 留学生记者一 近代中国留美学界社团二 近代中国留美学界刊物第二节 学以济时艰,要与时相应一 弃农学文二 不争主义三 “造因”思想四但论国界、不论是非第三章 思想救国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一 《新青年》的创办二 首举义旗的先锋三 编辑《新青年》四 《新青年》的分裂第二节 议政的先声一 《每周评论》的创办二 接办《每周评论》三 “问题与主义”之争第三节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一 何以思想救国?二 以何思想救国?三 思想救国关键何在?四 思想救国何以成功?第四章 讲学复议政第一节 忍不住的新努力一 《努力周报》的创办二 《努力周报》的努力方向三 《努力周报》的停刊四 流产的《努力月刊》第二节 不朽的功业一 《读书杂志》的创办二 古史问题与国学书目的讨论第三节 走上歧路一 《努力》议政的起因二 实验主义式的议政三 “公开、正谊”的好报四 “两个世界”的距离第五章 科学救国第一节 救火的鹦鹉一 作为缓冲的《现代评论》二 《新月》的创办三 《平论》与平社四 “人权与约法”的讨论五 《新月》的停刊第二节 思想界的医生一 落伍者二 输入学理三 整理国故四 “我们走哪条路?”第三节 逼上梁山一 热病者二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三 言论指针的调整第六章 诤臣与诤友第一节 小册子的黄金时代一 《独立评论》的创办二 全国人的公共论坛第二节 好唱反调的乌鸦一 和与战二 信心与反省三 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四 建设与无为五 民主与独裁第三节 小骂大帮忙一 独立精神二 社会重心第七章 不做国民党的尾巴第一节 爱惜羽毛一 独立时论社的创办二 民主建国三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第二节 杀君马者道旁儿一 《自由中国》的创办二 请辞“发行人”风波三 与《自由中国》的分歧四 《自由中国》的停刊第八章 照远不照近的一代文宗第一节 胡适言论写作的主旨一 中国近现代言论写作史上的怪圈二 胡适的歧路三 “德先生”与“赛先生第二节 胡适言论写作的风格一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二 多关注问题,少空谈主义三 立言无所苟第三节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 多神信徒二 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21、22、23号上接连以特大号字标出“山东问题”,办成了“山东专号”,第22号还附出“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特别附录。对于陈独秀的积极表现,朋友们都很担心,劝他早日南下。但陈独秀不听,并于6月8日又发表《研究室与监狱》,表示了誓死的决心。文中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人监狱,出了监狱就人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①不久,他和李大钊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交由胡适译成英文。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散发这份《宣言》的时候,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消息传开后,同乡及好友努力奔走各方营救,其中签名上书营救陈独秀的安徽同乡就有为“新青年派”所反对的桐城派文学家马其昶与姚叔节。“国故派”的刘师培知道了消息之后也不顾病体虚弱,积极联系北京各大高校的教授,联名致函京师警察厅,要求保释陈独秀。为营救陈独秀而奔走呼号的也不仅仅是他的安徽同乡和朋友们。6月13日,《晨报》、《北京日报》率先报道了被捕消息,引起举国舆论的一致声讨。14日,上海《民国日报》全文转载《北京市民宣言》,15日又发表《北京军警逮捕陈独秀黑暗势力猖獗》的述评。与此同时,上海的各大报纸,如《申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时报》等各大报纸都纷纷发表消息、评论。孙中山也向北洋政府代表施压,要求释放陈独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