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心灵的超越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余仕麟,段吉福,吴映平 著  页数:342  

内容概要

近代以来,中国受到西方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击。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紧迫问题,许多人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主张。当时出现的各种思想流派,代表了各自对中国传统、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认识与诉求。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现代新儒家,即是这些林林总总文化思潮中的一种。他们试图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寻找到一条适应中国与现代世界潮流趋势的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余仕麟,1957年生,男,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伦理学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哲学硕士点导师。兼任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四川省伦理学会等学术团体副会长、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等职。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少数民族伦理思想。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研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合作主编学术论文集2部,参编省部级统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继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

书籍目录

绪论 返本与开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衰落与现代新儒家的兴起  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的衰落  二、中国现代性问题与现代新儒学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对道德形上学的关注与重建  一、哲学是文化的内在根据  二、儒家心性论与道德形上学  三、熊十力、牟宗三等人在重建道德形上学方面的努力 第三节 唐君毅的学术追求及在现代新儒家中的地位  一、唐君毅驰骋哲学的一生  二、唐君毅在现代新儒家中的地位第一章 唐君毅对儒家心性论的解读与传承 第一节 对中国传统心性论的分析  一、《中国哲学原论》之《导论篇》、《原性篇》综览  二、合“生”与“心”所成之“性  三、理之六义与外观内省的五性说 第二节 儒家心性论及其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  一、心性论与中国哲学传统  二、儒家心性论的发展  三、儒家心性论的内在特质 第三节 儒家心性论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  一、中西文化冲突与文化生命的开拓  二、中国人文精神发展的回顾  三、儒家心性论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第四节 对中西哲学心性论的分析比较  一、《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概述  二、从心、神、志看中西方心性论的差异  三、“性情为心之本”第二章 心之本体:道德自我的形上根源 第一节 道德是人的生命超越的价值向度  一、从非理性的生命世界跃升到理性的人文世界  二、道德理性是文化意识的主宰  三、人类道德心理的本质:对现实自己的超越 第二节 形上的心之本体是道德自我的根源  一、心之含义与心、境、物的关系  二、心的本体性  三、对心之本体的契悟印证  四、真实至善的心之本体 第三节 人类精神的超升:道德自我的建立  一、人是一种超越时空之精神存在  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精神活动  三、纯粹的爱的活动即纯粹的精神活动第三章 心之本体与人的道德生活第四章 心之本体与道德实践第五章 对儒家天德境界的皈依第六章 对唐君毅道德形上学思想的评价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哲学是文化的内在根据  现代新儒家认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最根本的是哲学的复兴,因为哲学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由唐君毅执笔,与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共同署名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一文中指出:“我们研究中国之历史文化学术,要把它视作中国民族之客观的精神生命之表现来看。但这个精神生命之核心在哪里?我们可说,它在中国人之思想或哲学之中。这并不是说,中国之思想或哲学,决定中国之文化历史,而是说,只有从中国之思想或哲学下手,才能照明中国文化历史中之精神生命。”①  文化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其中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在人类文明社会,哲学在这些广泛的文化活动中起主导的关键作用。因为每一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以及法律制度等都深受某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一个社会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这个社会文化总体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这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根据。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哲学表现为一种理性反思,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②“思辨的真理不是别的,只是经过思想的理性法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命心灵的超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