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释如意 页数:236
Tag标签:无
前言
李瑞环曾经讲过:“佛教传到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影响是比较深远、广泛的。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一部分就是佛教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今天,佛教的思想依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帮助大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佛教,对个人、对社会将有积极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佛教在沉寂中渐渐复苏。但佛教文化毕竟经历了几十年的停滞,由于人们对佛教知识的缺乏,在信仰修持过程中难免走入误区,阻碍了佛教发展。为了便于向信教群众传播佛学知识,宣扬佛教优良传统,使佛法真正发挥其启迪智慧、净化社会人心之作用。李弘学居士主编的这一套《佛教入门》系列小丛书,与大众广结法缘,彰显教义,宣扬正信,实在是功德无量之大善举,也是一项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对此,我十分钦佩。
内容概要
心性由“染”而“净”,认识由“迷”而“悟”。唯识宗的学说,名相繁琐,义理深邃,其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佛教入门:唯识宗》详尽阐述了其起源、名义、所依经论、分科判教、诸项法门、唯识之义等内容,语言通俗易懂,是诸信众了解其发展历史、教理知识的基础读物。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章 唯识宗的起源及发展一、唯识宗在印度的产生及发展二、唯识宗在中国的发展及弘扬第二章 唯识宗的名义第三章 唯识宗所依之经论一、概说二、解深密经大纲三、瑜伽师地论大纲(一)释名义(二)内容(三)十专论四、成唯识论大纲(一)释名义(二)内容第四章 唯识宗的分科判教第五章 诸法概述一、百法(一)心法(二)心所法(三)色法(四)心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二、蕴处界三科(一)五蕴(二)十二处(三)十八界(四)建立三科的因由三、法相义(一)五法(二)三自性(三)中道(四)五法三性之相摄第六章 唯识之义一、第八阿赖耶识(一)三相门(二)所缘行相门(三)心所相应门(四)与受相应门(五)三性门(六)心所例王门(七)因果比喻门(八)伏断位次门二、第七末那识(一)释名义(二)所依门(三)所缘门(四)自性行相门(五)心所相应门(六)三性分别门(七)界地分别门(八)伏断位次门三、前六识(一)能变差别门(二)自性行相门(三)三性分别门(四)心所相应门……第七章 唯识宗之缘生论第八章 唯识变论第九章 杂染流转义第十章 清净还灭火
章节摘录
(一)释名义 梵语瑜伽,意译作相应。依调息(调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点,修止观为主的观行,而与正理相应冥合一致。于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应之说。行此等瑜伽观行者,称为瑜伽师。依瑜伽师而行之境界,称作瑜伽师地,地为境界之义。瑜伽师地论一书即从五识身相应地说至无余依地之十七地。奉持该论之学派,称为瑜伽派。问答抉择诸法之性相故名为论。 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之说,相应之义有五:(1)与境相应,不违一切法之自性。(2)与行相应,与定慧等一切行相应,不相违能随顺。(3)与理相应,与安立非安立等二谛之理相应随顺。(4)与果相应,与一切果更相顺。合正理顺正教称正因。(5)与机相应,观众生根机而施教,与各类众生机感相应。
编辑推荐
《佛教入门:唯识宗》学佛学什么?就是“纯净纯善”四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纯净,这是讲“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纯善,这是讲“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