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李益荪 页数:2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该书以马克思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的条件、原因、过程和内涵,并侧重于基础性理论研究。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层转型”的最终成果,学术价值较高。
书籍目录
導言上編 語境:對馬克思主義的幾點新讀解 一、生存和實踐 二、實踐和技術 三、“總體性”和新質 四、科學和意識形態中编 顯理論:馬克思論“藝術生產” 一、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的提出 二、馬克思論“藝術生產”的性質 三、馬克思論“藝術生產”的内部機制 四、馬克思論“不平衡關係”下编 潜理論:“藝術生產”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一、總說:“藝術生產”現象是社會歷史“合力”的結果 二、源頭和最終動力:產業革命 三、全新的接受主體的培育和形成:現代型城市的出現和繁榮 四、文學市場形成的必要條件:閑暇生活方式的普遍化和制度化 五、直接的技術革命的推動力:印刷出版術的催化作用 六、精神性“生產勞動者”隊伍的出現:知識分子群體的泛化 七、結果和標志:現代圖書出版業的形成結語 “藝術生產”理論和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章节摘录
二是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技术发展成为自动化的实践中介技术系统,把人从具体的劳动过程中置换出来,使之成为置身于劳动过程之外的监督、管理者。这是人的解放的第一步。恩格斯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明智分工的条件下,不仅生产的东西可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足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去获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②“当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利用这些生产数据的时候,社会就消减了迄今为止的人自己的生产资料对人的奴役。不言而喻,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因此,旧的生产方式必须彻底变革,特别是旧的分工必须消灭。代之而起的应该是这样的生产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
编辑推荐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研究》: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