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献疑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夏中易  页数:351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入声献疑》主要论及的是传统音韵学中的所谓“入声”。全书含绪论以及正文六章。众所周知,齐梁时代的沈约等发现了汉语的声调,首次揭示了汉语的声调系统平上去人。干五百年来,这一结论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人声被视为汉语声调之一,自沈约至于今日,仍居于主流地位。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起,新工具、新方法、新材料逐步被运用到音韵学研究领域,胡适、魏建功、陈寅恪等学者先后对人声的实质提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太一致的看法。1942年,岑麒祥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声非声”的观点。《入声献疑》作者在前贤基础上,运用现代语音学、音位学等先进理论,研究现代方言,以及古代文献中的人声现象,更为全面、深入地证实了人声本当是汉语中自上古就存在的一种带有塞音韵尾的韵母结构,与阴声韵、阳声韵鼎足而三,人声并不具有声调的性质。弄清人声的性质,有助于科学地认识汉语言各个历史时期的声调系统、韵类系统;有助于汉语史研究、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和汉语教学;有助于语言学理论的完善与丰富。因此可以认为,《入声献疑》所研究的问题在语音学领域中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

作者简介

夏中易,男,1949年6月生于成都。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研究。1982年毕业于成都大学中文系。1986年至1987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助教进修班,师从周大璞、宗福邦等先生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92年至1993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作访问学者,

书籍目录

序序二自序绪论第一章 刘复以前诸贤对入声的探索 第一节 “平、上、去、人”之“人”  一、沈约等探求字音声调的原因  二、沈约发现四声的条件  三、沈约“四声说”之得失  四、刘复以前学者对“四声”的阐释 第二节 “阴、阳、人”之“人”  一、“入声”是回环美的物质承担者  二、《切韵》系韵书中的韵基结构形态  三、古人对入声韵内部结构的研究  四、戴震上古韵部研究结论及其影响 结语第二章 入声音节的音理分析(上) 第一节 音节与汉语音节的构成  一、音节  二、汉语音节的构成  三、几个值得关注的概念  四、关于五度标调法 第二节 “人声”的声学特性  一、入声音节的音质特性  二、入声音节的音高特性  三、入声音节的音长特性  四、入声音节的音强特性 结语第三章 入声音节的音理分析(下) 第一节 音位及其分类  一、音位  二、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三、音位变体 第二节 人声韵音节声调的音位特征  一、入声韵音节声调与别的调位不对立  二、入声韵音节声调与别的调位互补  三、入声韵音节声调与别的调位调值相似  四、入声韵音节声调是特定系统中某调位的条件变体 第三节 人声韵音节声调演变的音位学解释  一、入声韵音节声调的演变与入声韵息息相关  二、现代方言入声韵音节声调的演变 结语第四章 现代汉语方言入声分析 第一节 现代方言语音调查研究述要  一、现代方言研究的兴起  二、汉语方言语音调查的两种方法  三、汉语方言的分区  四、入声韵演变的历史序列 第二节 有人声韵方言的人声分析  一、入声韵系统及其历史来源  二、声调系统 第三节 无人声韵方言的古人声字韵调分析  一、新四川境内的岷江小片各方言  二、长沙话  三、成都话  四、北京话 第四节 关于“保留人声 结语 附录:中古人声字在北京话中的调类归属第五章 论“入派三声” 第一节 “人派三声”的传统理解  一、周德清及其《中原音韵》  二、后世对“入派三声”的主流认识 第二节 “人派三声”新释  一、11-12世纪北方话入声韵的演变  二、“入派三声”之所指 第三节 余论  一、关于“派入三声者,广其韵耳  二、关于“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  三、关于“次本韵后,使黑白分明” 结语第六章 试论中古汉语入声韵音节的声调 第一节 中古汉语人声韵音节声调推测的可行性 第二节 中古汉语长安音人声韵音节声调的推测  一、汉音声明之研究  二、日本悉昙家声调描述研究  第三节 中古汉语洛阳音人声韵音节声调的推测  一、李荣先生的“四声三调”说  二、《中原音韵》是推测中古调值的重要依据 第四节 《切韵》人声韵与声调配合关系的基本构想  一、中古前期入声韵与声调的配合关系  二、中古后期入声韵与声调的配合关系结语附录:中古时期人声字声调分类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入声献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