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汤广全 页数:350
前言
蔡元培(1868-1940)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思想史上杰出的大家,其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及其践履对中国近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的铸造起着里程碑式的思想启蒙与社会示范作用,尤其是在他主政下,北京大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事功,这对确立北京大学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与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展开有着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而且,蔡氏身为国民党党员,信奉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学说,但他却具备无畏的政治勇气与执著的求真精神,排除学术思想界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与诋毁,蔑视来自北洋军阀政府的敌对与压力,公开允许北大师生宣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此举实乃后辈人生境界和学术风范的楷模;他力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的是繁荣学术,振兴国家。五四运动及此后的民权运动、社会启蒙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展开,并构成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精彩的乐章。
内容概要
本书分析了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内涵及其在不同视角下呈现的不同思想形态,阐述了“五育并举”观形成的文化动因、实践根由及哲学基础,探究了其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作者揭示了“五育并举”观的实质,即“五育并举”蕴含着功利追求与思想自由精神;倾向于统一体的和谐;旨在独立人格的养成;贯通了中西文化。此外,作者还对“五育并举”观进行语义上的辨析,论述其存在的不足及所遭逢的社会境遇,并指出,蔡氏主政下的北京大学实际上是对“五育并举”观核心思想的践履,且对蔡氏改造北京大学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发掘。最后,作者在阐明“五育并举”观的当代价值基础上,提出了“新五育”的构想,力图展示“五育并举”观丰厚的精神底蕴。
作者简介
汤广全,男,讲师,博士。曾就读英语、中国哲学、教育学三个专业,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研究。
书籍目录
序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蔡元培“五育并举”观的理想 三、研究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四、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蔡元培哲学思想研究 (二)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 (三)蔡元培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写作思路第一章 “五育并举”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五育的内容 (一)军国民教育 (二)实利主义教育 (三)公民道德教育 (四)世界观教育 (五)美感教育 二、五育的分类 (一)政治的角度 (二)中西方教育史的角度 (三)心理学的角度 (四)教育的角度 (五)教育方法论的角度 (六)系统的角度第二章 “五育并举”观的思想渊源 一、文化会泽 (一)家庭熏陶 (二)旧式教育的浸染 (三)外来文化的洗礼 二、实践探索 (一)学校教育 (二)社会教育 (三)沉静与叛逆的性格 三、理论滋养 (一)中国文化精粹的汲取 (二)西方哲学思想的陶养 (三)哲学的教育功能第三章 “五育并举”观的实质 一、自由的追寻 (一)隶属政治的教育 (二)超逸政治的教育 二、和谐的意蕴 (一)和谐的内涵 (二)五育和谐的特质 三、独立人格的养成 (一)独立人格的培养 (二)独立人格的践履 四、中西文化的融合 (一)中西文化观 (二)中西文化融合的根据 (三)中西文化融合的途径 (四)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第四章 “五育并举”观的历史境遇及意义 一、“五育并举”观的历史境遇 (一)教育方针的争议 (二)“五育并举”观的辨明 二、“五育并举”观的历史意义 (一)北大的教育改革 (二)“五育并举”观的历史意义第五章 “五育并举”观的当代启示 一、“五育并举”观与当代教育方针 (一)二者关系的发生 (二)基于教育目的角度的考察 (三)当代教育方针的困境 (四)当代教育方针的构想 (五)几点辩护 二、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当代教育实践 (一)自由与当代教育中的主体性问题 (二)和谐与当代的教育场域 (三)敢问路在何方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实利主义教育是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思想基础: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力倡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既往的传统教育中弥漫着的形式主义和机械主义风气。实利主义教育主要是指以民生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尤其是那些主张最力的人,甚至提出一切普通文化科学知识都应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蔡氏认为,这种学说“创于美洲,而近亦盛于欧陆”①。这种名之为“现代教育”的思潮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对立的。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新教育运动就是针对后者而发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欧洲国家中的传播”②。为什么蔡氏主张在中国也要推行实利主义教育?就理论而言,在纷争四起的世界政治舞台上,竞争的实力主要依赖财力。尽管他说,竞争也需要武力,但尤其需要财力,而且武力过半还是需要财力滋养、保障。就实践来说,蔡氏认为,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的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颇多,国家十分贫穷。所以, “实利主义之教育,故亦当务之急者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