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韩振华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前言
王船山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传统儒家美学的重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王船山美学进行了总体与细部各有侧重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在叶朗、熊考核、吴海庆等学者的专著以及各种中国美学史撰述之中。对于这样一位在中国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中已被大家“熟识”的哲学家、美学家,是否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如果仔细研读一下早出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越是“熟识”的研究对象,越是需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探视、从一个个新的角度再次“走近”研究对象,以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显然,“王船山美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在今天仍是很有阐发价值的课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研究中体现出新意来。本书作者韩振华博士选择从“身体观”和“诠释学”这两个研究角度,重新探入王船山那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欲探赜索隐,推陈出新,这是很有胆量的一个选择。细读书稿,我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有相当学术分量的中国美学研究专著。
内容概要
王船山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镇,也是儒家美学的典型形态。本书立足于身体观和诠释学这两个对于王船山生命哲学和学术实践关联至深的视点,阐明王船山美学的理论实质是一种生命超越论美学和儒家诠释学美学。 本书始终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上审视王船山的美学思想,旨在突破以往王船山美学研究多注重探讨其文艺思想的“瓶颈”。论证过程紧扣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生命理想,力图在研究视域和研究结论上都实现创新。
作者简介
韩振华,1979年生于山东。2004年、2007年分别获得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建筑美学与文化。曾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辑刊》、《人文杂志》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书籍目录
序绪论 “身体”和诠释问题的提出 一 船山生平及其思想学术的家学渊源 1.家世由武转文 2.王朝聘不言之教和王廷聘隐士之志的熏陶 3.王介之性命观、学问志趣与船山的合辙同调 二 船山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三 “身体”的维度 四 诠释学的视域 五 “身体”和诠释之纠缠及其与美学思想之关联上编 “身体”烛照下的美学思想 第一章 气为根本 第一节 “希横渠之正学”:气论传统中的船山哲学 第二节 实有、健动的太和本体与“诚”的美学境界 第三节 气化之身与修身之前提:“命日受,性日成” 第二章 身心:两翼与一如 第一节 气质中之性 第二节 形色与践形 第三节 威仪·礼·文质第三章 生死话题与生命超越的美学 第一节 气之聚散屈伸与生死观、鬼神观 第二节 尊生、全身与安生安死 第三节 “死”的意象余论 身体观视野中的船山美学 一 身受与身任:兴作为身体基础上的美、善之发生与显现 二 文:性、命、形兼顾的修身美学 三 日生日动:生存的时间性命题 四 船山与王艮的身体观——兼论船山与心学之关系下编 诠释学视域中的美学知识及其意义生成 第四章 《易》为根本 第一节 船山易学概说 第二节 “张子之学,莫非《易》也”:《周易》与诠释 对象的视域融合…… 第五章 船山的《诗经》诠释学 第六章 对老、庄、屈原的解读与新诠结束语 船山的美学 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另外,船山依《易传·系辞传》之旨还批判了魏伯阳的月体纳甲说、李通玄与佛教华严宗之纠缠、陈抟掺入五行学说的图书易说、邵雍先后天说与道家之牵扯并沦为“委巷之师”、程迥重之卦的古占法、苏轼的沾染释老等等。船山易学偏于义理之学,但考虑到船山早岁曾有《周易考异》、《周易稗疏》这两种重考据的易学著作,而其他易学著述中亦常见字义之考释、文句之浚通,融原文诠释与义理阐发于一处,故仍可说船山易学在总体上呈现出汉学、宋学并重的特色,只不过“汉学”的考释部分是为了“宋学”的阐发义理而已,所谓“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读四书大全说?大学圣经》十)。船山的文字、训诂之学多有穿凿处,以至于章太炎讥评他“不通小学”,但这究竟不掩作为思想家的船山,“坚持着儒者人文主义的传统,把《周易》看成一部讲立身处世崇德广业的书,看成一部做人的艺术的书”。船山易学毕竟是重义理的。
后记
从写下书稿第一个字时,我就开始盘算着这则“后记”该写点什么。写作过程中想好了很多话,后来又一次次推翻。有时觉得颇好笑,因为写作变成了一个向“后记”而写的过程。我想,这大概因为“后记”是一次思想历程后心灵总的“交待”。本着“坦白从宽”的道理,我再在这里罗嗦几句吧。思考中国思想的方法:读西哲书,便似抓着华山险道上的缆绳向上攀升,怕一不留神跌落下来,还要如西西弗斯般从头再来;读中贤古籍,却似“断烂朝报”,零零碎碎,不成片断,适可放在床头,伴着生活体验,日日读上几则,慢慢琢磨品咂,看看能否证会出一些兴味来。生活在当代,中西之间的参照不可避免。读过几本西哲书,再来看中贤的思想记录,常常会悟出古代中国也有许多跟西方相似甚或更高明的话题。不过,当怀着这样的兴致要为中贤拾掇出一些头绪以“昌明国故”时,分明又感到中贤的情性——他的难以拾掇与摆弄。中西思想的“精微”、“高明”处,很多是相通的,但中西思想各自的“广大”决定了它们的致思方式不会也不必相同。
编辑推荐
《王船山美学基础》是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