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根本道论与道教的心性学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张广保  页数:650  

前言

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了何种角色?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结构上予以高屋建瓴的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向以儒释道三教著称,三教被喻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即为其中的一大支柱。这个支柱是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近两千年来流传于中国社会,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民风民俗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难怪鲁迅先生要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民众生活,一句话,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道教,否则很多问题就不得其解。从这个意义上讲,舍弃道教而言中国文化便是残缺不全的,便是以偏概全的,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斯芬克斯之谜便无法破译,许多宝贵财富便得不到发掘。因此,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史、文学艺术史、科学技术史等等都不能置道教于不顾,否则便有可能是片面的。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种学术刊物中公开发表的、与道教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共19篇。至于作者出版的学术专著,考虑到图书馆中已有收藏,这次就不予收录。这些文章多少都与道家、道教的核心理论诸如道论、心性论、内丹学有关。如果从1988年发表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第一篇《道与中国哲学的自然智慧》(原名《道·自然·文化》)算起,时间跨度正好二十年。正如目录所示,本选集是围绕着“根本道论”、“心性论”、“内丹道与易道”、“全真教研究”四大论题结集的。我之所以这么区分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这二十年来,我在道教领域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这几个主题展开的。    《道与中国哲学中的自然智慧》(1988)、《道家道论的哲学诠释》(《诠释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原始道家道论的展开一一道家形而上的梦论与生死论》(《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和《从道家的根本道论到道教的内丹学》(《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一辑,2006)等四篇论文,反映了作者长达二十年对道家、道教根本道论及其与生死观、内丹解脱论的思考。显然,作者的意图是通过理论诠释打通隐含于道家道论与道教旨在以生命超越为目标修炼术——内丹术之间的理路。学术界有一种流传颇广的说法,以为在道家、道教之间,其基本精神存在着断裂。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道教关注肉体生命、重视斋醮科仪甚至热衷于神灵崇拜等行为乃是一种悖道的举措,是与原始道家尤其是庄子主张通过精神修炼以契证道体、获得精神解脱的思想背道而驰。

作者简介

张广保,号洞斋散人,199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赴荷兰莱顿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2003年赴哈佛燕京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主要从事道教思想、经学思想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金元金真道内丹心性学》(曾获首届“汤用彤学术奖”)、《唐宋内丹道教》、《金元全真教史新研究》、《中国经学思想史》等,另有学术论文三十多篇,五十余万字,发表于各种刊物。

书籍目录

道教研究自选集丛书总序自序 新道家在崛起根本道论 道与中国哲学中的自然智慧 道家道论的哲学诠释” 原始道家道论的展开——道家形而上的梦论与生死论 从道家的根本道论到道教的内丹学——兼论原始道家的生道合一原则根本道论与心性论 原始道家的道论与心性论 唐代道教上清派的心性之学 金元全真教徒的宫观生活与心性修行内丹道与易道 道典中所载黄帝修道登仙说之繁衍 《太平经》——内丹道的成立 《周易参同契》的内丹道与天道 《周易参同契》的内丹道与易道  雷思齐的河洛新说——兼论宋代的河洛九、十之争 全真教性命双修的内丹学 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内丹学全真教研究 全真教研究一百二十八年述评(1879—2007) 蒙元时期全真宗祖谱系形成考 蒙元时期全真教大宗师传承研究 早期全真道戒律形成研究 道教洞天福地理论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后记

章节摘录

根本道论道与中国哲学中的自然智慧一 论气气这个范畴是一种自成体系、带有某种神秘因素的东西,我们很难用西洋系的哲学来予以分析。这涉及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而这两种系统互相差异的程度使得双方难以对译。我们说气有自己的特定的内容,但要真正领会这种内容,先必须暂时忘掉我们已经学到的西洋文化知识。气有三义,第一为云烟之气,例如六气之类。这种气是自然的,但和科学中说的气体尚有区别,大凡有朦胧、神秘、轻飘外观的皆可视为气,严格地讲也就是以力量形式出现的就是气。气这个字象形为蒸腾、昌发之象,这是气的本义,但在文典中的应用却超出了这个范围,如言春气,言肃杀之气,春气意指生长力,肃杀之气则指一种整体氛围。从大量的典籍综合来看,我们可以断语:气是古人表现某种不可视见但又确实存在的神秘力量的一种活泼名词。气的这层含义带有模糊、朦胧、神秘的性质,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气实在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常用的一个术语。这个术语弹性很大,可以表现许多东西。用这种气来描述力,描述神秘现象,可以避免分析的割裂,具有运动的、流变的、生动的特点。以上所说为气的第一义。第一义的气初始是很少哲学意味的,这一种气希腊人也曾谈及,不过内容不完全吻合。真正作为哲学思考对象的气是第二义的气,对于这种气,我们姑且把它界定为内气。所谓内气实为一种修炼之气,它和大量存在的自然之气是有区别的。内气需经过人的修炼而成。内气的性质并不表现为单纯的质点,而是呈现为一种朦胧的力量,曾有学者借用现代物理学的场概念来转译,这大体上是比较相近的。内气的存在方式有点特别,作为物质,它的存在和宏观物体的存在方式相异。一般来说物质的存在是独立的,不需要依赖人的感觉意识,内气的存在则不然,它是超越于时空的实体,我们既不能看见它,也不能摸到它,所有的感觉器官对内气都无可奈何,不但感官,就是心灵在把握这种实体时也是徒劳的。不过这种气也不是全然不可捉摸,人可以经过修炼而体验到它的存在。由此可见,这种气的存在是和主体状况分不开的,气的存在必须介入主体而且是特定的主体方可成其为存在。而且存在的方式也不是以通常的图像而是以浑然的力量形式。这种气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东西构成了老、庄道的主要含义。参照现代物理学的微粒子理论来考察,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有非常紧要的相似性。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曾描述了微粒子存在的状态:“原子和亚原子世界本身是超越我们感觉世界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设备问接地观察到原子及其组成部分的性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亚原子世界,但这种经验并不是一般的经验。

后记

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部《道家的根本道论与道教的心性学》,共收录笔者在不同时间段所发表的19篇论文。其时间跨度自1988年笔者发表第一篇论文《道与中国哲学中的自然智慧》算起,一路风风雨雨,不觉已历20个春秋。因此,这部自选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笔者生命精神探索、生成的一个个不同的路标。回忆这二十多年的学术探索之路,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涯在我迄今为止的精神成长中,无疑抹上最为浓厚的一笔。我于1980年考入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哲学系,那年我刚满16岁。虽然当时江大没有显赫的声誉,但设置的课程却相当全面,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我虽然是哲学系的学生,但课程中单是历史课就上了两年,其中中国史一年,世界史一年,如果再算上一年的古汉语,一年的中国哲学史,历史的分量是很重的。这就为我目后踏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索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江大的老师教得很认真,记得还是1982年时,沈重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乾嘉学派的考据理念。

编辑推荐

《道家的根本道论与道教的心性学》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家的根本道论与道教的心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张广保的道家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   道教研究名家自选集,收录了张广保老师的19篇论文,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