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讲读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王强//杜雨霞  页数:260  

前言

  日本人把书法叫做“书道”,韩国人把书法叫做“书艺”,中国人叫“书法”。我想来想去还是咱们中国人的叫法好,因为实在。书,就是书写,本来是实用的,那是个工具。这工具不在实用场中用了,咱们有些人还拿着它摆弄,放在那儿观赏,那不就是个玩意儿了么?在实用场中叫“写字儿”,退出来就叫“书法”了。过去我说过,书法就是“有意味的写字儿”,它首先是写字儿,“写字儿”无论是“用”还是“玩儿”,都得按规矩来,规矩就是“法”。“用”的时候不按规矩来就看不懂;“玩儿”的时候不按规矩来,就散了架子。只按规矩来,于传通自是便利,但不一定是好书法,好书法除了按规矩来,还得有点儿韵味、姿致和精气神儿。这就是我所谓“有意味儿的写字儿”。其实中国画也是这个意思,是“有意味的画画儿”,画画儿就得有法,有规矩,只有法有规矩的画画儿,总显得有些不俊,所以还得加上韵味、姿致和精气神儿。  我说要把书和画当个玩意儿,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玩意儿”也者,那是少不得规矩的,就跟玩鸟儿似的,你不按规矩来就脏了口了,想扳回来就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一些“书画家”就不大守规矩,没会走呢就跑或者飞了,而且以此相高,秽乱书坛与画坛。没会走就跑或飞者,再想回来正经走道儿都不易了。数典不能忘祖,孙过庭《书谱》里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内容概要

  《中国书法讲读》介绍了书法的基本常识和作者对中国书法的看法,供读者阅读参考。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都应该为拥有这宝贵、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轻松亦沉重的书法史一、书体沿革时期1 烟雨漾潆(1)它从哪里来(2)蛮荒时它找到了一个位置(3)龟甲兽骨、陶器钟鼎是古代书法的方舟(4)书体的百家争鸣时期(5)秦始皇为其大一统的政治目的把书体统一了(6)绳索一样的小篆对书法积极与消极的影响(7)是否有个徒隶受不了束缚而创造了隶书(8)东汉末是书法艺术的春雨濛濛时期2 生机勃勃(1)魏晋人对生命的觉醒(2)有意味的王羲之(3)北方强悍地竖起众多石碑(4)“八面俱备”、继往开来的智永禅师(5)唐代有个酷爱书法的君王(6)数不尽的唐代书家(7)“癫张醉素”的境界(8)“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古法之外”的颜真卿二、风格流变时期1 大开大合(1)杨风子的惊异奇险与放诞不羁(2)宋四家对书法的深刻理解(5)《淳化阁帖》与“瘦金书”在艺术与文化上的意义(4)赵孟频在“复古”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 补苴罅漏(1)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的“才子书”(2)“第三类书家”董其昌(3)张瑞图、黄道周与王铎(4)徐渭和傅山的草书(5)金农、郑燮怪诞中的分寸感(6)篆隶书风弥漫着的清代书坛(7)走向现代的书家3 狂狷矫正(1)现代社会与现代书法(2)以怎样的步履走向来来(3)结语第二章 严肃亦随意的书法技巧一、技术与艺术1.技术不是艺术2.技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3.“法”变“道”不变二、对技法的历史考察1.对枝法的关注与书法的成熟2.技法在古人那里的地位3.对古代技法理论的梳理4.古代技法观的检验三、具体的技法明辨1.在众多的执笔法中选择2.作为书法技法的最重要环节——用笔3.作为技法的“结构”问题——结体4.决定书法“色彩”的墨法问题四 本章小结一、概说二、“天才”在这里所具有的意义三、返本归真四、创作心态的剖析1.“虚静”与创作2.“心游”与游戏3.“离形去知”与神秘体验五、创作行为的剖析1.游刃有余2.对书写内容的选择3.对书写形式的选择六、创作所指向的七、创作观念的总结1.“天人合一”就是返本归真2.从“无意于佳”谈潜意识与理性的统一3.“无法之法”与对技法的高层次理解4.“技进乎道”与积学累工5.“意在笔前”不是形在笔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书法讲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中国书法讲读》,王强、杜雨霞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8月出版。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书法的通识读本。作者概述了“轻松亦沉重”的书法史,又分别谈了“严肃亦随意”的书法技巧和“无为而无不为”的书法创作。本书语言生动,行文流畅,且又不失严谨,并注重结合西方美学思想,读来颇觉受益。
      
       作者将中国书法以颜真卿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是书体沿革时期,篆、隶、行、草、楷五体皆备;之后是风格流变时期,不同书家风格变化大开大合,各领风骚。作者同时认为中国书法史上有三大高峰: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唐代草书,以及以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寓意于书的书法。个人以为在魏晋时期与王羲之交相辉映的还有北方的魏碑,唐代书法高峰更是包括“颠张醉素”在内的众多书法家(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共同开创的局面。
      
       中国书法,在一种技艺之外,更是一种修养。作者认为在创作中心态最为重要,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后人难及,更主要在于一种人生境界。然而“字若其人”之论也未必确切,据云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不过后人恶其人品而改为蔡襄。蔡京为官固为人所不齿,不过书法也的确有其独到之处,明清时董其昌、郑板桥亦都对此表示认可。历来最公认为书学楷模者,当推颜真卿。颜公人品刚直,书法端严,无论是为人还是习字,都堪称千古典范。不过真如颜真卿般的人物,毕竟是不多,且后世所推崇的颜真卿书法(如《多宝塔碑》)也未必是颜真卿本人最中意者。或许真如本书作者所言,中国书法“轻松地走了两千余年,可是它负载的那么沉重的东西我们到底了解了多少呢”?
      
       (蔡舰 2011年3月14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