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通史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彭松、 刘青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12出版)  作者:彭松,刘青弋 编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舞蹈通史》以中国历史年代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为历史脉络,共分10卷。本史的撰写基本沿用了《中国舞蹈史》(5卷本,1984)的写作体例,这种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对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研究方面原创成果的面貌,这样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代舞蹈史学家在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的高度与贡献,能够准确地判断后辈学者在中国舞蹈史料挖掘、应用以及学术观点方面或继承,或借鉴,或创新的程度。

作者简介

彭松(1916-),中国舞蹈史学家,舞蹈编导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出生于山东郓城,山东济南市人,曾用名赵郓哥。1940-1944年先后就读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和国立音乐院分院。先后师从吴晓邦、戴爱莲学习舞蹈,后从事舞蹈艺术,1944年始在育才学校工作,先后担任舞蹈兼音乐教员;舞蹈组主任。1946年与戴爱莲先生同去川康少数民族地区采舞,创作了舞蹈《嘉戌酒会》、《端公驱鬼》,在重庆参加“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演出。其后又在育才学校创作了《乞儿》、《猴戏》、《弃婴》、《火苗》、《快乐的人们》、《向民主小姐求爱》等一批作品。1947年在上海创立“中国乐舞学院”。1948年在北平各大学教舞,创编了《团结就是力量》、《民主花儿别让它遭灾害》、《我们是民主青年》等舞蹈,并在戴爱莲主持的舞蹈训练班任教。1948年8月,彭松进入华北大学一部学习,曾任华大一团舞蹈组长、华大三部艺术干部训练班教员及舞蹈队副队长。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之夜,演出“人民胜利万岁”史诗歌舞。其后,曾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任艺术科长,在舞剧《和平鸽》中任导演。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任民间舞教研组组长,主持编写中国民舞蹈教材。1956年参加“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小组”,参与辑录编辑《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和编写《中国舞蹈史长编》教材。专著存《中国舞蹈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舞谱》等;主编《中国古代舞蹈史纲》;发表了大量专业理论与专业评论文章,代表论文存《敦煌唐代舞谱破译》、《甲骨寻舞》、《西凉乐寻索》、《胡旋舞辨误》等。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当代中国舞蹈》编委和撰稿人。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第一批教授,曾兼任香港演艺学院客座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理事会理事、国际舞蹈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曾应邀到台湾讲学。2009年荣获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颁发的中国舞蹈家“终生成就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最受群众喜爱的老艺术家)“华鼎奖”。

书籍目录

总序概况第一章 清商乐舞第一节 清商乐的来源及其发展第二节 曹魏三祖与清商乐第三节 吴声歌曲与西曲舞歌第四节 杂舞与歌舞第二章 宫廷女乐第一节 曹魏时代的“铜雀伎第二节 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女乐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女乐第三章 歌舞戏、百戏与俳优第一节 角抵百戏与俳优第二节 歌舞戏第四章 中外各族乐舞文化的交流第一节 特善诸国的《龟兹乐》第二节 称为“国伎”的《西凉乐》第五章 石窟艺术中的舞蹈形象第一节 敦煌莫高窟中的舞蹈形象第二节 云冈石窟中的舞蹈形象第三节 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中的舞蹈形象第六章 宗教活动中的乐舞第一节 佛教和道教活动中的乐舞第二节 巫舞第三节 傩仪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雅乐舞第一节 文舞与武舞的沿用和改变第二节 郊祀乐舞与郊庙乐舞图版目录插图目录致谢总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中国的北方,经过十六国时期的混战,汉、魏传统乐舞一部分随东晋传到南方,一部分传人了凉州地区。在此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五胡”分据中原,同时带来了他们的乐舞文化。在4世纪中叶,西域的《天竺乐》传人我国;4世纪末《龟兹乐》传人中原;以后,继有《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悦般国鼓舞》、《高昌乐》传人;东境有《高丽乐》传人。这些中、外各族乐舞以奔放、热烈、明快的节奏为特色,形成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局面。这些乐舞不仅流行于北方,并且还传到南朝的宫廷中,使得南朝的君臣士大夫对“羌胡之伎”也趋之若鹜。陈后主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中外各族乐舞的传人,一方面促进了汉族乐舞的发展,另方面因为相互融合而产生了新的乐舞,如由《龟兹乐》和汉族传人凉州的乐舞相融合而成的《西凉乐》,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产物。魏晋南北朝是一动乱的时代,社会愈黑暗,宗教愈光明。人民越痛苦,越需要精神和心灵的寄托;统治者越残暴,越需要在宗教中求得宽恕和良心的平衡。南北朝的各代帝王都广建佛寺,倾施珠宝,置民困财竭,鬻妻卖子而不顾。佛教僧尼为了宣传教义,利用倡乐歌舞、俳优百戏进行“行象”和“六斋歌舞”等盛大的宗教宣传活动。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原,中国的石窟艺术开始于公元3世纪,开凿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4世纪中(公元366年)建敦煌石窟,5世纪中(公元452年)开凿云冈石窟,5世纪末(公元494年)又建龙门石窟。此外,还有炳灵寺、响堂山、天龙山等等石窟。在石窟的壁画雕塑中,大量保存了佛教乐舞形象,这些天宫的伎乐、飞天,虽然有一定的幻想成分,但仍是曲折地反映了现实,如伎乐天所演奏的乐器,几乎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模写,对于研究古代乐舞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编辑推荐

《中国舞蹈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指定教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首批拔尖创新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科研立项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舞蹈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但书前封面多折了,于是四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