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书法大系(书史卷)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李一、刘宗超、沈鹏、 陈政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李一 等 著  页数:401  

前言

自有汉字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与汉字形成、发展同步又各自独立,迄今已3000余年。共和国书法是3000余年书法史的一个断面,属于中国的现当代,有着不同已往的特殊性。在历史的大浪里,共和国书法既无足轻重,又渊源深厚;既经历了冷落,又有了非同寻常的繁荣。我们现在很难确切描绘这一书法历史横断面继续向前发展的势态,但是认真地研究,回顾这段我们亲身经历的历史,肯定有益于未来。回顾60年,得到一个重要的认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对于书法艺术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历史巨变开始,一切以巩固政权、除旧布新为目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锁定在为当下政治服务如何实现工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达到何等程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书法勉力传承民国时期已趋萎缩的局面,少数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书法家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从全社会看书法进一步受到冷遇,社会对书法无暇旁顾。今天回顾,或许可以促发另一方面的思考,书法不能成为政治的直接工具,恰好是它的特点也即优点。书法从本质上说是纯美的,它启示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情操,书法无关功利。从这个意义来说,书法不但没有远离社会,而且有益社会。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有封建性的糟粕与民主性的精华,然而两种对立因素并非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非此即彼。

内容概要

  《共和国书法大系(1949-2009):书史卷(1)》共6卷四个组成部分。其中50余万字的《书史卷》自成专著,该卷由我院刘宗超教授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一教授合著,为李一、刘宗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该卷真实记录新中国书法历程,全力铸造新中国书法史碑,向新中国6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书籍目录

书史卷导言一、考验与机遇二、脉略与走向三、特色与成就第一章 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坛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一、与书法相关的文化建设二、文物保护与法书归藏国家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社团一、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二、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三、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书法社团组织四、西泠印社与东湖印社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教育一、普及教育二、浙江美术学院创办书法专业第四节 中日书法交流拉开帷幕一、书法外交二、对书法的促进第二章 承前启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创作第一节 继往开来的创作格局一、三位一体的书家队伍二、碑帖并存互补的创作态势第二节 开国政治家的书法一、毛泽东的狂草二、周恩来、董必武、朱德等人的书法第三节 “二王”帖学传统的回归一、沈尹默的贡献二、马公愚、邓散木、潘伯鹰、白蕉、吴玉如等书家的努力第四节 各具面目的学者书法一、马一浮谢无量二、叶恭绰胡小石三、柳诒徵章士钊张宗祥马叙伦刘孟伉等四、郭沫若茅盾五、郑诵先高二适六、萧蜕王福庵黄葆戊马衡容庚等擅长篆隶的学者第五节 别开生面的画家书法一、齐白石、黄宾虹二、徐悲鸿、潘天寿三、吕凤子、丰子恺四、钱瘦铁、宁斧成五、徐生翁、来楚生六、张正字、石鲁七、其他画家第三章 面向大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理论第一节 普及性著述一、普及第一二、有关著述第二节 专题性研究一、古代书论研究二、书法史与文字学研究三、刻石碑帖研究四、书法美学研究五、书法鉴定研究第三节 兰亭论辨一、论辨的发起和展开二、论辨的内容和焦点三、论辨的意义及得失第四章 艰难生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书法第一节 书法遭遇“文革”一、书法遭到严重破坏二、书法家受到迫害第二节 大字报现象一、千百万人书写大字报二、新魏体流行一时第三节 “文革”中后期的书法活动一、中日书法交流的恢复二、书法又有所活跃第四节 “文革”中的一些书法展览第五章 狂飙突进:80年代的书法热潮第一节 “书法热”的兴起一、春回大地二、潜流奔涌三、《书法》对群众性书法活动的推动第二节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一、势在必行二、上下互动三、迟到的盛会四、历史意义第三节 媒体的呼唤与推动一、书法报刊的创办二、传媒的力量第四节 展赛狂潮一、大赛风云二、展览竞秀三、国际交流的拓展第五节 重在启蒙一、书法美学大讨论二、整理书论与反思当下第六节 书法新古典群体的形成一、国展流变与创新潮流二、代表性书家的创作理路第六章 回归传统:90年代的创变走向第一节 渐趋理性一、总结与反思80年代二、继承和创新问题三、反思沈尹默现象四、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五、“世纪末”现象第二节 书风嬗变一、对传统的向往二、回归传统的表象三、回归传统的突破四、“流行书风”的盛宴五、回归传统的“大检阅”第三节 流派崛起一、古典群体二、新古典主义三、新文人书风四、构图式创作五、制作“古典”第七章 众星拱月:新时期书坛重镇第一节 萧散飘逸——林散之书法的艺术魅力第二节 雄浑气象一、沙孟海的沉雄老辣二、朱复戡的刚健凝重三、“南萧北游”女书家四、李可染的“酱当体”第三节 高古奇崛一、王蘧常的“蘧草”风貌二、陆维钊的“蜾扁体”三、徐无闻的瘦硬风神第四节 儒雅俊秀一、启功的清俊雅健二、赵朴初的平和雅正三、蒋维崧的儒雅纯净第五节 生拙趣味一、陶博吾的拙味野趣二、沈延毅的力求生拙三、赵冷月的生拙率意四、费新我的“逆、生、拙、奇”第六节 恣肆烂漫一、张大干的恣肆奇逸二、陆俨少的舒卷自如三、魏启后的洒脱不羁四、沈鹏的奇崛烂漫第七节 典正风范——舒同、武中奇、谢稚柳、欧阳中石等人的艺术追求第八章 异军突起:新时期的“非主流”创变现象第一节 丑拙取向一、民间书风二、流行书风三、艺术书法四、创作现象第二节 “现代书法”的探索历程一、现代书法首展二、85之后三、创变思路第三节 “书法主义”现象一、观念历程二、批评话语三、创作现象第四节 低谷与考验一、式微与难题二、坚守与开拓第九章 与时俱进:新时期的书法生存状态第一节 社会生态一、社会培育二、创作培训班三、学校普及性教育第二节 专业化走向一、美院模式二、师范模式三、综合性院校模式第三节 书法的存身场所一、新的展示机构和展示空间二、书法视频材料的出版发行第四节 网络化传播一、主要书法网站排名二、书法网站的作用第五节 1990年以来的国际化交流一、多国模式二、与日本三、与韩国四、与新加坡第十章 渐趋规范:新时期的书法理论第一节 书学研讨会一、历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国际性书学研讨会三、个案专题研讨会四、主题性研讨会五、其他形式的研讨会第二节 书法著述一、研究类型二、现状分析第十一章 重温经典:新世纪的理性追求第一节 新世纪的起点一、步入稳定发展时期二、当代书法标准的讨论三、“新帖学”的兴起第二节 创作思路的嬗变一、书风的转向二、功力与创新三、走向深广第三节 “经典”和“大家”一、中国书协的导向二、其他艺术机构的书法活动附:1949-2008书法大事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再者,日常书写工具的易换对书法的生存也是一个考验。书法,在20世纪以前,实用与艺术是融为一体的。在实用如写信、记事、撰文、上奏、书碑的同时表现出艺术的审美追求。今天被称为法书范本的书法,在当时是因实用而书写。也就是说,是美用合一的。一支毛笔,既是实用的书写工具,又是艺术表现的工具。在实用书写中呈现艺术性,是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保障。书法的艺术表现,与工具载体的文字的关系是天衣无缝的。毛笔是文人最亲密的伴侣,用毛笔书写是文化人重要的生活内容。文人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喜怒哀乐、人生志向、审美追求等,全部托付毛给笔来诉说,毛笔的笔端呈现着人生的踪迹和文化的脉动。然而进入20世纪,有了新式书写工具后,毛笔被废黜了在实用书写中的统治地位,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相距越来越远了。古人做梦都不可能想到,20世纪的书写工具经历了两次换笔:一是由毛笔换成了硬笔(包括钢笔、铅笔、蘸水笔、圆珠笔等),二是由硬笔换成了电脑。第一次换笔始于清末民初,民国期间毛笔仍有一定的实用空间。硬笔从广泛层面代替毛笔占领实用书写领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实用上说,硬笔书写便利、节约时间、携带方便,的确是毛笔不能比拟的,因此,毛笔退出实用领域是历史的必然。第二次换笔始于20世纪末,短短十几年中,电脑已普及到机关、学校、公司和千家万户,盛行一时的硬笔书写已经落伍,被更为方便快捷的电脑打字技术所取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无纸化”方式在大大消解着实用书写行为。实用书写工具之变和毛笔逐渐退出实用领域,涉及书法的生存和发展。硬笔的普及和电脑写作的广泛运用,对书法的传统存在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毛笔退出实用领域,意味着书法丧失了原来实用与艺术为一体的社会土壤和生存基础。就实用来说,毛笔的慢节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它与知识阶层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在学术前沿,科技尖端和市场竞争中,毛笔已不是冲锋陷阵的有利武器,逐渐成为远去的记忆,变为传统文化的文房四宝之一的赏玩品。在20世纪初,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战士还用它向旧世界宣战,到了21世纪初,知识阶层中,包括教授、学者、科学家因久违而拿不动毛笔者已不占少数。古代的文化人,人人会写也必须会写毛笔字,这是其生存的起码条件,是其有文化的基本依据之一。到了当代,能不能写毛笔字已不是衡量知识分子是否有知识的依据了。在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价值评判体系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后,毛笔的当代文化价值因其退出实用领域而大大减弱。在当代一般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中,它不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原来的天天使用变成了现在的可用可不用。原来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趋于解体,书法作为社会生活的文化角色的参与功能大大减退,使用范围越来越窄。在此种情境下,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是新中国书法面临的问题之一。

后记

这是一卷粗线条的共和国书法史,着眼于大的史脉。由于赶在第六十个国庆节前出版,时间上有些仓促,缺少精心打磨。现虽已脱稿,但我们的心情仍不轻松,总觉得还没有写完。需要向读者说明的,一是本卷以书法为考察对象,故未将篆刻列专章叙述。篆刻与书法相连一体又有自己的特点,专门论述篆刻需要大量的笔墨,限于篇幅和能力,本卷不可能做到,好在“大系”中范正红先生主编的《篆刻卷》对篆刻有专门的论述,读者可从中了解共和国篆刻的发展脉络。二是本卷以毛笔书法为考察对象,对硬笔书法和刻字书法未作专门的论述,只是在叙事中有所提及。三是本卷以新中国大陆的书法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港台书法和海外华人书法着墨不多。原拟将港台书法专章叙述,后考虑本卷以叙述史脉为主,各省市书法都未列专章,故从略。四是因篇幅有限,许多有成就有建树的书家未作专门的论述,好在“大系”中董立军先生和乙庄女士主编的《书家卷》所列书家较为全面,读者可从中尽览共和国众多新老书家的笔下风神。在本卷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大系”课题组同仁的大力帮助,得到了沈鹏先生的热情鼓励和指导。

编辑推荐

《共和国书法大系(1949-2009):书史卷(1)》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共和国书法大系(书史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是一本好书,可以作为资料收藏
  •   很值得阅读的一本书!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