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逸11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边平山 编  页数:124  字数:150000  

内容概要

当艺术不再为现实世界提供辅佐,那麽艺术的歧途已经彰显无遗。基于这种文化处境的艰难,《品逸》一直想为当下时尚的文化消费过程作一些经典的补充,此外激活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无疑对艺术本质的客观认识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书为《品逸》第11册。

书籍目录

【艺坛直指】为什么不能做“画史”
【佳作炯识】关于八大山人
【故人散佚】论道一家言
古迹重评——释担当作品再读
【翰香片玉】归奇顾怪说悬弓
【品味材质】又见“九色鹿”
【品逸纵谈】快意斋论画
【画人琐记】自我/故乡行一则
【品逸轩台】艺术批评家的道德底线
【收藏逸事】一支不同寻常的笔
【品逸聚焦】“金陵今典”之直访春华
敬畏书法——孙晓云访谈
【品逸■华】又见“金陵”
【品逸观察】展览/展览/新闻/文摘

章节摘录

  边:这并不好学,学画的时候要先分析,在画画时有一个如何认}只并实现的问题。比如这只小鸡,头部点了一块黑,背部一块黑往上扣,一块黑往下扣,而眼部的点也非常讲究。这几个点的卡点关系是一环扣一环的,绝对不能丢一点。  许:毕加索这样的画家会注意这些问题吗?  边:毕加索在这些方面绝不出问题的,他不像八大,画了一辈子但到最后才做到。其实规律是一样的,但是能够把握要靠能力,很难做到。我把笔给你,把点下在哪儿你找不着的。而且当一个人心胸容量特别大的时候才能看到这些东西。  边:在这幅《芙蓉》(图四)的左下角出现了这种“Y”字形的构图情况,这种情况在董其昌的山水里面是一个标准的造型,任何懂得画画的人从来不会放弃这个标志造型,就是走一个“分岔”的概念。我觉得八大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这个“分岔”的关系,但这很难画。之前那幅《孔雀图竹石图轴》(《八大山人全集·壹》江西美术出版社)里也有。  许:这种“Y”字形是一种好的图式吗?  边:在我们生活当中这种符号特别多,仅作为单一的符号来看是不成立的,可一旦和别的空间做对比就有意义了。这种分岔必须在两条平行线中找一个空间,与其他部分形成呼应,在早期的玉雕里我们也经常能发现这类“对称”关系,比如商代出的玉龙、玉璋两侧的小芽,这些小芽虽然是对应的但却不是完全对称。对称关系较多是运用在工艺品中,绘画中反而比较忌讳,但很多大师却能充分利用这种我们称之为“矛盾”的关系来处理好画面。  周:您看这幅《水木清华图轴》(图五)怎样?  边:这幅画从总体上来说是不错的,但是只画好了半幅。如果没有右半部分只是一个长条的话,这幅画可以说是经典到了极限。右边这些山石上的点都不太对,抓不住了,散了,修炼到这个分上好像不会出这种问题了。但这幅画是我看到他所有画中苔点点得最好的一张,因为他越过了一般人不敢越过的绘画心理空间,这种越过是非常自信的。理论来说点都应该点在土坡上,而他却点出土坡了。他已经敢把眼睛看到的一个立体的东西看作平面,这就特别难。一般人画画时,总觉得自己应该按空间的关系去画,但其实画画是将空间的事物转为平面来表现。  许:这就是中国画里“计白当黑”的绘画关系吗?  边:不是这样,比如我在纸上只画条鱼,而那空白就是水,看起来天水是一色,但是一般人还得画个土坡来划分出水天之间的界限。敢于打破这种思维的除了宋代梁楷那几位之外,只有八大了。倪云林再怎么画,也会画个小坡来告诉你这个视觉关系,但八大完全打破了这种图式。他的《鱼鸟图》(图六)也是这种空间关系的经典。  许:原来是这样。  边:看这幅《春山微云图轴》(图七)真是非常好!  汪:的确很好,为了让人看得更清楚,局部还被专门放大了。  边:太经典了,找不出一个重复点来,处处都在跳动,都在蹦的感觉。看了以后让人激动不已,如同精美的商周的青铜器给人带来的那种震撼一样。像这幅《墨荷图轴》(图八)也画得十分透气。  许:很多人说黄宾虹的画就是这样,虽然黑但是透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逸11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