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逸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吴向东,边平山 著  页数:124  

内容概要

  《品逸12(03\09)》主要讲述了花非花 鸟非鸟、走近《涅槃经变》与《最后的晚餐》、艺术三十年发展之怪现状以及直访朱豹卿先生等一系列内容。

书籍目录

[艺坛直指] 花非花鸟非鸟[佳作炯识] 从刑徒砖说开去[故人散佚] 论道一家言[翰香片玉] 湖畔风景蕙的风[品味材质] 走近《涅槃经变》与《最后的晚餐》[品逸纵谈] 快意斋论画[画人琐记] 惜墨如金/琅园生计[品逸轩台] 艺术三十年发展之怪现状(一)艺术批评的功利指向[收藏逸事] 杏庐先生[品逸聚焦] 丹青不知老将至一探访朱豹卿先生闲适基调—走进刘文洁水墨江南—张谷曼访谈[品逸撷华] 距离感·灰调子·东方味-潘汶汛访谈[品逸观察] 展览/市场/新闻/文摘

章节摘录

  二十岁的学生汪静之也一举成为了“诗人汪静之”。“放情地唱呵”“我一步一回头地瞟我的意中人”,风行一时,众口传诵。  我非常地敬佩汪静之对文学的真诚和热情,一如他的诗,大胆而直白,同样,适之先生对后进的关爱也是令人怀想的。那时,文学多么的纯粹。  附记一:  汪静之写给胡适的这通信,如没有清华大学的朋友杜鹏飞兄的热情推荐,今天就不会在我的留云庐中,也就没有上面的这篇小文。夏日夜晚,北京的天气不但闷热,甚至像老家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显得特别的凝重。忽接杜兄信息称网上正有一通汪静之写给胡适的信拍卖,因为是我的安徽同乡,便向我推荐。我从来不会使用网上购物的现代化程序,便托他帮我竟拍,虽然我尚未见到信的模样,更没想到这是一封如此有趣的信,最终以起价若干倍拿下,不啻清风入怀。明日,杜兄遂亲自驾车到郊区的一家小书店将信取回,当晚,赶到我的画室,我们一同分享。  虽然我很早就听闻汪静之的大名,也知道《湖畔》和《蕙的风》,但真的我没有读过他太多的诗作,只有《蕙的风》那一首,也是在二三十年前匆匆地浏览,记忆中也早已没有了痕迹。  虽然,我不是胡适先生所说的自命“老气”。在我少年时,对文学的向往还是想作一个小说家,读的大多是洋小说,如长篇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复活》《红与黑》《少年维特的烦恼》《百年孤独》和《茵梦湖》那样的中篇。  现在,我要写汪静之的这封信,便想到了现代文学的研究学者陈子善先生,给他发了个短信,分享得到汪信的喜悦,他的回信息称:正在香港,参加一个张爱玲的研究活动,听说展出一些张的遗物。于是,我将汪的信复印一份快寄给他,并请教信中所及相关问题。很快就收到了他七月廿八日写的回信:  关于兄所购得之汪静之致胡适一函,拙见不但是真的,而且有趣,所询各点奉复如下:  一、汪之《蕙的风》一九二二年八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朱自清、胡适、刘延陵作序(顺序列出)。汪信中所说“亚东”不是人,而是亚东图书馆(陈独秀、胡适的《文存》均由“亚东”出版)。  二、胡序作于一九二二年六月六日,在收到汪此信两个多月之后,胡序后来收入《胡适文存》二集。  三、汪信中所提周、叶二人,周是知堂的可能性极大,他后来写了《情诗》一文评介《蕙的风》;叶可能是叶圣陶,但未敢确定。  上述仅供参考。  因一时没有找到《蕙的风》,所以也不知道胡适先生作序的结果,心想,胡适不是冷漠的人,他一定会写的,就像汪的信中所说,“你却又不是不肯做呵!”  因我对“新文学”时代的孤陋寡闻,故才有“亚东何人”的询问。至于周、叶二人,我想“周恐怕就是知堂先生吧”,至于叶,也未敢断言就是叶圣陶先生,但从汪静之的“自序”中可以初步认为就是叶圣陶。  感谢杜鹏飞兄、感谢陈子善先生!并对胡适先生致以敬意。  附记二:  偶忆数年前在吴门二泉别馆,听香洲兄讲起汪静之先生轶事,后来,我记录发表在拙编《边缘·艺术》(2004年第三辑)之《编辑档案》,摘抄如下,以资谈助。  香翁说,某年我参加在杭州(浙江)图书馆召开的“徽学会”,来了很多徽籍名流。旁边有人说,汪静之先生来了。我说:就是那个“新月派”的,和徐志摩一起的诗人?我觉得那已是很遥远的事了。  会上,汪先生发言,我一看,一个糟老头,满头银发,拄着个拐杖,他很优雅地说:  我首先要感谢我们徽州的资本家、徽州的大地主。有句古话,无徽不成镇。有了徽州的地主、资本家才有了徽文化,有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所以,最后,我还要说一声:感谢徽州的资本家、徽州的大地主,还有我们徽州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