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精神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乔晓光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中国发生的许多事情我们可以引申为本土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事业发展的积极社会因素,2005年国家减免农业税,免除农村地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工作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十一五”计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发展方向。新世纪初叶悄悄走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短短五年中一路升温,今天作为文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走到了同一个现实的生存空间。跨入新世纪,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面对社会公共空间的多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尤其是乡村社区的民间文化传统,在主流文化与国家文化理念的价值观中发生着深刻快速的变化。在当下的中国,现实生存所激发出的价值需求,已开始超越和打破原有文化传统自发性、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时代在召唤和催促着中国一个文化自觉传承和文化创造时代的到来。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走入急剧变革的中国,不仅仅意味着狭义的不同文化类型保护的单一问题,在现实中,决定非物质文化传统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往往是由许多非文化因素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的认同和普及推广,打破了旧有官方和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分野的樊篱,使长久处于边缘、自生自灭的民间文化开始拥有与官方精英文化平等的文化身份。作为非物质文化主要传承群体的乡村农民,开始作为文化的传承主体得到社会价值的文化认可。虽然,在社会体制上农民离真正的文化尊重还相差很远,但这种价值观的倡导和实现已成为必然。反思近百年来民间文化的处境,大都处于一种社会化情感资源的使用,我们对待民间文化的感情往往是暖昧和淡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观的提出,使不同民族乡村社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价值突显了出来。这使21世纪初在中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具有了更深层的文化基因价值的认知意义。非物质文化概念的提出使民间文化具有了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的价值认同。应当说,民间文化是作为具有民族社区发展价值和文化多样性标志象征的社会资源,进入国家文化理念和主流文化视野的。或许,我们还没有真正认知到非物质文化作为社会资源(资本)对乡村发展意味着什么。

内容概要

《本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内容简介:民间文化是作为具有民族社区发展价值和文化多样性标志象征的社会资源,进入国家文化理念和主流文化视野的。或许,我们还没有真正认知到非物质文化作为社会资源(资本)对乡村发展意味着什么。

书籍目录

自序 多民族乡村的活态文化传统/1——中华文明持久性因素新探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1非物质·关于精神遗产的理解/6——《活态文化》写作札记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分类/11关于民间美术分类相关问题的探讨/20中国多民族乡村的文化资本与新农村建设/27无形遗产申报·文化尊重离农民有多远/31——中国民间剪纸无形遗产申报手记关注现实,以无形遗产申报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发展/3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问题研究/42民间美术保护的文化原则/48心灵的谱系/52——不同民族乡村生活中的色彩象征正在消失的母亲河/57——作为无形文化的中国民间剪纸剪花图典/66——中国乡村习俗生活中的剪花娘子与剪纸金钥匙/77——靳之林和他的中国本原文化探源丛书太阳-符号的信息/79——不同民族的太阳文化观符号的故事/92——人类的生活与美术青年群体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文化基点/106文化的身与心·走进西塘/109生生不息的福地/112——一个自然与文化多样性的活态基因库国家文化遗产日·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正在开始/115中国皮影·人类的文化遗P=/118人类文化遗产·对话的桥梁及其灵感的源泉/120——中国剪纸与芬兰史诗《卡莱瓦拉》娜拉与中国剪纸/122——挪威现代舞戏剧《寻找娜拉》中国剪纸版舞台美术设计手记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公共空间的传统节日/126——关于中国文明转型期节日文化的思考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田野调查方法/130——文化遗产学系本科田野教学纲要朝向人类心灵的谷底/136——奥地利文化遗产考察手记主要学术及艺术活动/147田野考察年表/149后记:崛起中的复兴·一个文化自信与开创的时代已经开始/150

章节摘录

插图:八、日本的“民艺运动”和“造乡运动”日本的“民艺运动”是日本20世纪20年代末由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等人发起的,倡导保存日本民族文化,保持民艺淳朴天然的人性美学品质,并积极地向社会生活中的民众推广质朴纯真的民艺之美,使民艺之美进人工业化时代的日本生活。日本民艺协会及日本民艺馆在这项运动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应当说,在20世纪高度现代化的日本社会,“民艺运动”对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品质的传承与留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日本的“造乡运动”0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增长期,由于乡村人口急剧集中至城市,对日本传统生活方式和手工艺传统造成很大的冲击,也加大了城乡的差距。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生活使人们对物质过于依赖,刚刚摆脱了物质生活贫困的日本人在生活里凸显出心灵与精神上的缺憾,人们开始关注生活中正在失去的乡村人文资源。日本千叶大学的宫崎清教授是“造乡运动”的先驱者,他深入穷乡僻壤调查访问,思考如何更好地挖掘乡村富有乡土特色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生产资源以及人的资源,营造一个天然人情、淳朴优美的故乡,以吸引那些寻求回归大自然、体验淳朴的城里人。“造乡运动”强调内发性,一村一品,互不雷同。“造乡运动”鼓勋乡民们从自己做起。宫崎清为许多町制定了社区生活文化的蓝图,位于福岛县大沼郡的三岛町是宫崎清指导的样板,他在这里发现并挖掘了具有泥土气息和可持续的手工生产资源,并开展了生活工艺运动,成立了生活工艺馆,建立了木工、陶艺、编织、涂装等作坊车间,观光者只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体验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造乡运动”使三岛町人不离乡、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日本排名最末的雪乡小町——高柳町,人口少,自然气候多雪寒冷,但居民成立的“开发故乡协议会”经过上百次的论证,创意了建村构想,成功地打造了“茅草屋之乡”的品牌。

后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关注的一种事实,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中国迅速地升温,并能在短短几年中成为国家行为和社会热点,也正是在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时代因素推动下发展而来的。全球化强烈侵蚀、冲击着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但也激活了人们对自身文化信仰的守护信念,激活了人们对世界单极化发展的抵制,对文化多样性的珍惜。中国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与物质的高速发展,还包括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提升,包括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提升与拓展。非物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价值观在中国的认同和普及,首先是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的一种实现,其次才是文化传统本身。作为农耕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乡村,而乡村里的农民群体是世代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主体,其中乡村劳动妇女更是具有普遍性意义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主体。中国乡村的农民群体以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的身份登上主流文化的历史舞台,这应当时几千年农耕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事,人民作为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给以确立和尊重,这是民族精神崛起的真正象征。打破农耕时代官方、精英与民间劳动者文化分野不平等的人为价值观,肯定人民对中华文明持久性同样作出的伟大贡献,这是国家意识在政治学与社会学意义上一个划时代的举措,也标志着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入中国,新世纪初的五六年里,我们赶上了一个开放而又充满着开拓机遇的时代,中央美术学院自1980年开始,两代人为了在美术学院的舞台上为民间美术立一足之地,经历了许多风雨起伏的坎坷,也付出了艰辛而又执著的努力。我和我的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自2002年开始,为中国民间剪纸申报教科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经历了一千多个勤奋工作的日日夜夜,也经历了心灵感动和不平静的许多不眠之夜。能为中国乡村劳动妇女群体申报世界遗产,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荣幸。我从事剪纸申遗工作实际做了六年,是时间最长的项目,申遗项目越接近尾声,越发感受到中国乡村妇女弱势的社会处境,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女性社会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关注上的不断升温,到乡村非物质文化传承艰难的社会现状,我们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不断去发现、思考,激动而又痛心,我们知道真正的文化尊重与文化权益离农民的道路还很长,很艰难,但我们从农民从乡村妇女的生存心灵中看到了生命顽强的力量和质朴无华的人性希望,人民对大自然与文化传统的敬畏与守护,使我们看到了民族生存的底性,也看到了民族顽强深厚而又丰满的文化之根。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为生存去做“学术”,不仅为学院中民间美术学科的薪火相传,也为乡村的农民群体去争取应得的文化尊重,我们不只是用知识和专业经验去做项目,我们在用生命的全部能量去做好每一个实践的细节。这本拙著结集的是在做申遗项目过程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方面的文章,其中反映了我在田野考察与项目社会实践中的一些认知和思考,我从许多生活的常识中获得了很多精神启蒙。近三亿的农民工为生存背井离乡;踏上城市的土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壮阔和顽强的自发性生存行为,这种民族群体为生存的自发性情感内驱力,才是文化复兴的真正力量所在。所以,民族精神复兴的实现并不在文坛对文艺复兴的呼唤与争论中,民族精神复兴的萌芽在生活的大地上、在人民的生存心灵中已悄然开始。人民的大地上正在积聚着面对现代社会和时代生活的新能量。源自生命的涌动和生存价值选择的自发活力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时代复兴的步履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活态的广阔生活情境中迈开有力的第一步,历史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复兴曾经是这样,中国的文化复兴同样是在人民的大地上揭开人性觉醒的第一幕。

编辑推荐

《本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本土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用这种方式买书,感觉很好
  •   这本书是乔老师多年收集研究民间活态文化的结晶,很多心血啊!内容不错!写的很好!值得一看!!!!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