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备忘录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杨槐  页数:158  
Tag标签:无  

前言

  文明的“宿命”  ——小议21世纪人类文明史上的“哥市哈根事件”  从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掐指算来,人类享受相应工业文明物质成果,至今已达200多年了。这200多年,人类不仅拥有了高楼大厦、汽车轮船飞机、公路铁路、各种电器、丰富的食品、漂亮的衣饰,更发明了宇航技术可以探测外空,开发了高速公路与互联网使五大洲连为一个“地球村”,创造了“联合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令世界融合成一个大家庭等等,让整个人类的物质文明取得了空前进步。所以,这真是一个伟大与辉煌的物质文明时代。人类历史,须当铭记。  然而,不知怎的,每当人类物质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时候,那应有的精神文明,却常常表现为萎缩,甚至倒退。比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为欧洲带来巨大生产力飞跃以后,随即便发生了持续两百余年的世界殖民主义扩张;比如,希特勒用“国家资本主义”把战败的德国带上繁荣与复兴之路后,欧洲乃至世界却出现了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比如,“二战”结束,世界各国得到休养生息,欧洲复兴了,亚非拉渐渐稳定发展了。但世界却被分割为东西方两大阵营,联合国成为两大阵营角力的“冷战”舞台,世界仍不得安宁;再比如。现今物质生产极大繁荣的欧美发达国家,它们的GDP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在物质文明上可称是地球上的“强势群体”,可一旦它们不高兴了,就时不时地挥起手中掌握的物质文明大棒,对那剩下的仅占GDP三分之一不到的“弱势群体”中的某个小兄弟,实行“遏制”与“制裁”,甚至毫不留情地给予“军事打击”;又再比如,在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那刚刚开完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整个世界分裂成所谓“两大阵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股力量”(欧盟、美国、77国集团加中国)、“多个主体”(小岛国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为“碳排放”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吵得不可开交等等。无情的历史事实是:世界每一次物质文明的进步,总伴随有令人震惊的精神文明的萎缩与倒退。这或许就是“人类”这一物种摆不脱的“文明宿命”。此,真乃人类命运的大悲哀。  就时间说,发生在哥本哈根的这次争吵,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事件。此事与以往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在于:它让全世界都卷进去了,且破天荒地让世界上一百多位最具智慧和威望的国家领导人,围绕着一块被少数心怀叵测者“炒”出来的“道德高地”和一个“科学假命题”,不惜唇枪舌剑,进行一番绞尽脑汁、壮怀激烈、战况空前的“国际大博弈”。整个人类的今天与明天,在这片高地上被劫持。全球65亿人的尊严,被西方200多年积累起来的这个工业文明与高科技优势所戏弄,所侮辱。诚然,这样一个刚刚发生的、性质严重的现代文明事件,我们不仅不该遗忘,更需牢记,尤应好好反思。因为它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倘若我们不能打破这个“文明宿命”,由此而“人类毁灭”必是迟早之事——只是,它不是毁灭于那个美国好莱坞大片《2012》所虚构、渲染的“环境之灾”,而是人类自身的“反理性”、“反人性”与“反文明”。  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一可怕而又可悲的“文明宿命”呢?  我想,人类毕竟已从“兽”,进化成“人”了。只要人性尚未完全泯灭,那办法总该是有的。  什么办法?  这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  本书想要说的是:假如,我们能从哥本哈根散布的“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迷雾中找到回归的路,假如,我们能从“利益迷失”中唤回“人”尚存的一丝良知和理性,假如,我们能比索马里海盗少一点贪心、狠心,多一点伏尔泰、卢梭、华盛顿、泰戈尔、孔子那样的智慧、仁爱与胸襟,我想,我们人类就是有希望的,就一定能打破宿命,完成自救。  “你危言耸听!”  当然。有人可以这样批评我。但本书通过大量资料举证的一系列有关地球本身的演化事实与真相,却非“危言”,更不是哥本哈根大会散布的“碳排放”迷雾所能遮掩、无视的。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希望一切被“哥本哈根迷雾”困扰的朋友,能抽点时间,了解一下本书为您提供的有关地球的存在与演化的真实科学材料。那样,我们讨论起问题来,就具体,就实在,就阳光,就不会像哥本哈根大会那样掉入一个性属伪科学的“假命题”的困惑与争吵之中了。  谢谢读者朋友关注并阅读本书。  作者  2010年3月18日深夜。撰于成都

内容概要

十八、十九世纪,西方的聪明人,凭着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发财;二十世纪,凭着“第三次浪潮”及其高科技,发财;二十一世纪呢?凭着“伪造的科学”和以“科学”名义进行“碳交易”,发财;而这个“碳交易”,实则是打着“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幌子,在进行一场比殖民掠夺更野蛮、更血腥的掠夺!    对这种“千年冲突”何时才能了?本书作者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    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起,“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生物演化原理被西方政治家演绎成发动侵略战争、经济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欧洲殖民地扩张的“海盗+殖民”的文化,成为希特纳发动种族灭绝战争的理论依据。作者列举了三百年来的世界大战、雅片战争、海盗远征、宗教和民族冲突、“9.11”事件、……到哥本哈根“全球大争吵”。作者反思道:“世界今日的政治不平等、经济不平等、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不平等…根子在谁身上?”,“难道21世纪的社会进步,还靠‘海盗文化’和‘弱肉强食’吗?”    作者在分析世界文明发展总趋势后得出结论:    “人类文明得以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民族文化的兼容性与全球各国文化的互补性,而不在于形形色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逻辑”。并进一步解析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华文明,“所使用的主要思维方法,为六千年前《易经》那已开源的‘整体观—大综合’方法论”;代表西方文明的西腊文明“其主要思维方法,为解析法指导下的实验主义,特别在17世纪法国的笛卡尔哲学及其‘要从宇宙的最小砖块上探究宇宙本质’的方法论问世以后,更是如此。”

作者简介

杨槐,“地球巨量膨胀”发现者,“地球非对称膨胀学说”建述人。1939年生于南京。四川地球起源演化研究所所长、四川地质学会会员,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其理论在美国《大自然探索》杂志发表。1996年出席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登上这一有着地质学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讲台。《地问》和《大梦赋》两部著作引起强烈反响,新作《21世纪备忘录——“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真相与人文反思》为媒体关注。

书籍目录

“哥本哈根博弈”实质    关于“争论”    “环境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情况在发生变化    博弈——“气候”议题进入联合国以后    失落的欧洲    美国人“恍然大悟”    如何评价哥本哈根大会析“世界末日”论    “现代升级版”的妖魔化    对“环境”妖魔化的三部曲    还有更“科学”的    也说“恐龙大灭绝”    又见“给美国总统颁奖”    小  结被“三大谬误”严重扭曲的当代地球科学    地球演化的“动力机制”之误——从印度洋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谈起    地壳板块的“漂移”之误    地球几十亿年的“均变”之误    问题的核心——思维方法    虚伪·霸道·反科学——一个不好理解,但又必须打破的“主流”科学现象地球演化真相揭秘    从王鸿祯院士的一篇论文说开去——关于    “不要迷信西方”的观察依据    奇异的海底扩张    对“海底扩张”的两种不同解读    “海沟构造带”与“地壳消一长平衡”    海沟静悄悄    四点不对应    “贝尼奥夫带”在喊冤    没有被“消一长平衡”意味着什么?    意外而惊讶的两组“地学对应现象”    隐藏于“间冰期高温”背后的“神奇”    在美国人的真实发现之后,世界“继续被忽悠”    “哥本哈根博弈实质”再认识水之秘——关于全球海洋中的“水多水少”    一个有关“水”的困惑——“300万年前全球海平面下降2000米”之谜    海底峡谷末端的“浅海相”地层——地球膨胀的又一证明    一组“岛屿沉没”资料所揭“小岛国被淹”之秘相关性·骗局·产业转型之路    捏造的“科学共识”    丝毫也不存在的相关性——“碳排放”与“气候升温”    确切存在的另一种相关性——“碳陷阱”与普通百姓生活    概念运作一忽悠经济——当代经济运作的新发展    一个极不高明的“21世纪政经战略”    “‘碳减排’是双刃剑”,其运作中存在着误区与风险    中国的产业转型之路反思人类文明    20世纪一个被忽略的文化反思    21世纪的最大忧患    发达的西方国家,你何时可以超越自己?转移世界焦点的无益之举    西方知道什么叫“中国价值观”吗?    中国的改革开放意味着什么?    当代世界,出现问题的核心与根本拯救21世纪    拯救21世纪    建立科学的演化观    辅以完备的方法论    追求共同的发展目标:公平正义,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可持续——    展望——一场必然要到来的“21世纪新文化运动”结束语:中国的责任与义务附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杨槐地学研究成果的评审结论报告后记:今生缘

章节摘录

  也说“恐龙大灭绝”  大家知道,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突然灭绝的。它灭绝(包括许多陆生、海生的动植物物种的灭绝)的原因,系当代科学的一大谜。人们曾经设想过许多种灭绝原因,有说是恐龙爱吃的植物中含有大量生物碱,因长期食用导致体内生物碱蓄之过多中毒而死;有说是食物链崩溃,庞大的恐龙得不到足够多的食物维生所致;有说是气候突然变冷,使习于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恐龙来不及适应,因而灭绝;有说是气候突然变热,以致不能适应温暖气候条件下的食物,食物链中断而灭绝。等等,不一而足。  所有这些猜想,虽然提出时都有一定根据,但它们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都不能指出是什么原因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中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  目前,在全球传得较多较热的一种说法,是“灾变”。  成千上万的、不同种属的古生物,都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整种群地消失了,这只能是大自然本身的一种灾变造成的。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科学界对这一“灾变”的性质,已谈得很具体。其中一个较为吸引人、并已被“普遍认同”的说法,就是上述所谓“大陨石撞地说”。  最早提出“大陨石撞地”猜想的,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教授德·劳本菲尔斯。他于1956年在《古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恐龙的灭绝:又一个新假说》的文章。文中提出,最后一批恐龙是在一个巨大的陨石落地后,被爆炸产生的强烈热空气所消灭。  劳本菲尔斯的文章谈得虽具体,但存有诸多疑问:这全球短暂发生的“热劫”,为何会在杀死地面恐龙的同时,又使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生物甚至一些底栖生物遭到灭绝?如果说,是因空气热到了沸点,海水的温度随之升高而杀死浮游生物,则那些同样躲于水中(而且还是大陆上一些浅浅的淡水层)的乌龟、鳄鱼等生物,为何得以幸免呢?再说恐龙种类很多,既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既然那些蜥蜴、蛇类能觅地藏身,躲过劫难,那恐龙为何又不论大小,无一能逃劫难?这都是问题。故不久,学术界推出了另一种新的“陨石撞地”假说。  新假说的出现。一是受劳本菲尔斯假说的启发。二是源于一个叫“鱼黏土层”的薄薄一厘米厚地层中“铱异常”的新发现。  在地球科学中,有一分支叫“地球化学”。这一学科,主要是研究地球岩石圈中化学元素丰度的。20世纪上半叶,德国学者哥尔德施密特把岩石中的化学元素丰度研究,从地球扩大到了地外物质。在他的元素丰度表上,不仅列有每种元素在地球岩石圈中的丰度比,还列有该丰度与陨石中元素丰度的比较。比如,锂在地球上的丰度是65ppm,在陨石中的丰度为4ppm;铍在岩石圈中的丰度为6ppm,在陨石中的丰度是1ppm等。而其中,亲铁元素铱,在岩石圈中的丰度仅为0.001ppm,但在陨石中却高出几百倍。为0.65ppm。  德国学者的研究,成了“陨石撞地说”得以成立并风靡世界的强有力依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学者阿佛雷兹对在意大利古比奥小镇发掘出的鱼黏土层的样品进行的测定,他测到了最高值竞达10ppm的铱含量,高出地球岩石圈正常值一万倍!  掌握了这个“铱异常”的事实,科学家们便推测:这,是不是意味着在那一厘米厚鱼黏土层形成的地质时期,地球上发生了某个会造成“铱异常”的异常事件?这一想,人们便联想到劳本菲尔斯当年提出的假说,认为这个“异常事件”很可能就如其说,是有那么一块大石头撞地。而这块大石头含铱量特高,由它带来了含铱烟尘,使之飘落全球,形成了今日所见之铱异常层。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1世纪备忘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