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 作者:李惠广 页数:1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蒿庵先生之学博大精深,长于经学,尤其邃于《周易》,精于“三礼”,对《仪礼》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清初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礼经》大师。除经学之外,于哲学、史学和文学也有较高的造诣,对医学、兵学、佛学以及天文、历象、器算、律吕等均有研究。尤其可贵的是他十分重视科技等实用之学,但凡关涉国计民生的学问莫不予以关注。《闲话蒿庵:经学大师张尔岐(稷若)评传》旨在缀合先生的生平事迹,并略与评说,以期还原其学者的本来面目,宣扬其道德文章,澄清人们对他的误解。《闲话蒿庵:经学大师张尔岐(稷若)评传》带你近距离接触蒿庵先生。
作者简介
李惠广,山东省济阳县人,生于1934年。1954年参加教育工作,大专学历。曾任小学、中学、师范教师;在县教育局教研室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20年。1984年调县史志办公室,主编《济阳县志》,并编撰了几种地方简志。1994年退休在家。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引子第一章 家世与家人第二章 求学与求仕第三章 愤世与避世第四章 思念与思索第五章 农耕与教耕第六章 读书与著书第七章 学识与学术第八章 人品与人气第九章 交游与挚友第十章 生前与死后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后记
章节摘录
尔后,有名叫张福顺、张福美的,是张大伦的后人,但因当时张家没有谱牒,所以他二人是张家的几世几代也就不得而知了。再后,又不知传了几世几代,传到了张清,张清传张曼,张曼传张信,张信传张兰。张兰字汝馨,别号前川,就是张行素之父、本书主人公蒿庵的祖父了。 张家世代务农,为人本分,家境殷实,但不知为了什么,到了张兰小的时候,家道中落了。张兰从平棚店迁至附近的柳树王庄,他是个很有志气的人,勤奋耕作,精打细算,惨淡经营,竟然渐渐地又把败落的家道复兴起来。他性情豪爽,为人慷慨大方,日子富裕了,亲友邻里向他求借告贷,从无吝色,常为别人排忧解难。他曾经两次烧掉了借券,免除了一些人的债务,这不仅使债务人十分感激,众乡邻对他也都交口称赞。他在世的时候虽然蒿庵年纪还小,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在蒿庵的幼小心灵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蒿庵的父亲张行素,字龙溪,十余岁时大病一场,几乎丧命。痊愈后身体赢弱不胜读书重负,一部《论语》读到一半便辍学了。年轻时在按察使司分巡道做了一名属官,任职十余年后,又被任命为湖广省襄阳府石首县的驿丞。 说起张行素得石首驿丞一职,其中还有段故事。张行素虽然步入仕途,但他对权势地位和荣利却不十分看重,又加生性刚直,所以不愿为升迁官职而不择手段地去钻营。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晋京去谒铨。 时,途中做梦,恍恍惚惚见有一座官署,从里面走出数十人,个个剃了光头,脖子上套着铁圈,并且绳捆索绑,呼天抢地地哀告:“救救我呀!救救我呀!”声音十分凄厉。他醒来感到非常惊异,心中不是滋味。 到了京城后住在官邸中。一天,有位客人来拜访,这客人先自报家门,说与行素是同乡,因事来京快一年了。在家就深知行素是德行敦厚的君子,自己非常敬仰,现在得知行素来京城谒铨了,很愿相助一臂之力。接着就问行素知不知道谒铨的内幕:谒铨非有门路不可,必须买通权贵才行,行贿的上天堂,不行贿的被踩进泥坑里,这仅是当权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他声称自己非常熟悉谒铨的内幕,问行素有什么打算,交由他去周旋,结果必能称心如意。行素谢过这位老乡的一番美意后,便说明自己此来谒铨只是例行公事,并无非分之想,所以没带多少钱来,眼下囊中羞涩,当务之急是支付住宿食需等费用,没有余力去走门径。客人听了便极力表白自己不是来想外快的,没有什么别的意图,完全是因为同乡,又敬仰行素的为人,才甘愿来帮忙的。张行素也再一次表示感激老乡的深情厚谊,进一步说明自己并没有什么奢望而且也没有力量去走门径,当然老乡如果肯于帮忙,伸出援助之手,事后当有报答。那客人看看行素,笑笑走了。 不几天铨序的结果出来了,张行素所得的是石首驿丞之职。这时那位客人又来了,进门先是埋怨行素不听他的话,把事情弄得这般糟糕;又说虽然如此,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如果现在能出百两银子还可弄个县尉,出200两就可弄到州簿,出400两还可弄到藩幕……最后还说如果不由他去走门径,势必坐失良机,再也不可挽回了。行素听罢回答说:“谢谢!这是命中注定的,没办法,我现在也正想回家种地呢!”那客人听罢遂一去不复返了。 ……
编辑推荐
一个研究《礼记》重量级的人物,一个学识渊博而未能中举的人物,一个坚决不与清王朝合作的人物,一个塾师入了国史人物传的人物,一个死去之后被捧上神合的人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