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海天  作者:刘艺  页数:18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0年的时候,我刚读高三,忽闻我所崇拜的作家王朔写了一篇文章叫《知道分子》,找来一读,感觉是满纸刻薄语,不过,倒也十分有趣。但我没料到的后果是,这篇文章严重地颠覆了我的思想观念,使我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在上了大学以后变得桀骜不驯。因为王朔在他的文章里把那些为古籍校订注释的、写伟人传记的、丛书主编、红学家……统统列为“知道分子”,他甚至把那些读了很多书、认识很多名人的人也列为“知道分子”,他还列出了“知道分子”的代表刊物和代表作:“读书”和“管锥篇”,“管锥篇”我没看过。“读书”我们家是长期订阅。但毫无疑问,“知道分子”在王朔那里是贬义的!令人气结的是,我父母身边都是以上列出的那些类似的人,包括我的父母!过去我是多么崇敬他们啊,看着他们著作等身的成就,我常常望其项背而自卑。可现在有人告诉我,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也就是知道而已。我,如释重负!2002年之后,“知道分子”一经媒体征用,词义遂大改,词性也大变。报刊上专门有一个“向知道分子致敬”的专栏,据说还有一个“知道分子”工作室。2003年,新周刊评出“知道分子”的年度代表人物,他们是:主持《华山论剑》电视直播的清华大学美学教授王鲁湘;海湾战争期间在央视分析评论战争的张召忠:担任IBM形象代言人的复旦大学教授顾晓呜;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时事开讲》的曹景。2004年是吴思。2005年是王受之。2006年是李银河。新周刊进一步为“知道分子”重修庙堂,再塑金身,它说:“知道分子”是对一个新的社会精英群体的指称,他们无所不知,到处发表高见,把自己的名声当作品牌经营,把知识当作资本投向市场,既向社会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也从社会获得回报。  “知道分子”是从知识分子分化出来的,但没有知识分子那些迂气、酸气。他们通达灵活,善于合作,特别懂得如何处理头脑中的知识。显然,这个解释又颠覆了王朔的释义,令我混沌的脑瓜豁然开朗。此时,我已读大学,上的国际新闻专业。我继而思考: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也应该是“知道分子”,他们也是从知识分子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产物——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大众、告诉权势,这是新闻的良心。我继而又想,新周刊把“知道分子”束之高阁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知道分子,只是知道的多少而已。能把自己所知道的进行经营、换取回报那就不仅仅是知道了,那是升华,是另一个层次的,俗称“专家”。普通的老百姓能真正懂得“知道”,就很了不起了!再说到少年儿童。小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学知识、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就是一个知道的过程。小孩子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成人有一个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帮他自动检索,做出对他来说的正确判断。而少年儿童不行,少年儿童就像一块海绵,他在接受新事物时是没法做出判断的,他会一古脑地全盘接收,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帮他分解。小孩子知道了,不代表就能按照知道的去做。小孩子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小孩子自己不承认(我也是从小孩子过来,而且至今似乎还没长大),从他们的角度看去,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得很多了!这是我写“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的初衷。刘艺于2007年12月

内容概要

  《快乐少年第4辑之整盅校园: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1)。全书幽默搞笑,记录了三个小孩子:花朵、贝西西、米小丽的快乐生活。顶嘴很hign呀……真像大白啊…班级上空徘徊着一个幽灵…每一个人都是知道分子…花朵正在苦恼中……看不惯别人,是你自己的错…那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竟会惹得同学们如此高兴?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吗?赶快打开本书去瞧个究竟吧! 

作者简介

  刘艺,年龄,跟皱纹不符,和心理活动不符。没有可信度,把它丢掉!性格,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比认真更可怕的是“一根筋”。我就是那个“一根筋”。爱好,很多事情都很有意义。可我认为睡觉没有意义就挺好的。口头禅,我知道(仅仅是知道而已)。已出版:《其实我不快乐》《对面的帅哥看过来》《我是一个胆小鬼》。 

书籍目录

1  哇!梅超风的BB啊!2  顶嘴很hign呀3  我还没怎么活呢,怎么就老了?4  妈呀,我见到真正的鬼了5  猛兽多是懒汉,我要做猛兽6  真像大白啊7  班级上空徘徊着一个幽灵8  花朵正在烦恼中9  花朵正在苦恼中10  班上来了个怪姓同学11  打小报告是我的习惯12  每一个人都是知道分子13  老爸,我是不是你亲生的?14  看不惯别人,是你自己的错15  我烦死你

章节摘录

  1  哇!梅超风的BB啊!“……”“知道啦,知道啦!”花朵一边答一边走出家门,等走过走廊的窗子时,她敲了敲305的房间,房门开了,跳出来一个圆头圆恼的小男孩,他是贝西西。贝西西冲着花朵作了个鬼脸,转身锁上房门。将钥匙挂在脖子上,与花朵一起下楼。楼下,米小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又磨磨蹭蹭的,要迟到了!”“没办法,爸爸妈妈的教导不听完怎么能下楼呢?”花朵无可奈何地说一旁的贝西西笑出了声:“哈——就你爸妈的那个教导,我背都背出来了,天天就那几句话,不如放录音了。”“不许你说我爸妈的坏话,否则我打爆你的头!”花朵气势汹汹地威胁道。“好好好,我不说行了吧?天下狠人到你为止!”三个小朋友急急忙忙地出了他们住的城中村,向学校走去。所谓的城中村大概是深圳的一大特色——在繁华喧闹高楼林立的市区,突然就会出现一片挤挤挨挨的握手楼(农民房)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特区,土地不断地被开发被租用,使得原住民们一个村上子一个村子地被规划集中到一个一个地方,形成了城市里东一个西一个的城中村。花朵的爸妈在其中一个城巾村当二房东,贝西西家和米小丽家是花朵家的房客,他们俩是这学期才转学过来的。学校不远,很快就到了。还有十分钟就要打预备铃,可是,校门口却聚集了很多同学没进去,这是怎么回事?二三个人到跟前一看,原来有四个值日的同学在检查红领巾。花朵一见.急了,早晨走得慌张,红领巾没戴。这下完了,回家取肯定来不及了,唉!等着挨批吧。也就惊慌了那么一小下下子,花朵的主意就出来了,只见她转过身来坏坏地冲贝西西一笑:“贝——西西,你热不热啊?”“干什么?我不热,戴红领巾很舒服,你别想打我的主意!”贝西西用手攥住自己的红领巾。“小米粒——”花朵从第一次见到米小丽开始,就没有叫过她米小丽,而坚持叫她小米粒,弄得班上很多同学也跟着她一起叫小米粒,好在米小丽并不在意。此刻,当花朵把脸转过来时,她的网网的眼睛顿时大了起来,原来米小丽手里拿着一条红领巾!哇噻!小米粒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就知道你会抢人家的,喏,早就给你预备好了。”米小丽不满地说。看来,花朵抢他们的红领巾不是第一次啦。“米小丽,天下善良人到你为止!”贝西西由衷地说。花朵接过红领巾,来不及道谢。赶快系到脖子上,拉着米小丽跑进教室,早读已经开始了。老师还没到,班上乱糟糟的,见他们三个人匆匆跑进来,捣蛋大王周畅怪叫一声:“哈,拖油瓶,一拖俩!”嘻嘻,拖油瓶!嘿嘿,一拖俩!班上有同学跟着起哄。花朵听了很生气,她把圆眼睛一瞪,不去理任何人的茬,就直奔坐中间位置的周畅而去——周畅看到来者不善,站起身来往教室后面跑,花朵见状上前一步,将手中的书包扔了出去,正好砸到周畅的后背。书包里的义具盒还有七七八八的东西顿时洒了一地,而周畅呢,被砸得一个踉跄扑到从教室后门进来的郝老师脚下。郝老师拉起了周畅.说:  “大清早的,干吗行这么大礼?”哈哈哈哈——教室四周响起了笑声。“老师,花朵打人!”周畅赶快告状。“花朵打人?花朵为什么打人?”郝老师问。“我没打人,我扔书包呢!”花朵说。“她根本不是扔书包,老师,她骗人!”周畅进一步向老帅揭发。“我不喜欢我的包包了,扔一下不行啊?你管得着吗?”说着,花朵若无其事地收拾掉在地下的东西.嗬嗬嗬——扔书包,班上同学又笑起来了,郝老师也笑了。小学生们玩的这些把戏,估计郝老师也是司空见惯的了,大家笑,他也笑,事情也就过去了,哪里能件件事都追究呢?而周畅见大家都笑了,赶紧同到自己的位子上,忍不住也跟着笑起来。  “老师,周畅讲粗几”一直都没有发威的贝两西站起来突然发声。“对,他说两个转学的同学是油瓶。”李宁的同桌梅小风跟着举报。  “还说花朵是一拖俩!”李宁同学加了一句。“多嘴鸦,不说话没人把你们当哑巴!”周畅小声嘀咕着。……

编辑推荐

  小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学知识、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就是一个知道的过程。小孩子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成人有一个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帮他自动检索,做出对他来说的正确判断。而少年儿童不行,少年儿童就像一块海绵,他在接受新事物时是没法做出判断的,他会一古脑地全盘接收,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帮他分解。小孩子知道了,不代表就能按照知道的去做。小孩子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小孩子自己不承认,从他们的角度看去,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得很多了!这是作者写“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的初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