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广西美术 作者:赵维华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前言
纵观世界绘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因材料、媒介与艺术语言的密切关系而感叹不已。它是人类伟大创造力的有力展示。每当人们的审美到达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一定会有新的材料与技法的演变来与造型语言相适应,并且愈演变愈臻于完美,从而使艺术的表现力达到极致。 譬如欧洲15世纪时,意大利城市建设空前繁荣,大量的宫室、教堂需要装饰,巨大的墙面要求有表现宏伟场面和复杂明暗关系的绘画。于是,油画这一新的以油为媒介的画种便应运而生。由于它不会很快干掉,艺术家尽可以从容不迫地反复深入刻画,运用多层复加的手法,造成动人、逼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到了19世纪70年代,对都市的喧嚣嘈杂感到厌烦的巴黎人需要到周边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艺术欣赏的方向转向了明亮、愉悦的色彩美。很快,用铲型画笔将大块纯色堆上画面,笔触相互分离的直接画法便取代了古典画法。在一定的距离上去观看这些印象派的绘画,我们会感到它们和在调色板上精心调配后画出的效果是相同的,但颜色却要鲜亮得多。 中国的绘画也有这样的典型例子,比如传统的文人画。文人画画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于抒发情感,寄托高远。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赵维华对绘画媒介与造型语言的关系作了多年的潜心研究,他的这篇博士论文从中西哲学的不同审美切人,论述中西绘画各自的工具、材料的差别以及它们对于造型样式的影响。作者关于“西方绘画的基本推动力来自一系列的分离,而中国绘画则来自一贯的融合”的立论新颖而独特,对于绘画创作的理论与实践都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序前言导论 一 综述 二 概念与方法 1.样式概念的解释与界定 2.样式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3.中西绘画样式的基本征兆 (1)笔法两极性的象征 (2)风格演变两极性的象征第一章 媒介的自主性 第一节 媒介的一般讨论 一 媒介自主性问题的提出 二 材料与媒介 第二节 传统绘画对媒介的探索 一 媒介是绘画的兴趣所在 二 感觉兴趣来自传统的连贯 第三节 媒介的自主性贯穿绘画史 一 媒介作为实体的呈现:代表传统时期的媒介观 二 媒介作为关系的呈现:代表近现代的媒介观第二章 水墨与丹配拉 第一节 中西绘画的基本媒介 一 水墨与丹配拉的基本特性 二 丹配拉的概念 三 媒剂的厚度 第二节 水墨与丹配拉潜含的造型手法 一 运行与渗染 二 光与色 第三节 水墨与丹配拉的潜能与造型样式的可能性 一 绘画对媒介功能的发掘 二 黑与白的对等地位第三章 媒介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柔软与坚实 一 基底和底子 二 媒剂 第二节 流动与凝滞 一 吸收与不吸收 二 稀薄与稠厚 三 可塑与不可塑 第三节 融合与覆盖 一 重叠性 二 透明性第四章 媒介与造型语言 第一节 造型语言的基本原理 一 延续与并列 二 分散与聚集 第二节 造型要素的表达 一 造型的媒介基础 二 同质化的作用 第三节 图画平面与形体再现样式 一 中西绘画的空间样式特点 二 罗马全景画与《树色平远图》结论致谢
章节摘录
样式作为绘画的界限 样式的神话意义表现在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作为形式表现的神话,第二个层次是作为绘画本身的神话。第一个层次表现在绘画操作的双重性:表现性的操作和象征性的操作。一方面,绘画要表现对象,必须考虑具体的手法,画家可以自主地支配和处理形式要素。可以使线条细腻,也可以使笔触粗犷;可以接近对象,也可以偏离对象,产生变形;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这些都是绘画操作中画家有意识支配的部分。另一方面,绘画对形式要素的任意支配取决于一个前提,即形式要素在绘画中的运用的可能性范围,或者说形式要素可能具有的意义。这是画家所不考虑的问题,因为在考虑前提时,就不能考虑运用,反之亦然。画家自觉运用的并不是形式要素本身,而是绘画样式赋予形式要素的意义,即并不是线条或块面,而是轮廓、塑形、深度、韵味等经过修饰的、有特定指向性的形式要素。贡布里希说:“艺术语言与视觉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既明显又神秘,艺术家运用这种语言如同我们运用所有的语言一样,不必懂得语法的词义学。”21具体的形式表现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整体上形式表现的选择是一种自动的行为,就像在语言的表达中,可以随意运用不同的词语,甚至改变词语的正常用法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运用都是来自语言体系已经赋予词语的功能。 所以,绘画不能从自身突破样式,当绘画要说自身样式的时候,说出的却只能是(样式之内的)风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