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页数:406 译者:王文新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种新的眼光儿童的利益在全世界都受到糟糕的保护,原因有三:1.在这方面,越来越丰富的科学言论正在与文学言论争夺对人生第一时期认识的垄断。这种科学言论掩盖了每位儿童身上所包含的象征性现实、特别力量和潜能。儿童从小说家眼中的欲望对象变成了医学和人文科学学者眼中的研究对象;2. 社会首先关注的是使花在儿童身上的钱有所回报;3.成人们害怕释放儿童身上携带的质疑其权威、知识和社会地位的某些力量、某些能量。他们将其受挫的欲望及不适投射到儿童身上,并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儿童。通过研究失败的起因和数世纪来导致成人与儿童关系异化的错误的根源来分析“历史教训”,建议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更好地进行预防,这就是本书的中心内容。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儿科与教育著作都让步于“成人中心论”的老传统。它们所做的只是将基于家庭利益设计的永恒指南进行翻新或时尚化。这必然是家长学校。这是为孩子们服务吗?不,是为家长服务。这项集体调查的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视角:它脱离了家长棱镜和所谓教育手册和论著的变形透镜,重新从真正的成长视角来看待儿童。使用方法这项集体工作的目的是将一整套历史学、社会学、种族学、文学和科学数据提供给精神分析学审视,这套数据是从以儿童被赋予的社会地位为题在法国和国外进行的调查中采集而来。这是一种独特的做法: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凭借自己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和家庭主妇的双重经验进行思考和评论。楷体字的段落向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医生如实介绍调查结束时所了解到的趋势、潮流、风尚,以及常数、辩论点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作出反应,将这些数据与自己的观察进行比较,带来她个人的证言,发展自己的观点。本书第一部分试图作一个历史总结并做出诊断。第二部分勾勒了对人生第一阶段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阐述了一种为儿童服务的社会模式。第四部分,即最后一部分,为预防儿童神经症打下基础。这是小步骤的革命。是真正的革命。
内容概要
尊重儿童,就是在尊重人类
从未有人以如此优美、正确的方式谈论过儿童,谈论儿童的真实状况和欲望。
法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大师弗朗索瓦兹?多尔多钟情于佛洛依德最精髓的阶段理论,在本书中她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儿童精神分析的专业知识以及亲身养育子女的丰富经验,针对儿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富有远见卓识的阐释,其新颖的思想常常别具一格,书中所采取的诸多心理分析策略都是建立于这样的一个理论基础上:儿童自被孕育、至少是自出生的时候开始就构成一个主体。
在本书中她一如既往,彻底捍卫儿童的利益,否定对儿童进行整齐划一的培养,反对一种因对儿童过度保护而产生破坏作用的教育方式,反对盲从追随现有的流行教育模式,反对强制儿童效仿父母的做法。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Fran?oise
Dolto,1908—1988年):法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儿童教育家,法国家喻户晓的儿科医生,以独特的临床见解著称。她是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分析学家,法国精神分析界最受欢迎的人物,在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1953年她与雅克?拉康等人共同创立了精神分析法国协会,将精神分析推向了儿童;1964年她又与拉康等人一起,创建了巴黎弗洛伊德学院,把弗洛伊德的观点引入到医学和儿科学的领域,引起了医学界的震动。70年代,她在法国广播电台开设儿童教育节目,深入系统地解答有关儿童教育的种种问题,帮助家长理解和教育孩子。她著述甚丰,出版了近十部专著,如:《精神分析与儿科学》《当孩子出生以后》(上、中、下三册)《身体的无意识形象》《儿童的利益》《学业失败》《一切皆言语》等。
书籍目录
一种新的眼光
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 只要有孩子
社会中的儿童:常数、变化和失败的起因
第1章 乔装的身体
发现儿童的身体
性别身份
儿童的性欲:沉默之墙
第2章 错误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或负罪感的根源
第3章 童年回忆录
天使、侏儒和奴隶或文学中的儿童
《驴皮》和《蓝色星球》(从童话到科幻作品)
三明治儿童
第4章 禁闭
儿童的空间
学校之路
水源与排泄处
安全,为何而求?
认识危险
《四百下》或情感安全
第5章 豚鼠儿童
科学言论
模特儿童
强暴式拍摄
操纵者是善恶二元论者
诺贝尔精子
……
第二部分 语言生命
对人生的第一阶段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明日乌托邦
想象由儿童来掌权
第四部分 小步骤的革命
一种提前预防的雏形以及儿童家园的奠基石
章节摘录
第1章 启蒙下面的文章已经开启了人们对童年的另一种文学言论。这不是作为作家或教育者的成人自恋或意识形态性质的投射,也不是原型游戏或者传统的文笔练习;这是一个真正的儿童故事,发自肺腑,声音透明且无拘无束。这是一种欲望的力量,它促使这名5岁小女孩坚持学习、战胜考验,并接受从想象中书籍之美妙到现实中成人给乖孩子所写故事之平淡的痛苦过渡。我们在此可以衡量识字课本拥有多么强烈的力量,每一个启蒙过程让人有多么痛苦(哪怕只是接受现实),不仅如此,新读者也会发现自己也可能被他人当作读物,披满符号的读物。在下文中,弗朗索瓦兹•多尔多讲述了自己当年学习识字的故事。她唤醒了那么多读过这个故事的人对他们自身经历已忘却的回忆,使得我们在谈论儿童利益时引用这篇文章显得恰到好处。阿布卡塞姆的拖鞋我决定为您讲一个故事[作者把这次见证献给比利时哲学家阿尔冯斯•德维尔汉(Alponse de Waelhens),他到特鲁索医院(hopital Trousseau)“像一名精神分析小学徒一样”听作者给儿童坐诊。]:《阿布卡塞姆的拖鞋》(Les Babouches d’Aboukassem),或者说我是如何历尽艰辛和失望而发现阅读快乐的……最终说来,或许是后来的快乐……《阿布卡塞姆的拖鞋》!奇妙的书名,不是吗?我听到您像答应去看一场足球比赛一样表示同意了。这就是那本有着红色精装封面、对我来说和交织着希望与眼泪的时刻联系在一起的书的名字(“弗朗索瓦兹,你怎么哭了?”—“因为我永远不会读懂它!”)。这个书名让我回想起诺曼底海滨1913年8月阳光灿烂的一天,这一天,一种顿悟把我突然从文盲状态推向了文化!这也许是黑暗中日复一日的摸索和耐心的沉默为我准备了生命初沐光明时所感受到的强烈目眩吧!这是我的出生吗?阅读?这对我来说是多么非同寻常的惊喜!而对我周围的人来说这显得很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大人们所说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吃惊,一视同仁地看待婴儿的出生(尽管这是一件神奇的事)和阅读这件神奇的事:由印满黑色小符号的纸张构成的物品讲述一个故事,谈论一种气候和一种风景,赋予想象中的人物以生命。同样神奇的是字词与我们的思想相混合,把世界和他人带入我们的卧室。神奇之事还有在一片灯光中,书这种宝藏把它用有待解读的小符号收藏的封闭生活布满我们的心间。此外,那些神奇的书页在没有读者或者被重新合上时仅是一件物品,这有多么奇特啊。这是一件可能永远与众不同的物品,但它本身并没有梦想:它是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难道不也是崭新的、披红镀金或者破旧不堪的读物吗,难道我们不也披满符号吗?别的人有朝一日可以怀着一颗亮堂的心聚精会神地阅读它,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也没有这样的梦想。这样,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因为自己作为读物的存在而让他人得以阅读、破解奥秘、了解自我与世界并产生梦想吗?我仍清楚地记得在我幼稚的心中发生的这场革命,仿佛就发生在今天。我在书房发现的那一排排图书中藏有多少快乐啊!因为从我近五岁的生命中值得回忆的这个八月艳阳天开始(我当时很贪玩,而且作为大家庭中的第四个孩子,一家人在烤面包的香味中一醒来就吵闹个不停),我就忘不了当一切还在沉睡时晨光从百叶窗缝隙中透进来、给房间洒满魅力和寂静的那个时刻。我蜷曲在沙发椅上,一缕阳光笼罩着我,神秘的灰尘永远不知疲倦地在光线中跳舞,我挑一本书打开,贪婪地沉浸入其中,对其他一切充耳不闻。有崭新的书、破旧的书、哥哥姐姐所谓的课本、童话、冒险故事,以及我父亲小时候获得的奖品书,上面盖着旺佛(Vanves)高中带桂冠图案的标志:罗马历史,儒尔•凡尔纳(Jules Vernes)的科幻作品,弗罗里昂、格林、安徒生、佩罗的童话故事。还有《我的报纸》(Mon journal)书页切口烫金的合订本,这是一份1880年开始发行的儿童周报,上面有穿着旧式服装的儿童肖像,和我父母在纳达尔照片上的穿着一样。另外,因为在学习识字的同时我也用宽行练习簿学会了写字,我就在那些线条之间用铅笔给爷爷奶奶和曾奶奶写信(我说的是用一连串很难辨认的字母写就的信),可爱的曾奶奶会马上给我回信。于是从早餐的熙攘开始我就盼着邮递员的到来。您看,《阿布卡塞姆的拖鞋》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为此我多么感谢“小姐”啊!她是在1913年这个夏天来帮助我母亲的卢森堡小学教师,当时母亲刚生下我弟弟,即家中第5个孩子。“小姐”是来照顾“大孩子们”的。她带我们去海滩,在我们玩耍的时候编织衣物或绣花。我钻进阳伞,站在她面前一动不动地欣赏她灵巧地做活儿。“快去玩吧,弗朗索瓦兹,去挖个沙坑,不要呆在这儿‘瞎瞅’个不停。”当我们看东西或想心事的时候她就说这样的话。亲爱的“小姐”!她总是在忙着“做事”。对她来说,悠然地活着和想事情就是“瞎瞅”或“瞎想”,是无用的事!这让我感到惊讶!后来有一天在沙滩上,她给我带来了织衣针(给我带的!),并“给我”织出针眼,给我演示如何给我的布娃娃摇篮织一个布罩。太棒了。我懂编织了,这让我很开心很开心!我和小姐的相识真是一件幸事。晚上,哥哥姐姐们做暑假作业,我坐在小姐和他们的身边编织东西,边织边吐舌头。神奇的是她居然能把松开的针眼补上去(“它们都不是单独织的,”她对我说,“另外在这里你织错了一针。”)在很长时间里,直到1914年大战的战壕,我都以为“虱子”就是编织时的错针(我当时惊讶地得知可怜的法国兵身上有很多错针)。就这样,在家里,当别的孩子“和小姐一起学习”时,我发现了一本红色封面的书,不太厚,里面有让人着迷的插图。当我织错或者织漏了许多针时,我等着小姐花时间来纠错,并用她有时给我读故事的方式给自己读那些奇妙的图画。我可能是在无声地“瞎想”。小姐用眼角瞥看我。有时我盯着书的硬皮封面,浮想联翩。我试图回忆其中某幅插图(应该说是“版画”)的所有细节,然后打开书并总是惊讶地发现那张画和原来完全一样。在我的回忆中,画中的骆驼、毛驴、缠着头巾的人,所有的东西都在动,但我重新看到画时他们却是纹丝不动的。见我不停地把书打开、合上,然后再打开,并可能看见了我的表情,哥哥姐姐们不由得哈哈大笑,尤其当我告诉他们不断重复的让我惊讶的事时。小姐没有笑。她告诉我书里东西的名称:清真寺,东方市场,月牙形的土耳其羊角面包,包头布,皮里长袍,土耳其帽,蒙面妇女,棕榈树,拖鞋等。于是插图不动就不是什么错了,我脑中装着所有这些美妙的名称来看它们,仿佛我身处其中。有一天,小姐对我说这本书的书名是《阿布卡塞姆的拖鞋》。阿布卡塞姆,就是那个包着头巾、留着大胡子、穿着皮里长袍、腰系宽皮带、总是在交织着阴影和刺目光线的市场即“苏克”(souk)上与人讨论的那个人。除了插图页之外,书里别的地方都印满了粗黑的字符。几天后小姐对我说:“要是你想学习识字的话,你就能读懂这本书并知道它讲的故事了。”“是的!我想学习识字。”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开始了。那本著名的《阿布卡塞姆的拖鞋》就静静地躺在桌子上,但小姐打开的并不是它。她打开了另外一本书,很小,扁扁的,蓝色封面,上面贴着一张长方型的白色标签,边上饰有两条蓝线,就像蓝色海员衣领镶着白丝带一样。标签上是小姐写的“弗朗索瓦兹”,她读给我听。“这是你上课用的书:《识字课本》。”我就是这样学习阅读的。她把课本翻到第一页。这本薄书平平地展开,不需要人拿着,不像《阿布卡塞姆的拖鞋》,一旦人松开双手就会自动合上。课本中印有孤零零的符号,小姐说那是“字母”。字母都有发音,有大小写之分;同样的字母有时线条很粗,有时线条很细,有时直,有时倾斜,有时生硬,有时又不那么生硬,有时是印刷体,有时是手写的行书。多美的单词啊,我这样想。(用行书书写,就像用散文体说话让儒尔丹先生产生的感觉,这不是很神奇的事吗?)还有元音和辅音,辅音就是只有与元音结合才发音的音,另外还有二合元音以及……那些陷阱。所谓的陷阱就是容易被忘记的符号,包括各种音符、分音符、圆点、省文撇、连字符、变音符、逗号以及所有容易被遗忘的符号,它们看起来可有可无,本身也不发音,但能改变有关字母的发音,使它们发出不同的音,甚至让人难以置信地改变单词组合的意思,把这些组合变成问题或者回答,变成玩笑或者严肃的话语。小姐的这本教材真是了不起,但这种感觉并不长久。小姐每天早上都来叫我起床学习。教材的每一页右边都画着一样东西,用来表示这件东西的单词都由相关符号的清音或浊音(辅音!)开头,用大写和小写形式、印刷体和手写行书各印一遍,看起来不一样,但读音一样。这些符号占据该页的左半边。每页的布局都相同。上面说的是每一页的上半部分,另外一半印的则是这些符号与前面书页所教符号的组合。小姐用裁纸刀的刀尖指着符号,我则寻找与它们对应的发音。我的注意力被激发出来,好像在破解一个机关或猜一个谜语。如果我猜对了,裁纸刀的尖端就继续往前走。不然的话,它就停在原地,或者在更糟的情况下,小姐回到前面的某一页,一直到我找到为止,然后再返回出现问题的那一页。我想往前走,看其他书页上的内容。做不到!啪嗒!一大堆我不认识的符号把我挡了回来,回到据小姐说我第一次学这些符号及其发音的那页教材。在这项学习之后,小姐拿出一个宽行的小练习本,要我在上面用行书写出当天学的字母,要用铅笔写,但我用力太大,结果经常折断笔尖。她并不责备我,而我觉得自己愚蠢而笨拙。她用一把小刀削铅笔的木头,然后把笔头削尖,十分耐心,同时说:“我削铅笔的时候,你好好把手放松一下,就像这样,对。不,不要看时间。你要完成这一整页书,写出来有三行字。”我丝毫看不出这项“学习”(就像她说的那样)和总是被推迟的阅读《阿布卡塞姆的拖鞋》这本美妙图书所述故事间的关系,它书页紧闭,静静躺在桌子的一角。当我从小姐的卧室下楼之后,我的姐姐和两个哥哥都嘲笑我:“阿布卡塞姆的拖鞋有意思吗?”我用恼怒的口气勇敢地回答他们:“是的,很有意思。”“你撒谎!那么今天讲了什么故事呢?”很不幸,我不能告诉他们学的是“婆啊,婆哦,婆伊,婆偶,婆愚”和“尼阿,尼哦,尼伊,尼喔,尼育”。于是我就说:“我们读了东方市场、沙漠中的棕榈树……所有那些东西……但还要我讲给你们听,你们也太笨了吧。”小姐有时来帮我:“不要嘲笑她,她学得很快,她很快就学会读书了。”什么?这没有任何意义的半小时努力,这就叫学习读书?这就是让这位总是平静的小姐感到满意、被她称之为“我们和弗朗索瓦兹进行的学习”,而我对这种结结巴巴、为了读语音而读语音的学习既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也看不到尽头。终于,我们走到了印有字母Z(读[zed])、带斑马图像的最后一页。在巴黎,我们住在居斯塔夫泽德街(Gustave Zédé)。这样,无论您是否相信我,小姐在宽行练习簿上写了一遍“居斯塔夫泽德街”这个街名示范给我看,我乖乖地把这些书上没有的符号当作一幅图画临摹下来,并不明白它们是一些我熟悉的语音的书面形式。我记得当时为了取悦小姐,我承认自己写下了我们在巴黎所住街道的名字,但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使她让我相信和说出这一点。我结结巴巴拼读和在练习簿上书写的这几串字母、几组符号与我印象中这条街道在我们散步回来时一系列那么自然的抑扬变化的声音毫无关系,当时我小跑着,高兴地叫喊着,忘记了疲劳和担心找不到回家之路的恐惧:“好了!到了居斯塔夫泽德街!”在教字母Z的这一页之后,有几页没有图画,只印着一行行的黑色符号,先是粗体的,后来就变细小了。这些是“阅读练习”。这是要做什么啊!小姐说这只是“课文”:“开始读吧!你知道自己做得到的。”于是我就开始读了。每次碰到障碍或读错了,我都要回到自己辨认不出来的符号组合、“音节”或“二合元音”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在我自以为已经把这种痛苦的入门学习熬到头时,像这样退回到以前学过的书页,这多么不可思议,有多么不幸啊。小姐曾告诉我,学完这本教材我就可以阅读《阿布卡塞姆的拖鞋》了。最终还是要努力把这最后四页“课文”读完。在度过了我感觉十分漫长的一周之后,小姐说我读得很好:“这一次你一点错也没有犯。”对我来说,这些课文都晦涩难懂。小姐却显得很高兴。大人们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弗朗索瓦兹,明天我们就开始读《阿布卡塞姆的拖鞋》。”“太让人高兴了!课本学完了?”“是的,但我们还得留着它,以备你需要回头复习时用……!”第二天,我兴奋地来阅读那本书。“我们读到这里为止。”小姐边说边用铅笔在第一章大约第5或第6行的地方做了一个标记。“不,不,到这里吧。”我指着第一页下面说。她笑了:“我们看吧。”于是我就开始结巴着读由符号组合而成的音节,跳过了一个奇怪的音节,读完了一个单词。“不,不,要注意,你跳过了一个音节。”小姐用铅笔在每个音节的上面画了一条弧线,并掩去后面的音节。她纠正说:“不,不是这样读的,要拼a、r,而不是r、a,就是ar,然后拼b、r、e(对,读bre)。你现在看一下整个单词(她用一条大弧线把两个音节一起标出来):arbre,arbre。你好好看看,rabre没有任何意思。好了。但你累了,你一直读到了这个地方而没有犯错,现在你开始乱读一气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我甚至没有读到原来铅笔标出来的地方!“我们明天继续读,但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在练习本上用印刷体把头两行抄写一遍,这里,直到句号为止。这本书里的单词都是印刷体,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写同样的东西,这也很好玩,甚至让人很开心。小姐的态度很坚决。我看着她停了下来。“继续写,很好,没有犯错。”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我很喜欢小姐,但我一点也弄不懂她让我做的事。这会让我们走到哪一步呢?我回想起据小姐说我完全正确地读出第一个整句的那一天。这是一个句子,因为它是以一个大写字母开始的,中间有让人停下来稍作呼吸的逗号,并且到了句号处我要停下来。“好。接着读第二个句子。”于是我用手指把单词一一点出来,用紧张单调的声音结巴着读那些小符号,眼睛跟着小跑。小姐不再用铅笔在每行文字上面标弧线了,也不再用大拇指捂住我尚未读的部分。最后我一直读到了“句号另起一行”处。好了,终于到头了!“很好。那么你读到了什么呢?”我指着那段文字说:“这些都读了。”“是的,但你到底读到了些什么?……这段话讲了什么?”右边一页印有一幅插图。于是我就开始自作主张地编造这幅画讲的故事。小姐十分严肃但依然平静地对我说:“不,你读到的不是你编的那些东西,你编的东西不是你顺利读出来的书上文字。”“什么?(她所说的‘顺利读出来’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向您保证就是这些东西。”“好了,再读一遍。(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抹起来。)好了,勇敢些,我们会做到的。”“(做到什么呢?总是不断重复。)不,不,我不想再读了。”“好了,弗朗索瓦兹,你差一点就做到了……勇敢些!”于是我抽泣着透过眼泪重新读那半页书。这是乏味且荒谬的声音活动,它在人还在掉眼泪并要擦鼻涕时尤其不易。当我第三或第四遍读完那该死的句子后,小姐依然平静地问:“那么它讲了什么呢?好,擦掉眼泪和鼻涕,喝点水,就在那儿。现在再读一遍。”“不!它没什么意思。”“不对,它有一定的意思。快读吧,读到逗号都停一下。好好听着自己在读什么。”听自己读?听自己读?我重新开始读原来的句子,奇迹发生了!在我听自己读的时候,句子产生了某种意义!太棒了!到句号之后,我继续往下读,同时聆听着,当读到“句号另起一行”时,我不等小姐开口就重新开始读,为的是让自己高兴;我先是慢慢地读,一边听着,我紧张单调的声音逐渐松缓下来,于是我加快了速度,在逗号处稍作停顿,然后继续往下读,最后在句号处落下了语调!我不想停下来,但家里人在喊吃午饭了。这就是阅读吗?句子和段落都有了某种意思。是的,然而……在餐桌上,小姐对我妈妈说:“好了,弗朗索瓦兹会读书了。”“啊,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是的,但对弗朗索瓦兹来说时间却很长,另外我也不能肯定她对此感到高兴,不是吗,弗兰索瓦兹?”“是这样……但我原来并不知道阅读就是这么回事。”哥哥们说:“那么你原来觉得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不知道……反正和这不一样。”“这个孩子真傻。阅读就是阅读呗,怎么都一样,写字就是写字,不是别的东西。”他们的话当然是对的,事情应该是这样。下午在海滩上,小姐坐在阳伞下绣花,我走近她说:“小姐,您说说看。”“说什么呢?”“我想知道怎么才能真正学会阅读。”“可你现在已经会了呀。”“是的,这是因为您告诉我去听……于是读的东西就有了意思,但明天也许我就不会了。”“不会的,不会忘的,这好比走路:人一学会走路就忘不了。”“是的,但那段话的意思,有意思当然很好,但它并不让人感兴趣,这不是真正的《阿布卡塞姆的拖鞋》的故事。”“是的呀,这只是故事的开始,你只读了第一章。”我思索着。“你想什么呢?”“我想从前你为什么没有让我去听。”“说了呀,我一直对你说,但你做不到用耳朵去听,也许你过于忙着用眼睛读了。”“但当我边读边听的时候,这不是插图上的故事啊?”“去玩吧,明天早上让我们看看让你烦恼的是什么。”第二天早上,我读得更快了,并且理解自己读的内容,但说真的,这些文字讲的并不是我原来想知道的东西。“为什么它要讲和插图不一样的事情呢?”小姐启发我说:“听着,画插图的人首先读了故事,然后根据他所读到的东西创作了图画。你也一样,假如你没有看过这些插图,也可以根据文章来创作图画的。”“但‘文章’不是课本最后几页上的东西吗?”“哦,是的,你说的对,但故事,阿布卡塞姆的故事也是文章。”“啊,这是文章?文章是一个故事?(我糊涂了)。教材中的文章都没有任何意思,它们只是阅读练习。”“有的,那些句子都讲述了某件事,当时你没明白吗?”“没有,书上没有图画,只有单词。”“可这正是阅读呀;我们不需要图画;我们要去想它要表达的东西,并可以画出它让人想到的东西。”“啊,是的!但有些话让人什么也想不到……”我开始透视到一些东西:在学到这项本领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这之前对我来说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本魔书奇妙的插图让我产生的丰富想象只是一个陷阱。我曾想了解的故事只是一种诱饵,为了它我那么强烈地想学会读书,也多亏了它我才取得了“很快的进步”,但和这项新本领联系在一起的是多么大的失望啊!让我感到惊讶的,就是我能够学会读书。我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就是这样……也只是这样而已!并且我再也忘不了这项本领了。后来我意识到当人学会骑自行车时也是这样,学会的东西就忘不了。知道了颜色的名称、分辨出音符的对错就再也不会把它们弄混,这在我看来有多奇怪啊。我努力尝试消除自己的读书能力,我曾发现当我用某种方式使用眼睛时,一行行的字就变模糊了,仿佛我不会读书一样。但我知道自己用的是一种好玩的诡计(我是把目光的焦距调至无限远)。我不“能”阅读了,但我还是“会”阅读。并且当读到用粗大字母印刷的东西时,比如报纸的名称,这个诡计就不好使了。我记得当时完全还是孩子的自己陷入了对知识不可逆性的沉思之中,即使人不再想要自己原来极力谋求、现在已经掌握的一项知识(读书就是这种情况,在我学会读书之初,我就感到被欺骗了,觉得当初拥有这样的欲望真傻),它也不可逆转。尽管如此,在我记忆中,我自己这次不可逆转的变化是与《阿布卡塞姆的拖鞋》这个让人难以忘记的书名,与在我眼中精美无比的黑白“版画”,以及这本书平淡、让人无法产生丰富想象的文字紧密联系在一切的;而它富有表现力的插图曾激起了我学习读书的欲望和不懈努力,这种努力依靠小姐和那本《识字课本》的帮助为我打开了文化之路。假如当初我没有被一本特别的、被我当作唯一欲获取之物来选择的图书所激励呢?假如我当初数小时呆在学校30多名孩子中间呢?和我一样,对这些孩子来说,想阅读某本图书的迫切愿望不会赋予识字课以意义,但小姐理解并利用了我这种迫切愿望,她要与我的反抗和疲劳作斗争,懂得鼓舞我并与我协商解决一时的放弃思想;是这种“激励人的迫切愿望”以及教材,尤其是学生与女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整体产生了效果。为一个人扫盲。什么时间?什么方式?出于什么理由呢?假设我晚出生50年,即出生在动画、音像和连环画时代,我还会有这么强烈的学习读书的欲望吗?这对哲学家来说也许是一个问题。
后记
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代译跋)这本书或许能够给中国儿童的父母和老师带来一些启发,甚至是重要的启发。这是我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多次想到的一句话;原本没有作跋的打算,但一些感受不吐不快,也想与其他读者在阅读完这本厚厚的著作后作一个交流,便这样写了,并把这句反复想到的话放在第一行。这些感受是真实的,写这篇短文也是真诚的,因为我就是一名11岁男孩的父亲,正和许多父母一样享受天伦之乐,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很多的困惑。我一边翻译此书,一边将书中的言论与自己的言行和教育观进行比照,发现了许多共同的理念,但也有许多分歧,对精神分析学也有高深莫测的感觉。但不管怎样,通过这种比照和它带来的思考,自己原先的一些困惑释解了。一个很明显的结果:面对孩子的任性、懒惰、错误甚至反抗,我大都能努力去理解并以平和的心态与之协商解决了。一切都在于:我们是否把儿童真正当做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多尔多用了450页的篇幅(原书)作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正是这位学者和这部著作的伟大之处。这句话说起来也许显得很容易,道理很浅显,但让我们把自己想象为一个隐形的第三者,跟着孩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上的有关场所走一遭,认真听一下他(或者她)所听到的话,和他一起做一遍他被要求做的事(包括我们自己说的话和要求他做的事),非常坦白地说,我们很少实践这个回答。就像多尔多在书中所说的,我们大人在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甚或让孩子承受我们自己过去经历造成的精神隐疾。除了学校的课程和作业之外,还有奥数、钢琴、电脑、书法、英语……我们就这样残酷地把孩子推向“第一线”,是为了孩子吗?恐怕更多地是为了自己。单是人手一册的家校联系簿,全市数十万小学生的个体身份就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来往签名中被抹杀了;联系簿上没有他的签名栏,换句话说,他作为一个人是不存在的。而是他在背负着近9斤重的书包来往奔波;他在为谁而背呢?我们的困惑、与孩子发生的冲突就来源于此。他在为大人而生活。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承受,小心翼翼地做到让父母和老师都满意。然而他仍然是一个鲜活的人类生命,当他幼稚柔弱的身体和精神实在承受不住了,他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罢工”、“逃跑”甚至“造反”。我们没有权力这么做。困惑和冲突本来都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返回自己的位置并不再逾矩,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还给他。尊重他,时刻提醒自己他将是一个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去聆听孩子的话,看他做的事,带着欣赏的心态;陪在他的身边,却要力争“隐身”,只在他需要和迷茫的时候“显形”,利用合适的机会和他温和地交谈,让他在和父母的平等交流中开心地接受后者的建议和引导,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对他没有任何权力,只有爱心和责任。他有着无人能预测的潜能,有自己的未来和成长轨迹,不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所能规划的。即便我们有权对他提出要求、责难他的缺点,我们恐怕也要先问一下:你对自己有无类似的要求?你有没有可责难的缺点甚至恶习?我们不能一边自己看电视、打麻将、玩游戏……对自己的毛病无限地宽容;一边却要求孩子胸怀远大的志向、精神百倍、心无杂念地做算术题、背古诗、抄单词……不容许他偷一点懒、犯一点错误。这些感言,是用来讨论的。读者尽可从书中读出不同的东西进行商榷,乃至提出批评,包括对译文的质量。王文新2009年夏于上海
编辑推荐
《儿童的利益》编辑推荐:《儿童的利益》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还给他。尊重他,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终将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作为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推向儿童的始作俑者,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理论上极有创建,著述甚丰,她把弗洛伊德的观点引入到医学和儿科学的领域,引起了医学界的震动。而且她致力于儿童教育实践,旗帜鲜明地捍卫儿童的利益,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进出版此书,对目前高度关注孩子教育问题的中国家长,无疑为解决诸多纠结于心的教育问题送来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正是在多尔多的努力下,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成果得以走向大众,并产生巨大的效力。如今,受她思想的启发,以她所倡导的预防性教育模式为主的教育机构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百上千的地方以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命名——教育机构、街道、广场、公园、儿童图书馆、幼儿园、学校,等等。《儿童的利益》重要启示:*尊重孩子,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孩子。*孩子将是一个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你的任务就是帮助他完成独立。*时刻提醒自己:俯下身去,带着欣赏的心态,聆听孩子的话,关注他做的事;陪在孩子身边,却要力争“隐身”,只在他需要和迷茫的时候“显形”。*利用合适的机会和孩子温和地交谈,让他在和父母的平等交流中,开心地接受后者的建议和引导。*孩子有着无人能预测的潜能,有自己的未来和成长轨迹,不是家长和老师所能规划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