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理查德·塔纳斯(Richard Tarnas) 页数:605 字数:583000 译者:吴象婴,晏可佳,张广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理查德·塔纳斯的《西方思想史》依循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按古典时代的世界观、中世纪的世界观和现代的世界观等层递演进,着眼于西方文明中的重要思想和核心概念,即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从圣·奥古斯丁到尼采,从哥白尼到弗洛伊德的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等形成的思想传统,生动叙述了自古希腊起至后现代主义时代的西方思想的演进以及不断变化的观念,通过从当代的角度对影响西方人理解世界的种种观念的重新审视和深刻思考,满怀激情地提出了解决当代西方世界观危机的新的途径和方向,从而帮助人们勇敢面对和积极推动西方思想正在经历的划时代的变革。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理查德·塔纳斯 (Richard Tarnas) 译者:吴象婴 晏可佳 张广勇
书籍目录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西方思想史》中译本序
西方思想的激情
序言
引言
第一篇 希腊人的世界观
原型的型
相与神
从荷马到柏拉图的希腊思想的演变
神话中的想像力
哲学的起源
希腊人的启蒙运动
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英雄
哲学家的探求与宇宙精神
关于行星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与希腊人的平衡
双重遗产
第二篇 古典时代的转变
希腊化母体的互相对立的倾向
希腊思想的衰落与保持
天文学
占星术
新柏拉图主义
罗马
基督教的兴起
第三篇 基督教的世界观
犹太人的一神教与历史的神化
古典成分与柏拉图哲学遗产
异教思想的皈依
基督教看法内的两个对立面
欢欣鼓舞的基督教
二元论的基督教
进一步的对立面和奥古斯丁的遗产
物质与精神
奥古斯丁
律法与恩典
雅典与耶路撒冷
圣灵与它的沧桑变化
罗马与天主教
圣母马利亚与母教
总结
第四篇 中世纪时代的转变
经院哲学家的觉醒
托马斯-阿奎那的探求
中世纪全盛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世俗思想的涨潮
天文学与但丁
基督教会的世俗化与世俗神秘主义的兴起
批判的经院哲学与奥康姆的剃刀
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
彼特拉克
柏拉图的复归
在门槛上
第五篇 现代世界观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哥白尼
宗教界的反应
开普勒
伽利略
牛顿宇宙观的形成
哲学革命
培根
笛卡尔
现代世界观的基础
古代和现代
现世主义的胜利
科学和宗教:早期的协调
妥协和冲突
哲学、政治学、心理学
现代的性质
隐而不显的连续性
第六篇 现代的转变
变幻不定的人类形象——从哥白尼到弗洛伊德
现代思想的自我批判
从洛克到休谟
康德
形而上学的衰落
现代科学的危机
浪漫主义及其命运
两种文化
分裂的世界观
尝试综合:从歌德和黑格尔到荣格
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
世纪之交
第七篇 尾声
哥白尼之后的双重束缚
认识与无意识
世界观的演变
万物归元
大事年表
注释
参考书目
志谢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宗教的文化和思想的作用当然也受到了现代的世俗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的极大影响,但是在有组织的宗教的影响在许多方面继续减弱的同时,宗教的感觉力本身似乎为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新的不明确的思想环境所激活。当代宗教也为其自身的多种多样性所激活,去寻找各种新的表达形式和新的灵感与启示的源泉,范围广范,从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服用迷幻药的自我探测,到解放神学和生态女权运动的精神。虽然世俗的个人主义的优势与传统宗教信仰的衰落可能促发普遍的精神失范,但是在许多人看来,显然,同样这些发展最终也会激发宗教取向的新形式和更大的宗教的自主。越来越多的个人觉得应当自由地为他们自己确定他们与人类生存的终极条件的关系,更加广泛地汲取各种精神源泉,而不仅仅是被迫去这样做。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崩溃因而遭遇到一种正在浮现的意识的对抗,这种意识强调作为对生命的他的或她的生存的和精神的回应,个人应当对自己负责,应当具备创造革新和自我转变的能力。遵循尼采所内含的意见,“上帝之死”开始被吸收、重新设想为一种积极的宗教的发展,使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的更加真实的经验、对神的更加广泛的意识的出现成为可能。在思想的层面上,宗教不再容易被以还原论的方式理解为在心理方面或在文化方面坚定的对于不存在的实在的信仰,或者被说得通地解释为一种生物的偶然因素,而是被确认为基本的人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象征性地理解和占有存在的最终的本质。科学也是如此,虽然已不再享有它在现代所拥有的同样程度的统治地位,但是仍以其概念的无比的重实效的力量及其方法的鞭辟入里的严密而继续获得人们对它的热爱。因为早期现代科学的认识主张被科学哲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后果相对化了,所以这样一种热爱就不再是不加批判的热爱,不过在这些新环境里,科学本身似乎受到解放以探索新的和较少受约柬的理解世界的新途径。
编辑推荐
《西方思想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