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作者:索尔·伯纳德·科恩 页数:4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第2版)》是一本最好的地缘政治学专著。地缘政治学是关于世界主要地区政治地理变动的事实知识,包括它们在历史上以及当前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全景式的世界观察。在索尔·伯纳德·科恩的地缘政治学中,均衡,而不是转变,才是治国策略的一目的。最深刻的是,科恩暗示,在全球化的时代,战略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增长为已经是(或者可能成为)大国冲突地带的地缘政治区或破碎地带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后者成为潜在的一体化区或门户区。为此,将需要具有想象力的外交方式。索尔·伯纳德·科恩深邃的地缘政治智慧为其学说提供了坚固的知识基础。
作者简介
索尔·伯纳德·科恩(Saul Betnard Cohen),美国政治地理学家、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Ametican Geographers)前主席、克拉克大学地理研究所前所长,现为纽约市立大学名誉教授。
索尔·伯纳德·科恩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涉及世界政治学、低烈度冲突、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等,曾著有《分化世界的地理和政治学》(1964年)、《被分割的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边界问题的地缘政治学》(1986年)、《世界体系的地缘政治学》(2002年)等12部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地缘政治学概览
定义
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几个阶段
结论
第三章 地缘政治结构与理论
结构
民族国家的扩散
地缘政治学与一般体系
均衡、动荡和世界秩序
第四章 冷战及其后果
第一阶段:1945—1956
第二阶段:1957—1979
第三阶段:1980—1989
苏联超级大国的崩溃
向21世纪过渡
第五章 北美洲及中部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中部美洲
结论
第六章 南美洲
美国—南美洲关系
地理环境
地缘政治特征
地缘政治排斥力与吸引力
南美洲地缘政治独立的前景
结论
第七章 濒海欧洲与马格里布
地缘政治特征
欧洲一体化
移民模式
欧盟内部的东西相融
国家扩散
马格里布:濒海欧洲的战略附加
结论
第八章 俄罗斯与欧亚大陆汇合区
变化中的国家领土
苏联的解体
地缘政治特征
欧亚大陆汇合区
东欧
外高加索和中亚
蒙古
结论
第九章 东亚地缘战略辖区
中国
东亚边围带
结论
第十章 亚太沿岸地区
地区演进
政治上的稳定与不稳定
地缘政治特征
结论
第十一章 南亚
地区地缘政治概述
地缘政治特征
对国家和地区统一的挑战
结论
第十二章 中东破碎地带
现代殖民渗透
大国竞争:冷战时期
地理环境
地缘政治特征
重大冲突
石油、管道路线与政治
结论
第十三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破碎地带
殖民与帝国背景
后殖民政治框架
地理背景
地缘政治特征
地区性权力中心的前景
压缩区
结论
第十四章跋
描绘未来
参考书目
索引
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以印度为主导的第四地缘战略辖区已经在望。南亚作为一个地区的重要性是可以由其人口规模和其文明与民族方面的历史文化独特性确保的。虽然还受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困扰,但是这一地区在已经是高科技的世界大国印度的领导下,有能力实现现代化和经济增长。 高速行进中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通信网络向跨越全球的信息系统的转变,并不会消除国家界线和身份标志。全球化并不会导致地理的终结,也不会形成一个地理上的“平面”世界,像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那样。相反,它一般会带来一个更加复杂得多的地缘政治体系。在其内部,民族国家不得不面对来自外部以及内部的压力和种种势力,包括国内以及国际的恐怖主义,其在数量上要比自路易十一(1461-1483)摧毁封建势力最后残余,确立现代法国为雏形以来的5个世纪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还要多得多。 全球化并未凌驾地理。相反,它依据地理环境而调整并改变环境。它对各民族国家及地区产生的影响大小不一,而非全盘一样。资本流动及制造业外包并不是均等地进入世界所有地方。其运动方向主要是朝拥有规模市场、进入便利,以及大量廉价并有学习能力的劳动力队伍的国家和地区的沿海部分。其中一些地方已经成了移民的家乡,这类移民已经是美国、濒海欧洲地区和亚太沿岸地区的成功的企业家。 现代工业的扩散行为也是在回应政治考虑。当其符合华盛顿加强亚太沿岸地区核心部分的力量以阻挡苏联一中国的压力之时,韩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就是美国外包的对象。这同样适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美国即主动提出帮助西欧重建的行为。后来,美国经济注意力转移到了亚太其他地方,比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再后来又转向其南方边境区--直到墨西哥和中美洲。 濒海欧洲地区一开始将其兴趣放在马格里布边境区和东南亚一带,前者是因为地理上的相近以及殖民地渊源,后者是因为想继续维持过去帝国主义时期建立起的经济联系。随着欧盟的东扩,西欧现在已将其注意力转向加强巩固中部及东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实力以及为其剩余劳动力提供出口。最近几年,美国、欧盟,以及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已经让全球经济延伸到中国的“黄金海岸”和印度信息技术中心。但是,世界上还有大面积地方没有遇到经济全球化,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被吸入世界经济当中。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