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页数:211 译者:闫广林,张增武
Tag标签:无
前言
弗洛伊德的这部写于1905年的《机智与无意识的关系》(又译作《笑话与无意识的关系》),在他一生繁富的著述中,远不及《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重要,正如译者在初版《译者序》中指出的,作者的初衷只是试图借助对于机智、幽默、玩笑的心理分析,进一步印证、完善他的当时颇受争议的无意识理论。但在西方现代喜剧理论中,他的这部著作仍然成为一块显赫的里程碑,这就是“大师”。大师不但意味着创新,更意味着他的创新总是可以在人类的整体知识构架中占据一个不容忽视的位置。对于弗洛伊德这位精神病医生来说,他在撰写这部关于机智与无意识的著作时,或许根本没有想到日后会有人把它当作喜剧理论来读,然而这丝毫也不妨碍它成为真正的喜剧理论经典。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希波克拉底曾从医学、生物学的原理解释笑与幽默;亚里士多德曾以模仿说解释喜剧;康德以及尼采曾从哲学的意义上阐述笑的含义;里普斯还曾从美学的层面分析喜剧的成因……《机智与无意识的关系》一书,则集中展现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对笑与幽默以及喜剧作出的理论贡献。关于喜剧,我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对广林教授的一系列喜剧理论研究,我只有心悦诚服的敬佩。
内容概要
这原是一部探讨机智和无意识的关系以进一步证明无意识之存在性质的精神分析学著作,它旨在说明,作为对文明压抑的一种反抗,机智和梦都是无意识领域中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迂回表达方式,都是要通过简洁化的节省手段使力比多得以躲过道德律令的检查,巧妙地表达出来。但是,为了更充分地阐释机智的这一特点,弗洛伊德还从心理消耗的节省角度,对喜剧、机智和幽默进行了理论比较,以证明精神领域的三种活动都从席省中获得乐趣。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译者:闫广林 张增武
书籍目录
序再版序言译者序A.分析 Ⅰ.导言 其他作家关于机智的论点 Ⅱ.机智的技巧 合成词的构成 变更凝结与替换凝结 梦中的凝结 由分词法构成的机智 同一材料的反复使用 双重含义与双关语 模棱两可 节省倾向 谐音字 移位 作为技术手段的废话 诡辩性错误思维 思维的机械错误 合而为一 通过对立面表达 优越机智 间接表达 暗示性间接表达 省略 通过微小因素表达 比较 机智比较中的疑点 古怪属性 机智技巧回顾 Ⅲ.机智倾向 无害机智和倾向机智 由技巧而产生的乐趣 敌意机智和淫诲机智 淫猥笑话向淫诲机智的转化 机智在倾向服务中的作用 由思想机智所构成的谩骂 用机智反抗权威 机智讥诮 讥诮妙语与自我批评 批评的妙语和亵渎的妙语 怀疑性机智B.综合Ⅳ.乐趣的机智与机智的心理发生 现实的基础 词语中的乐趣与废话中的乐趣 昔日自由的再现 玩耍与俏皮话 俏皮话与机智 向倾向机智发展 前乐趣原则 玩耍乐趣与排除乐趣Ⅴ.机智的动机和作为社交过程的机智 “familiomire”妙语的主体确定 传达机智的冲动 妙语的第三者 作为宣泄的笑 第一个人为何不笑 机智过程的机械现象 对机智过程有利的因素 节省和总消耗C.理论 Ⅵ.机智和梦及其无意识的关系 梦工作 无意识 梦工作中的凝结与移位 机智工作的程式 作为一种灵感的机智 无意识与幼儿 梦技巧与机智技巧的不同 反讽——否定论 作为机智工作心理阶段的无意识 机智与梦的差别 Ⅶ.机智和各种形式的喜剧性 幼稚 幼稚中喜剧乐趣的来源 喜剧性的发生及其根源 动作的喜剧性 概念模仿 乐趣根源的两种消耗之间的比较 情境的喜剧性 期待的喜剧性 漫画 揭露伪装 机智和喜剧性的汇合 模仿的喜剧性 言语的喜剧性 不完全的喜剧性 喜剧性分离的条件 对喜剧性的精神分析 幼儿和喜剧性 幽默 感受消耗中的节省 幽默的形式 幽默与机智和喜剧性的关系 机智、喜剧性和幽默的公式后记
章节摘录
只要我们还记得倾向机智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武器,攻击那些大人物、那些有权有势的上司们的武器,只要我们还记得倾向机智有一层抵御内部障碍和外部环境的保护物,我们就会形成一种特别的概念,似乎某些类型的妙语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地位低下的、无权势的人联系在一起。我现在指的是那些关于婚姻介绍人的故事,其中有几个我们在研究思想机智的技巧时已经涉及了。在诸如此类的某些例子中,我们看到“她还是个聋子呢!”“在这个世界上谁愿意借给他们什么东西呢!”如此一来,介绍人就被当作粗心大意和没有头脑的人而遭受嘲笑,他们完全变成了喜剧人物,因为正如例子中所说的那样,事情的真相自动地从他们的嘴里冒了出来。但是,我们一方面了解倾向机智的性质,另一方面也知道这些故事中使人满意的性质,这种现象与笑话所针对的那些人的悲惨境遇之间互相协调吗?它们是机智之有价值的对立面吗?或者说,如果我们推测这种机智把介绍人放在最显著地位的目的,只是为了抨击某些更重要的事情,那么这种推测不是在表面上更能讲得通吗?或者正如谚语所说,这不是意在赶骡子却鞭打鞍垫子了吗?确实很难否认汶一概念。上述关于婚姻介绍人的故事的阐释还可以再继续下去。但实际上我们对此无需深究,只要看到这些故事里的滑稽成分,我们自己就满足了,而且也就能辨析它们的机智特点了。这种对机智的主观确定是确实存在的。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在后面将要研究它。这意味着只有那些想当然的东西才是妙语。我认为,只有那种在别人心目中是有趣的故事才算得上机智。但如果一条妙语容许怀疑,这可能只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它有一个侧面,或者说有一个在我们的例子中正好是喜剧性假面的那一面,在这个侧面上,有的人会满足于一瞥,而另一个人则试图洞察秋毫。我们还觉得,这个假面的目的是为了使那种认为此类故事还很神秘的研究眼花缭乱。
后记
弗洛伊德的《机智与无意识的关系》,是我们二十多年前合作翻译的一个成果。那时,弗洛伊德在中国读书界大名鼎鼎,精神分析学在中国学术界方兴未艾,意识与无意识、性本能与攻击本能、力比多与精神病、欲望与升华,如此等等的关键词十分流行。在这种语境中,我们选择了这本书进行翻译,并专赴南京师范大学,就翻译的细节请教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弗洛伊德研究专家高觉敷先生,希望能够借此而为西方现代精神分析学的中国传播尽些绵薄之力。但始料不及的是,译本经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后,不仅在精神分析学的传播领域而且在中国的喜剧理论和幽默理论研究领域,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其中的主要观点被研究者普遍引用,其研究思路也为一些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当然,还有一些研究者和翻译者对我们的译文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基于此,时过境迁后的今天,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弗洛伊德研究的成果,我们对译文进行了仔细的梳理,调整了以前因为直译而比较别扭的表述,以及因为理解的缘故而并不达意的词语。同时又增加了众多的注释,使其知识背景和理论背景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展现。相信我们的这些调整,能够顺应当代学术资源的发展,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感谢著名文艺理论家鲁枢元先生,为本书的再版拨冗作序。
编辑推荐
《机智与无意识的关系》:机智乐趣产生于一种抑制消耗的节省,喜剧乐趣产生于二种思想消耗的节省,幽默乐趣产生于一种情感消耗的节省——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