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和大问题

出版时间:2010年7月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肯·沃尔夫  页数:304  译者:包慧怡,李韵  
Tag标签:无  

前言

亲爱的读者: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人物展现了从最古老的文明直至17世纪的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书中人物涵盖甚广,从我们所谓犹太教一基督教(Judeo-Chris-tian)宗教系统的关键创始人摩西,到近代中国最能干的统治者之一——康熙皇帝。如果说历史研习的对象是那些一手创造了历史的人物,《大人物和大问题》在介绍世界文明的过程中恰恰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为史料所录的最有趣的人物身上。本书不要求读者事先具备历史知识,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风云人物的生活具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并且超越时空的界限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不过,多数读者很清楚,历史研究有时不仅仅是对大人物的研究,有时甚至不需要研究人物。如果我们在这本历史书中事无巨细地收录一切有趣的人物,读者将无从携带这些篇幅浩淼的卷册,更不消说仔细阅读了。本书中我们选入的人物必须是被某些人、某些准则判定为有趣和重要的人。无论本书收录的这些人物是否具有传统书面意义上的“伟大”这一特征,我认为他们都是些趣味盎然的人物,其生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历史学家及其他学者在教学、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竭力尝试解决的问题。在你自己评估他们的价值之前,对他们进行归类是大有裨益的。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人物中有八位主要是政治领导人——诸如汉谟拉比、阿育王和伊琳女皇这些人。另有九位人物则主要是思想家或宗教领导人,有些人两者都是——其中包括摩西、琐罗亚斯德、释迦牟尼、孔子、柏拉图、摩诃维耶、第欧根尼、德希得雷斯·伊拉斯谟以及马丁·路德。您还会读到四位最好被称作“探险家”的人物: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亨利亲王以及郑和。当然,将这些人物宽泛地进行归类并不是描绘他们生平的唯一途径。

内容概要

关注那些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大人物以及他们面临的大问题。每一章叙述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人大致生活在同一时期.但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各不相同.作者以历史性思维,阐释这两个人是如何处理他们所面临的相似的问题的。这些人物反映并改变了他们各自的世界。    本版新增了关于布狄卡和芝诺比娅的章节.她们是反抗罗马帝国的女战士.该章论述了罗马人。为了满足学生们对伊斯兰教的兴趣,新增了关于伊斯兰教神学家安萨里和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的章节。最后一章也是新增的,关注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书中内容已经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大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第3版)》每一章都独立成章,因此,您可以按照任意章节顺序阅读;内容趣味盎然,读者即使没有专业的历史知识.也可以轻松阅读。

作者简介

肯·沃尔夫是肯塔基州立默里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自从1969年以来他便在此任教。他出生于爱荷华州的达文伯,1965年,他在圣安布罗斯学院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66年和1972年在圣母院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沃尔夫教授帮助设计了州立默里大学的《世界文明史》教程,开课伊始他便亲自教授该课程。同时,他的常规教授科目还包括《历史性思维的发展》。沃尔夫教授还在《观念的历史》杂志、《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传记性补充》、《伊利诺斯州季刊》、《肯塔基州研究》杂志、《AHA观点》等刊物上发表关于欧洲民族主义、史料编纂学、知识的历史、历史科目的教学等问题的多篇论文。在1987年至1991年的五年中,沃尔夫则是“肯塔基州长学者项目”的两名院长之一,该夏季项目是为七百名成绩卓越,并正不断取得进步的高中老教师所设立的,由肯塔基州政府赞助,本项目对州立默里大学的另一个被称为“联邦荣誉学院”的类似项目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93年至1994年间,他当选为皮尤国际事务教职研究员。他和他的妻子狄安娜有三个孩子和四个孙辈。

书籍目录

序序二第一章 汉谟拉比和摩西:作为文明之镜的法律第二章 琐罗亚斯德和释迦牟尼:阐释苦痛第三章 孔子和柏拉图:一部分真正善的人第四章 摩诃毗罗与第欧根尼:格格不入的人第五章 修昔底德与司马迁:以史为鉴第六章 阿育王和秦始皇:蜜与醋第七章 布狄卡和芝诺比娅:挑战罗马第八章 伊琳女王和武则天:两个圣像破坏者第九章 安萨里和阿奎那:信仰和理性第十章 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商人与朝圣者第十一章 曼萨·穆萨和路易九世:朝圣者与王朝建立者第十二章 亨利王子和郑和:往南方的远航第十三章 伊拉斯谟和路德:改革家的两难处境第十四章 伊丽莎白女王和阿克巴大帝:君主的信仰?第十五章 康熙和路易十四:东西方两大王朝君主第十六章 培根和伽利略:新科学这两人对科学方法的创造有何贡献?他们的科学研究途径有何不同?第十七章 伯克和孔多塞:人可能完美吗?第十八章 杜桑和特库姆塞:对抗命运第十九章 乔治·桑和哈丽雅特·比彻·斯托:探索女性的世界第二十章 俾斯麦和伊藤博文:保守派与立宪制第二十一章 奇莫尔和约克:踩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的英雄第二十二章 爱娃·贝隆和哥达·梅厄:两个扶危济困的典范第二十三章 甘地和胡志明:通往独立的道路第二十四章 特勒和萨哈罗夫:政治领域内的科学家第二十五章 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先知与政治家

章节摘录

插图:数年之后,培根又在他的《新工具》一书里构想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在那里,科学家们肥马轻裘,而包括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则为科学实验服务,他们要看护园圃,照看冷藏装置,还要建立实验室,以供研究声学和光学之用。若是将培根的政治生涯和他的哲学著作结合起来考察,读者必然会注意到,他终生都在矢志不渝地宣扬正确的思维方式,鼓吹科学实验;然而,他却算不上一个科学家,倒更像是一个作家。在培根去世一个世纪以后,两位著名的欧洲思想家——伏尔泰和大卫·休谟——都对他推崇备至,说他的思想指出了通往真正科学的道路。不过,两位思想家也都认为,伽利略才是真正踏上那条道路的第一人。休谟曾经指出,培根对几何学一无所知,而伽利略却精通此道。后来的科学史家也都赞成这种观点,他们对培根的赞誉主要集中在他对科学的宣扬方面,而真正被他们视为科学家的,乃是伽利略。培根也曾撰写过科学论文,但是为数极少,而且充满谬误,他甚至会接受许多愚蠢的想法,比如说,他认为让士兵在上战场前喝下掺火药的水就能鼓舞他们的勇气。若是用现代标准来评判作为科学家的培根和伽利略,那么结论无疑是会更偏向后者的。伽利略的家境虽然比不上培根,但也是出身贵族。他的父亲是一名音乐家,而伽利略则是家里七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家修道院里接受了早年教育,却在1581年进入了比萨大学,主修医学。正是在那里,他首次产生了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的怀疑。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下落的速度是与其体积成正比的;这种观点通行了上千年,伽利略却感到无法相信。他对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把自己的专业从医学改为数学(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公元1585年,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尽管此时的他没有获得学位,但他却已经完成了好几项早期的研究,并由其中的一项得出了下述定理:将一物体放入水中,其排开的水量取决于该物体的密度。这些早年的工作为他带来了一个教职;1589年,他开始在比萨大学教授数学。在此期间,他用实验证明了下面这个定理:物体不论轻重,其下落速度都是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外形也同它们的下落速度无关,这直接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谬误)。在比萨大学任职三年后,伽利略在威尼斯共和国的帕多瓦大学找到了一个新的数学教职。在那里,他的薪水是在比萨时的三倍;在后来的十八年里,他一直呆在那里,直到1610年才离开并返回故乡托斯卡纳。

编辑推荐

《大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第3版)》:大学人文社科读本。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大问题的?他们和他们的问题又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人物和大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2条)

 
 

  •   介绍了50位影响世界历史和文化的人,书很好
  •   本书取角新颖,文史哲政经商皆入法眼,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问题,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思考方式,哲学又岂能单一?
  •   读这本书能学到关于历史的很多东西,内容很好,经典之书,视角独特,值得一看。当当服务很不错,物流也快,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   文笔流畅,确乎是一本非常好的通俗读物。很多的人物比较大多以叙事为主,然后借以议论启发,但深入还是不够,属于比《于丹论语心得》大致严肃一点儿的著作,当然这是通俗所致的。(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条分缕析做得是相当不错。)
  •   很特别的一本历史书
  •   我想应该是一本还不错的有关人物对比的书 值得好好阅读一下
  •   当当越来越给力了,开始关注当当了!
    这书不错!!!
  •   东西方人物的比较,叙事角度多元。
  •   感觉我会看睡着,是我高估了自己的阅读范围了吗
  •   蛮有意思一本书,值得阅读
  •   在一大堆参与活动的书中淘了一个晚上,找到这本书,感觉不错,有捡到宝的感觉。
  •   一直在当当网买书,书很好,质量也很好。
  •   喜欢看这类的书
  •   挺吸引人的一本书,从中读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   对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比较适合。
  •   刚收到,看目录不错
  •   有点简单,但不乏观点。可读。
  •   活动时买的,质量很好。
  •   哲学读物,可以增进智慧
  •   比较
  •   采用同时代对比的方法,讲解了一些大事,很值得一读
  •   是正版,发货速度很快,满200减100的时候买的,24.7元。
  •   还可以,没有细读,粗略翻翻
  •   《大人物和大问题》翻开书的目录我稍微凌乱了一下......不过还好,虽然表面上粗粗看起来有些生硬,内容还是实的。
  •   对大人物解析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法,肯定有趣。
  •   美国立国时间较短,但其学者能立意高远,从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中汲取智慧,再教授给美国学子,或许,这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之一吧。
  •   还行吧,不错的书,很好,内容很多,价格也公道
  •   内容较多,还可以吧
  •   内容不错,形式有特点。
  •   11年又有新版,不知内容是否一样?
  •   书很好,送货速度也快,但是为啥没有覆膜呢!
  •   没有很认真看,大致翻了一下感觉还可以。
  •   喜欢这种对比。一对儿好说,一系列就见功夫了。
  •   横向纵向的比较挺有意思
  •   好像不是非常有趣
  •   买来看看,当做花边小故事看
  •   书的一角折损了,懒得说了,影响心情。
  •   这本帮同学买的 后来莫名其妙又跑到我处 恩
  •     我至今看过的所有书里面,这一册是最能够以“目录”令人流连忘返的。“汉谟拉比和摩西”、“孔子和柏拉图”、“修昔底德和司马迁”、“阿育王和秦始皇”、“伊丽莎白和阿克巴”、“俾斯麦和伊藤博文”、“甘地和胡志明”等等等等,就凭这样的章节目录,足以令人爱不释手。
      或许期望太高,实际读来观感颇有些折扣。总体上,各章节中,传记A、传记B、总评对比的比例大约是3:3:1,所以大体看来也不过只是一些传记的罗列,真正令人期待的比较部分却展开不足。于是结果就是,要看故事,不如看故事书人物传记来得有趣;要看人物的对比,也看不出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论述来。
      全书对大背景、大环境的论述较为贫乏,也许是作者刻意为之,以区别于正统历史教本,也许是那种西方的英雄主义传统,总之突出的都是传主个人,相当不适合我们中国人某种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历史观。书名虽是“Personalities & Problems”,作者这样来写作“大人物和大问题”,在心里面应当是期望表明,在不同的文明背景下,人类总有些重大的问题是共通的。但大背景缺失实在让“Problems”的阐释无法丰满起来,于是只能稍稍写写在两位传主事业的相似性,再添上点具体问题方面的差异。譬如,在“亨利和郑和”一节中,对东西方航海的对比甚至还不如某些正经历史教科书来得深刻(如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92303/);再如,“培根和伽利略”这一章,我觉得简直相当好写,培根不怎么像科学家,而伽利略不怎么像哲学家,可作者似乎相当喜欢停留在他们的人生历程当中,令人失望。另外,“大问题”的水准也是在参差不齐,有些论题不禁让人刻意觉得是出于“政治正确”而为,比如对女性主义过度的强调,把一战的视角放在非洲和印第安的战斗英雄身上。虽则作者已经相当费力地进行“结尾升华”的工作,但同样由于论述篇幅少的缘故,仍然会让人感觉到势单力薄。
      不过,所谓“褒贬是买主”。凭本书优秀的体例,丰富的内容,已堪称相当优秀的历史读本。
      全书我最喜欢的一章可能是《修昔底德和司马迁》。这一章里着重强调了中西对于历史功用的不同理解,中国更注重道德的评判,而西方则侧重于对原因的剖析。司马迁的审美色彩、感情色彩更重,叙事绘声绘色,会在不同的章节对同一事件给出不同解释,而修昔底德则更追求精确地记录一切根源一切动机,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历史演变的规律。
      
  •      文笔流畅,确乎是一本非常好的通俗读物。很多的人物比较大多以叙事为主,然后借以议论启发,但深入还是不够,属于比《于丹论语心得》大致严肃一点儿的著作,当然这是通俗所致的。(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条分缕析做得是相当不错。)
      
      
  •     如果在其他情况下读到它的话应该会比较喜欢。可惜这是我某门课的指定读物。每周悲催地看书写PAPER的时候,那些长长的人名看起啦就挺恶心的了。
      
      应该算是介于趣说和学院派之间的作品。个人觉得如果作者可以用这种双人对比的方式更深入地探讨下去的话,本书将会非常不错。只可惜每章都是点到几个重点事例就结束了。
      
      还有就是涉及到中国历史名人的几个章节,果然视角和国内历史研究的成果不怎么一样,还挺有意思的。
      
      
  •     神奇地发现自己是DB上第一个mark读过这本书的人,想想还是小小地评价一下吧。
      
      相信能够以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来看历史是件很不错的体验,这大概可以解释我在书架上发现这本书然后翻了几页之后可谓如获至宝的心情。
      
      但是,即便是在一种非常安静的状态下阅读,还是觉得晦涩。包括正式读的时候都感觉很不错,但是就慢慢不对劲了,一度是怀疑是作者的学究气在作怪。后来发现自己常常需要断句来帮助理解文章的时候,才发现是翻译出了问题,倒不是说不专业,因为很多涉及到中国古文的地方,译者都会注意查出原文,有些遣词也很精妙。
      只是读完序言就应该知道作者是试图最大限度地降低读者负担,照顾读者兴趣来的(这在每篇文章的扩展阅读链接里可以体现出来)。由此可见,翻译在这点上是不够好的,没有注意,或者没能调和“信”和“达”“雅”之间的关系。有机会的话可以找找原文来比较一下也许更加公允吧。
      
      就书本身说来,视野真的不错,历史的跨度很大,每一个主题的选取都很人文的关怀,从法律,宗教,革命,独立等各种角度出发,很有意思,而且在这本以比较为核心的书中,每篇文章都有两个人物作为作为比较,而且对于每个个人的略传可以说是很客观的,最后一般都会有结论式的异同陈述。
      当然,还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于,作者在结篇之后时常有引深的提问(而不仅仅是开头的导言提问),比如最后一篇《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先知与政治家》的最后两句:
       “我们究竟该如何对社会和政治运动中的领袖人物进行评价呢?是该依据他们在政治上取得的实际成就,还是该依据他们梦想的深度和性质呢?”
      
      作为一本教材类的书,应该算是比较不错的,大量的链接与引言出处,有心之人自有利用处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