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 页数:296
内容概要
鲁迅精神文化遗产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校园的教学活动进行,在教与学的互动之中,可以让青年一代更清晰地了解鲁迅精神文化遗产的要义。 鲁迅研究的史料,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发现后,而今新的史料的发掘变得尤其艰难,史料的发掘也渐渐从鲁迅的本体转向了鲁迅的周边,即一切与鲁迅有关的人或事的遗存。
书籍目录
在第四届鲁迅论坛暨全国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评优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在第四届鲁迅论坛暨全国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评优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综议 语文教学与课本中的鲁迅 中学语文教材中不能没有鲁迅的作品 我们拿什么去教育孩子?——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的选篇问题 应避免对鲁迅作品的“负面认知” 解除束缚,真实地感受鲁迅——从反思我主持编撰的《鲁迅作品教学参考资料》谈起 调整选文降低鲁迅作品教学难度 鲁迅作品:从“学”到“教” 我上鲁迅研究课的几点体会 人的现代化:鲁迅接受的逻辑起点 对鲁迅作品教学的断想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透视与怀想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祝福》叙事中被遮蔽的小说主题 继往开来——琐议鲁迅作品进中学语文教材诸问题 有益的经验,成功的启迪——略论鲁迅作品的教学 “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略述鲁迅三篇杂文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关于鲁迅纪念馆开展教学的思考 “新世纪的鲁迅作品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北京师大附中鲁迅作品教学简介 不能回避的学术担当——当前中学鲁迅作品课堂教学浅议 “对语”窗开银辉满目——鲁迅作品教学的语文教育理念的选择 鲁迅作品中材料重复使用的哲学意义 引领学生主动发现激活学生审美情趣——《社戏》教学案例及其评析 “关心生命”“关注能力”,相融相生相得益彰——《阿Q正传》高三教学的探索 我教鲁迅作品 “我”与吕纬甫的解析性身份障碍——解读鲁迅《在酒楼上》人物形象 斗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整合阅读法另类解读《死火》 试释鲁迅作品中的“蹩”与“蹙” 鲁迅:我们守望的精神家园 “爱”的纠缠与“孤独”的命运——看《野草》情绪 思辨的灵魂——我读《野草》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实录与设计 《祝福》教学实录 《社戏》课堂实录 《〈呐喊〉自序》教学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社戏》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孔乙己》 感悟孤独——鲁迅小说专题学习教学设计编后
章节摘录
对第8例中的“蹙”,《汉语大词典》释其义为:“足不能行。”(例8的文意是说,文明是与旧迹一同演进的,也因对往事的矫枉而发生偏颇而趋极端,按照正确的标准加以考量,那些偏颇是显然的,好比是独臂与跛足一般。)我们知道,对词的释义的正确与否,主要要看将此释义放到语境中能否讲得通。能讲得通,则是正确的;不然,则是错误的。据此我们来作一番考察。显然,释例1中的“蹩”为“躲躲闪闪地走进”是正确的。因为华老栓为买人血馒头,一大早打着灯笼去“古口亭口”,此地就是夏瑜(暗指秋瑾)被杀头之处。华老栓在专心走路的当儿,远远里看到一条丁字街,知道这就是自己来取人血馒头要去的地方,想到这里,就“忽然吃了一惊”,于是他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躲躲闪闪地走进檐下,靠门立住。这一“蹩”的动作是非常符合华老栓当时的胆小、不安、吃惊、又羞被人见到的心态的。而例2中的“蹩”,假如也解为“躲躲闪闪地走动”,恐怕就不恰当了。那个驼背五少爷,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子,并且是“来得最早,去得最迟”的一个。这种情况对茶馆周围甚至范围更广一些的人们来说,应该说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果他每次到华老栓的茶馆里来总是要“躲躲闪闪地走到”临街的壁角的桌边那个位置上去坐,那他为何要这样做呢?难道是怕人看见吗?是有所顾忌吗?他是既要上茶馆,又怕别人看见么?这些都反而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了。难道坐茶馆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要躲躲闪闪尽量不让人知的吗?别的地方我们没有把握说,但在自古至今有茶馆开办的绍兴,完全有把握说绝对不是这样的。可见,将此例中的“蹩”释为“躲躲闪闪地走动”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蹩”的这个意义不适用于这处语境。
后记
最近几年,随着中学教学教改工作的展开,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学语文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也随之展开。重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鲁迅作品的选择与以前的有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论,同时也引发了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讨论。为进一步探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问题,2009年8月11日,全国鲁迅研究专家、全国高校教授、中学教师百余人齐聚上海鲁迅纪念馆,参加主题为“新世纪的鲁迅作品教学”的第四届鲁迅论坛,共同探讨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更好传播、普及和传承鲁迅作品及其思想与精神。为此,本辑特辟专辑,遴选了会议部分论文予以刊发。鲁迅的精神文化遗产,是20世纪中国从弱小走向强盛,从屈辱走向独立,从封建保守走向现代开放的重要精神支柱。虽然,我们的社会已经走进了2l世纪,但在70多年前产生的鲁迅精神文化遗产至今仍具有活力,成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源,是“五四”以后形成的中国新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国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食粮。鲁迅的文学创作,在多项领域里开风气之先,他的作品曾经引领了一大批先进青年,促使他们走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革命道路,同时也促使其中的一些人成为作家,创作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进入新世纪,鲁迅的作品仍然影响着一批作家,他的作品是当今文学创作的经典范本。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外各种观念的传人,也有一些人轻率地将鲁迅的精神文化遗产抛弃,他们的观念影响到中学的鲁迅作品教学中,一些中学教师对鲁迅作品的教学产生畏难情绪。
编辑推荐
《上海鲁迅研究(2009年冬)》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