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沈铭贤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学者沈铭贤研究员的论文选集,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两部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学是当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汇的重要体现,肩负着促进两种文化交汇的重任。作者正是从这样的视角,深入考察和分析了科学哲学的变革,爱因斯坦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观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提出同时举起两面旗帜——科学的旗帜和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旗帜,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良性互动等观点。视角新颖,观点明确,论证严密,文笔流畅是本书的特点,可供哲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有兴趣的读者研读。
作者简介
沈铭贤,男,1938年6月生,福建省永定县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配到该院哲学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学研究。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新科学观》、《科学与人文的交响》等书,主编《科学哲学导论》、《生命伦理学》等书。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并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邓小平理论宣传和研究优秀成果奖(专著和论文)。
书籍目录
致力于“两种文化”的融合——《沈铭贤文集》序童世骏科学哲学 爱因斯坦与当代科学哲学 爱因斯坦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纪念爱囡斯坦逝世40周年 爱因斯坦式的唯物论 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爱因斯坦与玻尔争论的微观分析 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 库恩与中国科学哲学范式的变革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兼谈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略论科学的精神本性 论科学的物化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一对新的二律背反 科学需要社会分析——读《十七世纪英国科学、技术与社会》 论社会的价值导向 创新是一种文化 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关键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观 优化自主创新生态 科学观的变革及其影响 李约瑟与爱因斯坦——“李约瑟难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生命伦理 科技与伦理:必要的张力 促进科技与伦理的良性互动 从克隆人之争看生命伦理学 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 “生死俱善,人道毕矣”——中国古代的生死观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的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医德的影响 科学技术上能够做的,不一定都应该做——评述中国学界对克隆人的若干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与克隆人问题 人类基因组伦理:问题与前景 五个层面的挑战与三大理论难题——试论基因伦理 胚胎干细胞研究能否得到伦理辩护 731部队——半个多世纪后的反思 论医学的文化定位 医者不可不慈仁,病者不可猜鄙——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人道主义:医德的永恒主题 弘扬和发展医学人道主义 文化思潮与生死观的变革 黄禹锡事件:震惊与反思后记
章节摘录
爱因斯坦与当代科学哲学一爱因斯坦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历程中,曾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他所创立的相对论,像一块巨石投入科学哲学的湖面,激起了强烈的、持久的反响。当代科学哲学的不少派别都举起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大旗,以致一位著名的爱因斯坦研究者霍尔顿(G.Holton)不无感慨地说:从极端的实证论者到批判的实在论者“都能从爱因斯坦的著作中找到某些部分挂在自己的旗杆上作为反对别人的战斗旗帜”。逻辑实证主义者宣示爱因斯坦“属于”他们;操作主义者自称受相对论的“启示”;批判理性主义者则强调自己所作的仅仅是“阐明”爱因斯坦的思想。我国哲学界在历经一段曲折之后,也公认爱因斯坦的杰出贡献。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爱因斯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特别是改变了对科学及其创造过程的传统观念。相对论提出之前,人们怎样看待科学呢?要点是:(1)科学是真理的集合。凡科学都是无可置疑的真理,科学就是许许多多真理的累积和集合;若非真理,不能登科学圣洁的殿堂。正如彭加勒带着讥讽的口吻描述:“科学的真理是毫无疑问的;科学的逻辑是决无错误的。”(2)牛顿力学已建造起宏伟的科学大厦,人们只能略加修饰和点缀,使之愈加完美无缺,而不能加以改造和重建。赫尔姆霍兹以权威的口吻说道:只要用力学规律来说明白然现象,科学的任务便最终完成了。所谓科学创造,当时人们以为主要靠归纳法和实验,“我不作假说”成了科学创造的箴言。
编辑推荐
《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沈铭贤文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