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骆宏、 朱永祥 宁波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骆宏 著 页数:286
内容概要
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小组辅导的老师包括小组成员都很容易专注于活动形式乃至活动的趣味性,重视小组活动的寓教于乐,而忽略了他们希望达到的辅导目标(医学角度称之为治疗目标)。为此,在《小组辅导操作实务》的构思上,我试图体现出小组辅导功能本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一面,即突出小组活动的明确辅导目标和有效心理技能应用,关注的是辅导的实际效果,而非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骆宏,浙江杭州人。心理学副教授,精神卫生专业副主任医师。1994年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2006年浙江大学心理学系获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卫生评估与社区咨询中心访问学习。从事临床心理学实践、教学及科研迄今已有15年。目前任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院长,同时执教于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担任咨询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浙江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专家,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发表各种学术论文近40篇,承担及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参编著作3部。近几年来,还经常应邀在公司、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讲座,并常年为《杭州日报》心理版、杭州电视台等多家在杭媒体撰写专栏评论。
书籍目录
序一/朱永祥序二/葛列众导言第一章 小组辅导概述第一节 小组辅导的基本概念一、小组辅导的含义二、选择小组辅导的理由三、小组辅导对学生的价值四、小组辅导所涉及的核心技能五、小组辅导的不足第二节 小组辅导的组成一、小组辅导中的辅导教师二、小组辅导中对学生的选择三、辅导助手的选择四、亚团体第三节 小组辅导的创建一、小组辅导的创建地点二、小组辅导的时间和频率第四节 小组辅导的基本要素一、小组团体大小二、小组辅导的次数、每次的时间长度和相隔时间三、辅导教师的人数四、小组辅导应当何时会谈第五节 小组辅导的运作机制一、小组辅导中的辅导关系二、小组辅导中的有效性力量第二章 小组辅导的基本技术第一节 基本心理诊断技术一、心理诊断的概念二、心理诊断的基本技巧三、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第二节 基本心理辅导技术一、关系建立技术二、参与性技术三、影响性技术第三章 小组辅导的理论技巧第一节 小组辅导的各种技巧一、小组辅导中使用的各种方法二、小组辅导中使用的其他技巧三、整合各种团体技巧第二节 小组辅导的会谈技巧一、会谈初期技巧第四章 小组辅导的过程第五章 小组辅导设计示范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些小组成员是抵触的,因为他们是被迫加入小组辅导的。有时,如果这些小组成员能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愤怒,他们会改变自己的抵触情绪。辅导教师很难应对这种情境,因为他不知道让这些小组成员表达愤怒是否有益,或者小组成员是否会一味地抱怨而给团体蒙上消极的阴影。但是,当一个小组成员看上去正在克服他的抵触情绪时,辅导教师必须予以关注,要辨别出哪些小组成员抵触的是团体进程,而哪些小组成员抵触的是自己或自身情境的改变。(七)试图“难倒辅导教师”的小组成员试图“难倒辅导教师”的小组成员可定义为:企图破坏辅导教师在团体中的言行的小组成员。这种小组成员不同于消极的小组成员,因为为难的小组成员事实上他的内心是想得到辅导教师的注意,而消极的小组成员则是漠然,对团体没有兴趣。辅导教师注意的是要把焦点从小组成员与自己的激烈冲突上移开,弄明白为什么小组成员会把自己当成靶子。如果小组成员不愿分享他的想法,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交谈而获取一些有用信息。(八)沉默团体中的沉默可分为有效的沉默和无效的沉默。有效的沉默发生在小组成员对团体中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进行内省的时候,而无效的沉默发生在小组成员因不知该说什么、害怕或惑觉厌烦的时候。对辅导教师来说,沉默有时是一种信号,辅导教师要判断这种沉默是否有效。通常,辅导教师能够通过观察小组成员坐在那里的反应,以及回顾团体中刚发生的事而做出判断,如果小组成员沉默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那么辅导教师应将其作为一个信号,以便改变焦点或向团体挑明他们缺乏兴趣。
编辑推荐
《小组辅导操作实务》是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系列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