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作者:周一贯 主编  页数:260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的领域里.“同课异构”正在作为一个热词而进入我们的视界:大型的观摩教学,有“同课异构”的安排;校本的教研活动,有“同课异构”的探讨;报刊上也日益多见对同一课文乃至同一环节的不同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如果说,千课一面曾经是小语界的发展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那么,同课异构正是课堂教学走向创新研究的一道现代风景。唱响“同一首歌”中的“不同”。使同课异构尽显出“和而不同”的时代强音。  “同课异构”的“构”,为什么不称“法”,不叫“式”?这是因为同课异构有别于同课异法、一课多式。同课异构的“构”,指的是课的整体结构,而不仅仅是某种方法或方式。它更宽泛地包含了不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理念的多元,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和多维视野。早在20世纪80年代,福建教育出版社就策划出版过一套《小学语文一课多式教例》,笔者也参与编写了其中的第九册和第十册。那是由一个教师来设计同一篇课文的几种教式。更多地倾向于课文相同但教学方法可以有别。从“一课多式”到“同课异构”,虽然有着历史发展的一脉相承,但还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再说同课异构的“异”,自然是寻求不同。寻求不同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为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全面发展的创新一代。创新一代需要以创新的教学来培育。站在时代前沿看,中国语文教学课堂亟需创新的意识和行动,这就需要以多维视野来看待同课异构,从千课一面的逼仄中勇敢地走出来,唤醒教师的教学个性化意识。当然,求异还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使教学获得更为有效的创新才是目的。所以,这里的“异”,不可为异而异,对某一篇课文而言,不同的“异构”,应当是“和而不同”的。这就不可忽视了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功能。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同课异构需要比较.不同的解读需要以比较来论短长;不同的理念需要以比较来明是非;不同的思路需要以比较来论高下;不同的方法也要以比较来评优劣。于是,我们才能在比较中增强创新的意识,展现多元的风采,拓展研究的深度,提升教师的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的品质。一句话,同课异构所展示的比较研究功能,正是为了提升课堂的深度、厚度和效度。

内容概要

“同课异构”的“构”,为什么不称“法”,不叫“式”?这是因为同课异构有别于同课异法、一课多式。同课异构的“构”,指的是课的整体结构,而不仅仅是某种方法或方式。它更宽泛地包含了不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理念的多元,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和多维视野。早在20世纪80年代,福建教育出版社就策划出版过一套《小学语文一课多式教例》,笔者也参与编写了其中的第九册和第十册。那是由一个教师来设计同一篇课文的几种教式。更多地倾向于课文相同但教学方法可以有别。从“一课多式”到“同课异构”,虽然有着历史发展的一脉相承,但还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作者简介

周一贯,浙江绍兴人,1936“年出生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在多所学校任顾问退休前曾任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编委会副主编,绍兴县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等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60年,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教育论文、教学研究文章1300余篇,出版《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况》、《语文教学优课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儿童作文”教学论》等著作154本,总计字数达2000余万。著作、论文等研究成果获全国奖10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湖南教育》等多家报刊对其进行过人物专访、长篇报道,其本人先后入编《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语文名师辞典》、《浙江名人辞典》等。

书籍目录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的多维视野(序)1 山中访友  A构 B构2* 山雨  A构 B构3 草虫的村落  A构 B构4* 索溪峪的“野  A构 B构5 詹天佑  A构 B构6 怀念母亲  A构 B构7* 彩色的翅膀  A构 B构8* 中华少年  A构 B构9 穷人  A构 B构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A构 B构11 唯一的听众  A构 B构12* 用心灵去倾听  A构 B构13 只有一个地球  A构 B构14* 大瀑布的葬礼  A构 B构15 这片十地是神圣的  A构 B构16* 青不老  A构 B构17 少年闰土  A构 B构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A构 B构19* 一面  A构 B构20* 有的人  A构 B构21 老人与海鸥  A构 B构22* 进家来的松鼠  A构 B构23 最后一头战象  A构 B构24* 金色的脚印  A构 B构25 伯牙绝弦  A构 B构26 月光曲  A构 B构27* 蒙娜的丽莎之约  A构 B构28* 我的舞台  A构 B构

章节摘录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休。义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巾“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木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捕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存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冈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rfl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J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ILI中访友”之行充满r好心情。同时,也问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存初夏的一个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了桥的占老,而日_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巾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问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怵、,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m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备感亲切、热情。

编辑推荐

  《同课异构:小学语文新备课参考(6年级·上册)》以文本细读为特长,以一课多构为特型,以导学没汁为特点,以比较研究为特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同课异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同课异构,一些理念的确很不错,教案写得也好,对教学很有启发!
  •   妻子买的,因为工作需要,所以买了两册,但是另外一册要另外打包,所以没有收到,也不知道是没在一起还是什么原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